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我有病,想活下去有錯嗎?

《我不是葯神》:我有病,想活下去有錯嗎?

只要平凡

 只要平凡

張傑 

00:00/04:06

作者╳林宛央來源公號╳宛央女子

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____

人在面對生命的時候會不會討價還價,即使是自己的?

我覺得會。

前段時間,我媽生病住院,在一次體檢時,醫生髮現她的甲狀腺上長了多個腫瘤,一向樂觀開朗的她,一晚上沒睡著覺。

幾乎所有人,哪怕平時再怎麼說自己無懼生死,真到了這一刻,總還是怕的。陪著我媽去看了很多醫生,全部告訴我們說必須動手術。已經到了這麼緊要的時刻,我媽卻在到底去哪個醫院動手術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甲狀腺結節手術不算大手術,我媽糾結的不是醫生的水平,也不是術後的恢復。她考慮的是留在本地醫院的話報銷比例高,自付費用就少,去省城的話則自己承擔的會多一些。

儘管我們一再告訴她,錢不重要,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可她還是覺得如果可以省錢,那就省點錢,因為家裡經濟壓力太大。

最後,諮詢了很多醫生和一些在醫院工作的朋友的意見後,我們還是留在了本市醫院。一是方便家人照顧,二是醫生通過CT觀察,認為是良性,問題不大,而且可以安排專家做。

是我在手術同意書上籤的字。

我壓力其實特別大,雖然我沒和任何人說,盡量表現出輕鬆的狀態,萬幸,我媽如今一切都好。

但當時我很怕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給到我媽最好的照顧,因為在我看來:任何生命都不應當被討價還價,在生命面前,需要讓步的是金錢。

但我媽的猶豫,我媽的那句「能省則省」。

以及,

很早以前,得了白血病的我爺爺,因為沒足夠多的錢選擇了保守治療;

還有更多的我在醫院親歷的那些,為了省錢,而自動選擇在治療上或藥物上退而求其次的一樁樁一件件,都逼著我不得不承認:在金錢面前,生命會被討價還價。

這是最讓人無力的一件事情,也是很多人最希望能改變的事情。

所以後來當我在電影院看了《我不是葯神》的點映後,我是一路哭著回家的。

有朋友剛好參與這部電影的工作,他發微信問我說:怎麼樣。

我給他回復:想跪著對所有參與其中的電影人致敬。

我在聊天中告訴他:如果你見到了徐崢和寧浩,包括其他所有演員和幕後製作人,請替我帶上一句真誠的謝謝,謝謝他們讓很多人在絕望中,看到了希望,那種活下去,等下去的希望。

《我不是葯神》講述的恰恰是一個,「在金錢面前,生命被討價還價」的故事。電影圍繞的是一群得了慢粒白血病的人,他們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但卻無力承受一瓶就高達數萬元的費用。

有些人吃垮了自己,拖累了整個家庭,然後在絕望中等待最後時刻;

也有一些人為了患病的家人,拋棄所有尊嚴,出賣自己的青春美貌去換回家人可以活下去的機會,儘管艱難,但只要還有一點希望,就能撐下去,電影中的劉思慧就是如此。

更有一些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鋌而走險,費盡周折,像是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和徐崢飾演的程勇。

呂受益是白血病人,為了維持生命,想獲得印度仿製的治療慢粒白血病的低價葯(藥效一樣,因為沒有專利,不受國際認可,所以價格非常低),由此找到了賣印度神油的程勇。

程勇並非白血病人,也知道私自賣葯是犯法的,他後來走上去印度買葯這條路,實在是生活所迫,父親住院急需手術費,又和前妻爭奪孩子撫養權,加上房租也交不上,終於鋌而走險。

沒有人不想活下去,於是越來越多的白血病患者因為購買低價葯,命運開始和程勇有了交疊。

我在這種交疊中看到了太多悲辛,最悲辛的莫過於,坐在電影院里的你和我,都會忍不住問一句:事關生死,他們難道不擔心這種不合法的,醫生一聽到就避而不談的仿製葯,會失去正版葯的藥效嗎?或者還有其他更可怕的後果?

然而,他們還是吃下去了。僅憑他們口中那一句:我吃過了,有用的。

當其他人在考慮如何生活的更好的時候,他們顫巍巍伸出去的那雙手,是管老天要一個,可以讓生命被討價還價的機會。

他們的生命是被打過折的生命,沒資格要最好,活下去就是幸事。

多麼無奈,當我還在為生命竟然也要被討價還價感到難過的時候,他們卻為了我所謂的「被討價很不值」而覺得一切很值得,仍有希望。

那點「我們終於吃得起葯了」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努力睜開眼,去看一看明天的太陽。

也給了呂受益、黃毛、思慧,老劉一個機會,和平常人一樣的機會,可以坐在酒吧里喝酒,看別人跳舞,而不是永遠只能被別人消遣。

當劉思慧終於有那麼一刻可以不用再跳鋼管舞取悅別人,當徐崢飾演的程勇最終沒有在幫了她之後又試圖從她身上拿走點什麼的時候,劉思慧的那個眼神讓我非常震撼:尊嚴,我看到了那些泥沙俱下生活里人們對於尊嚴的渴望。

老病相催,貧困交加,是容易讓我們失去尊嚴的。

可尊嚴的味道,誰也沒真正忘記過。

劉思慧在那一刻想必心存感激,那個叫程勇的男人,用人性的溫度,將她的尊嚴妥善安放,哪怕只有那麼短短一刻,足夠。

給人以活下去的機會,或給人以活著的尊嚴,都是給人以希望。

人,倚賴著希望,才能不絕望。

走齣電影院的時候,朋友問我說:哪一幕讓你印象最深刻?

大概是得知印度仿藥廠被起訴,程勇決定自己貼錢去印度藥店以2000元一瓶回購,卻以原先的成本價500元賣給其他患者並讓劉思慧將這個消息發到全國病友群的時候。

滿屏彈出的聊天對話框里,蹦出一句又一句的「謝謝,終於看到希望了,活著的希望」。那是我第一次覺得,電腦和手機敲出的文字都是活生生的,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只要一個人的聊天框還開著,就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那鋪滿了屏幕的聊天信息,那讓你不知該從何讀起的詞、句子、表情、像是爬滿陽台的綠植,全是希望,全是明天。

程勇做了很多人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冒著所有危險,頂著所有壓力,也要堅持給別人帶去希望。

這部電影叫《我不是葯神》,程勇在影片中也從來不願意認為自己是葯神。但我想很多看了電影的人會覺得他是。

希望這種事,有時候用盡天下的藥石,也無濟於事,但凡給了別人希望的人,都值得尊重。

從來從來,希望最難得。

影片中,有人勸徐崢說,別這麼幹了,沒用的,窮病沒治。

但我覺得不,希望就是那劑良藥,哪怕只有一點點,但這個拿出一點點,那個拿出一點點,世界不就是這麼好起來的嗎?

真正的善良和希望時很難的,常常會被質疑,會被詆毀,但如果每個人都不去努力,不敢發聲,不願付出,就真的一切會絕望起來。

所以要感謝程勇這樣敢於第一個點燈照亮荒蕪的人,這個世界也正是因為還有人心存善意,保留期待,才變得讓人永遠都想生活下去。也正是電影中程勇們的堅持,才讓醫改這條路走得更好。

周一圍飾演的警察後來說:沒有人再會買仿製葯了,正版葯已經劃入醫保。真好,那些曾經打了折的生命,終於不必再討價還價。

想起《一個人的朝聖》里的哈羅德·弗萊,橫跨整個英格蘭,千山萬水,風雪瀰漫地走下,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於是在這一個人孤勇前行的路上,他喚醒了自己希望,給了老友希望,讓無數遇到他的人,都覺得人生尚有去路。

我覺得每一個在世界上留下了善和愛的人,都是一劑最有效的良藥,治癒了那個曾經已經決定放棄的人。

心存善意,予人希望,即是葯神。

可我也理解為什麼最後電影要叫《我不是葯神》,因為不管是徐崢的飾演的程勇也好,還是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也好,或者是周一圍飾演的警察曹斌,以及千千萬萬個和生命做著鬥爭的人,他們都並不渴望那神的光環啊。

所念所想,不過是平凡而幸福地活下去,對挂念的人說一句:「來,吃個橘子啊」。

於是他們一起坐下來,剝開了那甜酸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宛央 的精彩文章:

看了鄭爽的這部劇,才明白:好的愛情一定不會讓你等很久

TAG:林宛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