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名海淀教師來了一場傳統文化之旅

百名海淀教師來了一場傳統文化之旅

一排排暗紅色仿古桌椅排列整齊,擦拭得一塵不染;領禮人在前引導,學員們整肅儀錶,面向至聖先師孔子畫像,拱手躬身行禮如儀。

6月27日,敬德書院笠僧堂,2018年第一學期結業儀式舉行。

敬德書院立足海淀教育,以提高教師師德與人文素養為目標,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讀經典、弘文化,敬德為本,誠敬致用,四年來辛勤耕耘,砥礪前行,如今再次迎來了收穫時節。

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敬德書院執行副院長吳穎惠、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傳龍,「非遺」課程主講、曹氏風箏傳承人吳同泰等專家學者以及90餘名學員代表出席了結業典禮。

此時的鷲峰南麓,夏木濃陰,禽鳴聲聲,松果連亭。

「致良知」:教育要教人明體達用

本學期為期三月,《陽明心學》、《「非遺」研究與實踐》、中華?敬德讀書會《論語》研讀,是敬德書院專門為教師們開設的三門傳統文化培訓課程。

敬德書院業務負責人宋俊玲總結說,《陽明心學》事上磨鍊,學員重識心學道理,探索以德育教,知行合一;「非遺」傳承人德藝雙馨,攜帶傳統技藝入書院、進學堂,充分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彰顯了文化自信;《論語》讀書會引導學員細讀經典,闡發儒家義理,言傳身教,修養人格、師德,明君子之道,「吃緊為人」的教導令人振聾發聵。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先生的「四句教」聯通《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八字箴言,為入儒門、正大道修習之法門。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海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教師齊艷在代表《陽明心學》課程學員發言時以贊、敬、嘆三字表達培訓的感受,「我們牢記陽明先生的話,一步一步向光明之境前進,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崇賢書院執行院長張素聞在發言中表示,感恩敬德書院的此次課程對王陽明先生思想全面而系統的講解。她指出,「四句教」的核心觀點在於「致良知」,教育要教人明體達用。他所倡導的天下之人「相視如一家之親」「萬物一體同仁」「無有人己之分」正與孔子的《禮運?大同篇》思想一脈相承。她高度評價書院的課程品質與工作效率,對海淀教師的學習素質與實踐轉化能力給予充分肯定,並表示希望崇賢書院與敬德書院可以一道將王陽明先生的思想推衍開來,「以輔助這場文化的復興,以襄贊這場天地的化育。」

「游於藝」:「非遺」項目彰顯工匠精神

「學員如饑似渴,課後的追問與思考使課程的學習取得了極佳效果。」在對學員們的學習態度和效果表達讚賞後,宋俊玲不忘為授課專家點贊:「各位專家或嚴謹理性或深入淺出,以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傳道授業,帶給學員知識的教益和文化的熏染。」

稻香湖「非遺」科學城主任劉志強結合「非遺」課程的實施強調,任何「非遺」項目都代表我們這個國家真正的工匠精神。走進「非遺」,我們感受到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力量讓他們脫穎而出,如果沒有這種信仰,是傳承不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瑰寶,我們的「非遺」教育要傳遞的是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思想理念,是「以藝還道」的核心思想。他特彆強調,「海淀區中小學非遺教育研究」項目的創設不是圖一時熱鬧,而是肩負共同傳承、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之責任。

北京市海淀寄讀學校教師胡青梅與「非遺」有著綿延十八載的深厚緣份,她在發言時表示,越是物質豐富的時候,越需要精神的力量。越是現代的社會,越需要對優秀傳統的追尋與堅守。「作為一名海淀教育人,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人文和藝術對人性浸潤的重要性。當速度、效率、物慾衝擊人們的內心時,可能只有人文和藝術能夠保護到我們,讓身體等一等心靈,讓我們在奔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本位。」

「求諸己」:教師讀書學習是修行

「希望大家讀了《論語》以後能真正『求諸己』,也希望社會能少一點戾氣,多一點和氣,少一些惡意,多一些善意。」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吳國武在發言時指出,所有課程的出發點都是讀書,而讀書是明理的過程。孔子講仁當歸結於「君子求諸己」。成為一個君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當「求諸己」。這不僅是修己,「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仁」「修己以安百姓」,還應當「不怨天不尤人」,見賢可以思齊,見不賢不是斥責而是內省。因此,「讀書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更是我們的生命本身。」

北京市海淀區培星小學教師楊傳雲對此感悟頗深,她代表《論語》讀書會發言時說道:「讓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圓潤地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大概這就是《論語》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

結業式最後,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敬德書院執行副院長吳穎惠發表了講話。她表示,敬德書院開設各種學術和讀書課程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熱愛閱讀經典,促進海淀教師師德建設。古語云「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老師們在書院讀書、學習是「為己」,為了自己的修養,為了自己的體驗,為了自己的體悟。敬德書院一次一次通過課程、通過讀書會,帶領教師一起讀《論語》《孟子》,就是要引導他們真正潛心問道,在這個過程中間先做人,先成為一個好人,然後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她充分肯定了本學期的課程實施成果,並表示:能夠為教師們做點滴的支持是敬德書院的責任和義務,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書院的初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教育 的精彩文章:

「希望之星」評委會主席評說英語新教育
「立刻說」攜手12位大師聯袂呈獻《知行合一的12堂必修課》

TAG:騰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