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愛打人、咬人?四招教你改掉寶寶「壞」習慣

寶寶愛打人、咬人?四招教你改掉寶寶「壞」習慣

寶寶和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小摩擦,比如因爭搶玩具而咬人、打人等,這種行為在學術上被界定為攻擊性行為,主要表現為有意傷害他人、損壞或搶奪他人物品的行為,包括直接的身體傷害、語言傷害和間接的心理傷害,如打人、罵人、推人、踢人等。

父母可能疑惑,自家寶寶一直被教育得很好,可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行為呢?

1、強制的家庭環境是寶寶攻擊性行為發展的「溫床」

一方面,冷淡、拒絕的父母往往是武斷專制、喜怒無常的,體罰寶寶以表達自己的攻擊性衝動,給寶寶樹立不良榜樣。另一方面,父母關係緊張、衝突不斷,寶寶通常會有攻擊性行為。

2、寶寶的好奇和情不自禁的模仿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接觸新事物,形成一種對新奇事物的趨向性和模範性,所以寶寶特別容易受他人行為的影響,尤其是父母、同伴、動畫中的爭吵打架等。比如寶寶看到暴力、有打鬥場面的電視節目或動畫片,就會模仿其中的暴力場面。

3、寶寶同伴交往網路的狹窄

研究表明,被同伴拒絕參與活動將增加學齡前寶寶攻擊性行為問題的發生。被拒絕的寶寶往往認為別人都懷有敵意,所以會更加頻繁地打人,造成惡性循環。且因同伴交往機會受限,他們控制自身行為的能力和協調人際關係的技能無法得到鍛煉。

已經了解到了這麼多原因,那麼如何「對症下藥」幫助寶寶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1、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避免負面影響

父母做好模範作用,努力營造民主溫馨的家庭氛圍,給予寶寶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2、增強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應鼓勵寶寶與人說話時多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用語,提供寶寶解決衝突的機會,如果別的小朋友先打你,你要告訴他:「請不要碰我!」或者用力推開他,然後告訴大人。等以後上了幼兒園,還可以告訴老師。

3、適當懲罰寶寶的攻擊性行為

在寶寶打人的時候,父母可以先進行說服教育,鄭重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如果寶寶情緒激動,聽不進道理,父母可以適當「冷處理」,等他冷靜後再說。也可以採用一些懲罰手段,如不允許他去遊樂場或不給他買玩具,並且明確告訴寶寶,因為打人所以爸爸媽媽才這樣做。

4、正確利用大眾傳媒對寶寶的影響

大眾傳媒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寶寶享受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影響寶寶的成長。因此父母要幫寶寶挑選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其他電視節目,還可以陪寶寶一起看電視,邊看邊解釋和評價電視節目中的人物形象,如奧特曼,以此減輕電視暴力的影響。

在寶寶入園前的這一段時間,寶媽們快來嘗試以上幾招吧,讓寶寶輕鬆愉快地和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玩耍。

[1]盧長娥,王勇.幼兒自尊與攻擊性行為的特點及其關係[J].學前教育研究.

[2]王葉,張莉.幼兒攻擊性行為形成的理論解釋與影響因素分析[J].兒童發展研究.

[3] Melissa Stormont. Playground Contexts for Prescgoolers withHyperactivity[J]. 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

[4]李峰.幼兒攻擊性行為歸因與綜合教育干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4-6個月的寶寶輔食應該怎麼添加?很多家長都做錯了,看完收藏!
這5款簡單的夏季輔食清火、防晒,寶寶還愛吃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