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德銀中國行長朱彤:外資行在中國將迎新黃金十年

德銀中國行長朱彤:外資行在中國將迎新黃金十年

[2007年末,在華外資法人銀行達到26家,下設分行及附屬機構125家、支行160家,外國銀行117家。截至2017年末中國境內共有外資銀行業營業性機構209家。]

十一年一輪迴。從2007年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明確鼓勵外資銀行進入中國設立法人銀行,到2018年全面取消外資進入中國金融業限制,德意志銀行(中國)(下稱「德銀中國」)行長朱彤認為,經歷了十年探路,外資銀行在中國即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獨家專訪了朱彤。自2003年加入德銀以來,她歷任德銀中國區首席運營官、金融機構業務部主管、德銀中國區總經理、副主席等職務。在過去的15年里,朱彤全面參與了德意志銀行(下稱「德銀」)在中國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執行。

從歡欣鼓舞的進入,到經歷兩次危機後的齟齬,有人說,外資法人銀行在中國前十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但朱彤認為,僅用市場份額和資產規模評價外資銀行的發展有失偏頗。外資法人銀行在中國十年的發展總體是健康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她對新一輪「超乎預期」的金融業開放寄予厚望,並認為,參照中國加入WTO後外資製造業企業的蓬勃,外資銀行在中國未來可期。

探路十年

2007年中國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報告》,明確表示鼓勵外國銀行設立或將現有分行轉製為中國註冊的法人銀行。隨即外資銀行接踵而至,通過在華設立法人銀行或持股中資銀行等方式,參與其中。

「十幾億人口,充滿了發展機遇,大家都對中國市場蓄勢待發。」朱彤回憶起當年開放時的情景說,外資銀行擁有成熟的經營理念和國際化的產品服務經驗,進入中國市場能夠通過有效競爭,受益於中國的發展,同時促進國內商業銀行更加市場化。

數據顯示,2007年末,在華外資法人銀行達到26家,下設分行及附屬機構125家、支行160家,外國銀行117家。彼時外資銀行在中國資產總額1.25萬億元,佔全國銀行業總資產的2.36%。

隨後,兩次全球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資銀行的發展。雖然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金融體系穩健,但正大舉投資發展中國市場的外資法人銀行受全球金融環境、集團調整所累,放緩了在中國的步伐。數據顯示,金融危機之後,在華外資銀行的總資產同比增速,從此前高位接近35%,大幅降至7%,2009年末甚至跌至0.33%。很多銀行開始減持中資銀行的股權,特別是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基本全面退出。

朱彤告訴記者,經歷金融危機後,全球監管環境發生改變。巴塞爾協議Ⅲ出台,作為全球銀行業監管的標杆,引發國際金融監管準則的調整和重組。與金融危機之前相比,全球銀行在新的監管環境下,把風險管理、合規、對客戶的了解等方面的要求,提到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力求在風險管理和業務增長方面達到平衡。銀行業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戰略不斷發生改變。

「金融危機對德銀中國本身影響並不大,但在全球新的監管環境下,包括德意志銀行集團在內,國際銀行都持續進行著戰略調整。」朱彤告訴記者,調整之後德銀更加註重自身的增長,從一些財務性的、戰略性的投資中慢慢退出。

德銀也在嘗試幾年後關閉其在華零售業務,並於2016年12月宣布出售其持有的華夏銀行19.99%股份。朱彤強調,這並不代表德銀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而是其全球戰略調整以適應新的監管環境中的一部分。目前,德銀集團零售業務主要立足歐洲本土市場。

2008年,德銀集團北京、廣州兩家分行先後轉製成為德銀中國的分行,繼上海分行之後,在天津、重慶、青島新開三家分行,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共有六家分行,客戶主要鎖定在機構和公司客戶。「經歷過去十年探索,德銀中國的戰略逐漸清晰。我們要做什麼,在哪裡投入,是有選擇的,而不是鋪攤子。」朱彤告訴記者。

為十年成績單正名

外資法人銀行進入中國十一年,對其發展的成果褒貶不一。從數據上來看,2007年至今外資銀行總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逐年下滑。從最初的2.38%,下滑至2017年末的1.32%。在總資產增速上,外資銀行明顯落後於中資銀行,截至目前,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超過250萬億人民幣,而2017年末外資銀行總資產為3.24萬億元。有人認為,這樣的成績並不盡如人意。

「由於資產總量佔比有所下降,就說外資銀行發展得不好,這樣的評價失之偏頗。客觀來講,外資銀行發展總體還是很健康的。」在朱彤看來,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在業務和盈利模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單純依據資產規模來評判勝負興衰並不客觀全面。外資銀行的優勢在於產品創新,以及引進國外最佳做法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尤其以風險管理、跨境服務見長。

根據德銀中國發布的2017年財報,2017年末該行總資本凈額達到88.5億人民幣。而時間倒流至十年前,德銀中國2008年1月2日成立,2009年11月,原中國銀監會同意德銀增加註冊資本15.76億人民幣,將資本金增加至44.26億元人民幣。和彼時相比,如今德銀中國的資本金已然翻倍。

「資本金增長憑藉的是我們自有留存利潤,另外我們還持續投入資金,實現德銀中國各主要業務在過去十年間都保持增長。這樣的增長,與任何投資或企業的發展相比,都是很好的表現。」朱彤如是評價德銀中國在過去十年的成績單。

而另一個為外界詬病的是,外資法人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一直以來都遠高於中國監管要求,但是其ROA(資產收益率)、ROE(凈資產收益率)較低。從好的一面說,外資銀行安全,而另一面則意味著盈利情況不理想,資金利用率低。

朱彤對這一爭議也做出了解釋。她認為,外資銀行主要以「輕體量」模式發展其跨境業務、為客戶提供各類產品及解決方案的能力,所以資產規模及相應的風險加權資產總量自然較小。而同時,保持較高的資本金是為了在符合監管安全性要求(如單一客戶和單一集團貸款集中度限制)下,滿足客戶的資金需求。

「德銀中國服務的客戶主要是大型跨國企業以及一些『走出去』的優質中資企業。這類企業通常更為謹慎,風險偏好低,同時對貸款額度要求高。我們保持較高的資本金水平,希望給予客戶儘可能大的資金支持。」

總體而言,朱彤認為,包括德銀在內大多數外資銀行在過去開放的十年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發展。截至2017年末中國境內共有外資銀行業營業性機構209家,外資銀行總資產3.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76%;2017年全年外資銀行凈利潤146.46億元,同比增長14.59%。

再開放,新起點

新的契機開始於2017年3月10日,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12號文),對於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已發開展各項業務給予說明。

「這份文件應該說又給外資法人銀行開了一扇大門。」朱彤告訴記者。根據12號文,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可以依法開展國債承銷業務,並可以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外國銀行分行在內,這三類機構還可以依法開展託管業務、財務顧問等諮詢服務業務。

更為重要的一條是,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可以依法合規與母行集團開展境內外業務協作,發揮全球服務優勢,為客戶在境外發債、上市、併購、融資等活動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朱彤表示,跨境綜合業務能力是外資銀行真正的優勢所在。12號文的出台體現監管機構已經充分認識到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比較優勢所在,以及應從哪些方面發揮其長處。這大大鼓勵了外資銀行利用母行跨境的優勢,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配合母行為中國客戶提供全方面服務,讓在華外資銀行子行有更高的參與度。

她認為,這無疑令德銀中國未來的發展戰略更為清晰。首先,德銀1872年就來到上海,最初的目的就是支持自己全球客戶中國業務的發展。時至今日,這些跨國企業仍是德銀中國最重要的客戶群。其次,隨著中國不斷對外開放,中資企業也要「走出去」,外資銀行也可以發揮自身的全球優勢,利用集團分支機構在當地的業務能力服務中國客戶。

緊跟12號文,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月在「2018冬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高層領導人表示,中國正研究開放舉措,部分措施可能超過國際預期,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業的開放。

4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新任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正式宣布了中國金融開放的12大具體舉措,其中6項在今年上半年落實。其中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另外5項年內實施的包括,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大幅度地擴大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

易綱表示,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們歡迎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投資和運作,我們將平等地對待國內資本和外國資本。外資機構是否是強有力的競爭者,要看這些機構本身的公司金融、治理結構等情況。他並稱,在目前審慎監管體系下,對中外資一視同仁。未來,「我們的監管環境也會更好,金融安全程度也會加強。」

朱彤認為,開放的尺度超乎預期,是有智慧、英明的舉措。「這展現了中國政府對有序管理金融市場的信心。同時他們也期待外資銀行對於深化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毫無疑問,未來十年將是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新的黃金十年。」

具體如何去做?朱彤告訴記者,德銀中國未來仍會立足跨境業務的優勢,德銀中國最開始以交易銀行業務為立足之本,未來仍將致力於此。同時,她看好託管業務的發展前景。根據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舉措,越來越多國外資產管理公司、機構投資者都對中國市場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相應會擴大對託管業務的需求。

朱彤對未來充滿信心,她說:「以主要德國製造業企業為例,中國加入WTO之後傳統製造業加速開放,這些企業在中國經過十餘年耕耘,目前中國市場的收入和利潤在全球佔比可以達到30%左右。如今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全面開放,未來十幾年我們在中國的收入對全球貢獻佔比也應實現巨大的躍升。我對此是很有信心的。」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日報,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重點關注 江中集團旗下「江中食療」獲晟道5.75億投資
誰陪寶寶一起睡才好?這個問題影響孩子的性格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