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俄羅斯歷朝歷代都特別喜歡擴張領土?

為什麼俄羅斯歷朝歷代都特別喜歡擴張領土?

原標題:為什麼俄羅斯歷朝歷代都特別喜歡擴張領土?


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現今領土面積為17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這廣袤之地中,超過三分之二的領地都在北亞,北亞有高達1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新航路開闢如火如荼的時代里,17世紀,俄國從西方擴張,并吞了眾多小國,擴張到西伯利亞東部,清朝擁有西伯利亞南部。俄國通過戰爭和《尼布楚條約》,劃分了中俄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仍屬於中國領土,但同時清政府同意把大片土地割讓給俄羅斯。1858年的璦琿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外東北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俄羅斯通過長期經營,擁有了如今的令人瞠目結舌的地盤。其實,在俄羅斯最鼎盛之時,地盤高達2200平方公里。而如今美國最大的洲,面積高達171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洲,曾也屬於俄羅斯,是俄羅斯於1867年4月以720萬美元賣給了美國。


從某種角度來說,俄羅斯的發家史就是一部不斷對外擴張,蠶食土地的歷史,才使得原蝸居於東歐平原的俄羅斯,一躍成為雄踞亞歐大陸中央的一流世界級大國。


熟知世界歷史的人會發現,在地理大發現時代,歐洲許多國家都在對外擴張,不過,像西葡英法德這樣的國家,都是以殖民的方式擴張,成為殖民地的宗主國,而俄羅斯卻是一個另類。

那麼,俄羅斯為何不隨大眾的擴張方式,卻選擇了鯨吞,納入自家版圖的擴張方式呢?


不難發現,俄羅斯是以東歐平原為基點,主要向東擴張。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與北亞地區有緊密的地緣關係。另一方面,是因東歐板塊開發較晚,氣候較惡劣,地緣實力不及西歐列強,再加上俄羅斯離大西洋較遠,不能像西歐列強那樣依託大西洋的海路對外擴張。也只是如此,俄羅斯退而求其次,向東擴張,逐步吞食北亞地區。雖然,北亞環境極度惡劣,地緣實力不強,但是,有總比沒有強。


不過,俄羅斯佔領地緣實力並不算好的北亞也是有好處的,畢竟,與北亞地區山水相連,可以有效的將其控制在自己手裡。隨著俄羅斯勢力的進入和不斷延伸,北亞和中亞逐漸與東歐形成了一個穩固而緊密的地緣整體。


反觀其它西方列強,雖然佔領地區的地緣實力高於北亞和中亞,但因是海外殖民地的關係,阻礙了他們對領地的有效控制,難以將海外殖民地融入到本國勢力範圍內。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中國與北亞的地緣緊密度不必俄羅斯差。的確如此,地緣緊密度並不是決定性因素。俄羅斯之所以能佔領北亞,其實最主要還是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的關係。


18世紀60年代後,在工業革命技術的推動下,俄羅斯擺脫了農耕文明,向更為高級的工業文明轉型,並取得了成果,迅速崛起擴張。交通便利是俄羅斯能有效控制北亞地區的重要條件,其中路上交通工具火車的發明對廣袤領土的俄羅斯來說至關重要。有了火車及火車軌道,才能將東歐本部的影響力更加有效向東輻射到中亞、北亞地區。


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與東歐本部的地緣關係比較疏離。而北亞本身的貧瘠,使其難以形成強大的俄本土勢力。正是因這種貧瘠,北亞還得依靠外部提供維持人類基本生活所需物質,這就加深了其對俄羅斯本部的依靠度。


再看北亞、中亞的周邊環境,其實有能耐和俄羅斯力爭這些區域的就只有西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和東亞的中國。雖然,這兩個國家在農耕文明時代都是世界一流大國,不過,時過境遷。他們都沒有工業革命成果的加持,還深陷在農耕泥沼難以自拔,不僅無力阻攔俄羅斯鯨吞北亞,反而自己的一部分地盤也被俄羅斯瓜分了去。沒有了外部勢力的掣肘,俄羅斯便可輕易的吞掉中亞、北亞地區。


在工業文明的推動下,原本貧瘠的北亞地區卻因在豐富礦產資源的加持下,逐漸釋放了地緣實力。而俄羅斯對中亞、北亞地區的開發方式便是以資源開採為主。

而西方列強對殖民地的開發,雖也有資源掠奪,但同時也有需全民大規模普遍參與的種植業發展和常規工業建設。在全球化浪潮下,西方普遍將初級工業轉移至亞非拉地區,使它們在自己主導的經濟循環內。在這個體系中,雖然西方居於高端,但亞非拉地區的穩定,也支撐了此種經濟模式的有效維持。同時,也推動了亞非拉地區的經濟繁榮和增長,進而是這些地區成為西方產品的消費市場,供西方二次受益。


為了確保此雙向經濟模式的穩定,西方國家需給予亞非拉地區更多的自主權力,從而獲得最大化的利益。



但中亞、北亞,土地貧瘠,地理環境惡劣,缺乏常規工農業開發條件,無法打造可以自成一體的經濟產業集群。控制關鍵的礦產資源,沿西伯利亞鐵路打造幾個工業據點,從而控制北亞的經濟命脈,是俄羅斯實現最大化利益的有效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本部萬萬不想給這些地區過度的自主權,來分散自己的利益。

與中亞、北亞緊密的地緣關係,憑藉工業文明的先機使得俄羅斯不懼外力的干擾,這些地區因自身地緣實力太差需依靠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對這些地區的開發以資源開採為主的方式,共同決定了俄羅斯有那個機遇和能力,將廣袤之地的中亞和北亞吞食,納入到自己的版圖內。


不過,太過龐大的領土構成管理起來並非易事,再加上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位於領土的最西端。為了彌補這種不足,俄羅斯需要一種有效的政治體制來加強管理國家。那麼,俄羅斯到底採用了何種政治體制呢?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37。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子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冷戰時的紅色陣營第三強國,輕信美歐被坑慘,慘遭肢解
與日本開脫戰爭罪行不同,德國為什麼敢為犯下的罪行買單?

TAG:浪子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