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樣的人不讀書能悟道

什麼樣的人不讀書能悟道

「知謂黃帝曰:『吾問無為謂,無為謂不我應。非不我應,不知應我也。』」「知先生」終於有點明白了,對「黃帝」說:我向「無為謂先生」請教,「無為謂先生」不回答我,他並不是不回答我,是他不知道怎樣回答我。

「我問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我問「狂屈先生」,「狂屈先生」心裡正想告訴我,卻沒有告訴我,不是不告訴我,是心裡正想告訴我時,又忘掉該如何告訴我了。

「今予問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我今天來問你,你知道了,你既然知道了,那麼就不接近道了,你所說的、所表達的,未必就是道。

「黃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黃帝」說:「無為謂先生」是真正的體道而行,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道,他才是真正的「是」。

「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就「狂屈先生」而言,因為他接近,有點相似,有點感覺,但他卻說不出來,不僅僅是說不出來,還忘記怎麼說了。

「予與若終不近也,以其知之也」,我們兩個永遠與道不沾邊,因為我們知道了這個「天機」,就永遠不懂什麼是道了。

「狂屈聞之,以黃帝為知言」,「狂屈先生」聽了「黃帝」的這番話,就讚美「黃帝」了不起,他居然懂這些,還說得這麼好。「無為謂先生」有沒有話說呢?他就沒話可說,既沒有表揚,也沒有批評,管你們說什麼,他都聽不到,所以他也不說。通過這一段,讓我們來感覺「知」與「不知」、「智慧」與「愚昧」的這層關係。

這裡所說的「愚昧」就是「混沌」,如何處理這層關係?孔夫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智)也」。怎樣使「知」與「不知」達到一種平衡、一種和諧?有些人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心裡就萬分焦急,就感到很羞愧、很無能、很無力;有些人有了點知識、有了點能力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了不得,這些都是病態心理在大道面前無病呻吟。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看破,通過對道家的學習,特別是莊子的文章,把我們生命、精神的運行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這樣我們就會感到很舒服。如果我們每天都在忙,特別是有些好學之士,生怕自己不懂,每天都要翻千卷書,這樣學雖令人敬仰,但很累,可能也不會持久。怎樣使自己在不讀書的情況下而悟道,在不累的情況下能悟道?不讀書而悟道最舒服。有人說我聽不懂,這樣最舒服,你就高明。就怕聽懂了。因為聽懂終歸不「是」,聽得稀里糊塗還有點接近,一點不懂、一點不聽就是最好的。

本文選自馮學成老師《禪說莊子--知北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江國學書院 的精彩文章:

「無我」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

TAG:龍江國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