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法國決定從憲法中刪除「種族」一詞,進步只停留在語言層面?

法國決定從憲法中刪除「種族」一詞,進步只停留在語言層面?

長久以來,法國政府一直試圖淡化「種族」這個概念。現在他們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將其從憲法里完全抹除。

翻開憲法,在人們熟悉的「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不論種族、出身和宗教一律平等」這條中,「種族」將被替換成「性別」。擯棄種族概念的同時,馬克龍政府希望進一步提倡性別平等。

1946 年時,法國憲法中首次出現了「種族」一詞。

結束了納粹的佔領,二戰後的法國政府重新修訂了憲法,並加入種族平等的概念,為的是傳達出一個信息,即國家將不再容忍戰時納粹和維希政權共同宣傳的種族主義思想。新憲法將公民「不可分割」的原則納入法律,並將統計有關種族的數據定為非法。

二戰結束後的法國人口在種族背景上十分多元。但不同於其他的多種族國家,法國採取的是「色盲型」的政策模型,也就是不承認種族類別的存在,例如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這種劃分。

法國當局拒絕為種族、宗教或語言少數群體採取任何形式的針對性措施,認為國家應該只與個人互動,而不是與社區或群體互動,以便給予每個人平等的待遇。

這也意味著法國政府不會在學校、社區和工作場所進行的任何種族層面的普查,並對法國的人種分布數據一直諱莫如深。

但假裝看不見,並不代表問題就真的消失了。反而,使少數群體「隱形」的做法,讓系統性的、階級性的歧視更加難以被指認和解決。

在法國社會中,穆斯林、黑人和羅姆人等社群都對自身受到的歧視表示過抗議。

2011 年,聯合國曾發布一份報告,譴責法國的「種族主義氣氛」,稱其缺乏解決種族歧視問題的「真正政治意願」。

但其後,法國政壇所做出的努力似乎一直停留在語言的層面。

2012 年大選期間,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就曾承諾要將「種族」一詞劃為過去式。

2013 年,奧朗德上台後,法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將刑法中的「種族」一詞去除,但其修改憲法的承諾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

與此同時,據一家政府諮詢機構的報告, 2012 年法國警方收到的種族主義行為投訴增加了 23 %。

「法國人似乎相信,通過語言的神奇力量,他們就可以讓種族主義徹底消亡。」 社會學家 Crystal Fleming 在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

如今,法國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不同種族、宗教群體之間的割裂。 2015 年巴黎恐怖襲擊之後,法國與其社會中少數群體的關係被迫提到了檯面上。歐洲民粹主義運動的興起也讓穆斯林群體感受到壓力,認為他們被視為二等公民。

法國政府在此時修改憲法,被視為對當今局勢的應對。也有分析認為,馬克龍此舉還是試圖為自己吸引黑人選民,特別是海外領土選民的支持。

但仍存許多的批評和反對之聲。學者 Alana Lentin 和 Valerie Amiraux 就曾告誡,「修改法國憲法,並不在宣揚反種族主義立場,反而,模糊和隱瞞了種族對現代歐洲過去和現在的重要性。」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世界」一批美國冷戰期間造的「末日掩體」近日曝光,有些還藏著錢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