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電動滑板車是否能成為新風口?

共享電動滑板車是否能成為新風口?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Hi, 我們的新專欄「創投觀察」了解下?

信息不對稱,是「創投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為了讓關注新商業的人能夠獲知行業最前瞻的信息,對創投人群的行為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36氪決定設立「創投觀察」這個專欄。

每期「創投觀察」會由36氪分析師聯合企業負責人撰寫,講述實際行業中即將發生的現象,把我們獲得的高密度一手信息,儘可能毫無保留分享給行業。

以下是我們本期精選的近期的一些觀察和研究,涵蓋消費、風險投資、商業航天、前沿技術等行業。花5分鐘時間即可了解近期行業趨勢。

Enjoy。

消費

創投觀察 | 「母嬰經濟」正當時

分享人:36氪資深分析師 劉一鳴

自二胎政策開放以來,「母嬰經濟」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但是,「母嬰經濟」的風口真正到來了嗎?

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二胎政策現階段的收效不大,人口紅利逐步退卻。據廣證恒生研報,自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至今,已有兩年時間,據統計局調查,2016年新生兒1786萬人,比2015年增加131萬人,而2017年新生兒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人口紅利退卻趨勢不改。

這意味著,家庭規模在縮小,每戶兒童人數從2002年的1個下降到0.6個。但對於「母嬰經濟」而言,紅利在於:家庭收入整體是在增加的,這使得有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每個新生兒上。據滬港經濟統計,2016年家庭消費約33%投入到兒童的日常消費上。

這將催生哪些商業機會?首先是母嬰零售。從2018年3月新上市的公司愛嬰室(603214.SH)來看,其毛利率高達28.41%(2017年),凈利率高達5.78%,遠超其他A股上市的零售公司。比如龍頭公司永輝超市的毛利率為20.84%,凈利率為2.88%。在資產周轉率這項指標中,愛嬰室(2.53)也高於永輝超市(1.88)。由此可見,母嬰零售如果做得好,將是一門很不錯的生意。

與其他零售業態一樣,母嬰線上渠道的機會已被驗證,例如小紅書在近日完成超過3億美元的融資,估值超過30億美元。另一個母嬰電商平台寶寶樹也即將完成新一輪融資。線上的盈利模式在未來將主要依賴於廣告收入。

線下零售渠道在最近幾年亦持續走強。例如愛嬰室在2017年,各地區新開門店毛利率普遍高於已有門店毛利率,因為新開門店中商場店佔比較高,相對於沿街店,商場店收入結構中毛利率較高的玩具類、棉紡類以及車床類產品佔比相對較高,提升了商場店毛利率水平,同時愛嬰室也逐漸關閉了一些沿街店,增加商場店,以提高整體業務毛利。

線下的優勢在於購買者的特殊消費心理,即在母嬰領域更關注產品的安全性與體驗,相對其他零售業態對價格的敏感度更低。所以,未來能有O2O創新場景,並且線上線下聯動的標的將有較大想像空間。

其次,從線下來看,由於母嬰品類的消費生命周期較短,開拓新客戶是品牌方的核心需求,而滲透率基數低但保持高速增長的月子中心,有望成為新的流量入口。

對於月子中心這個細分行業來說,其綜合滲透率卻非常低。據中信建投測算,2015年月子中心市場規模達56億元,2015新生兒1655萬,假使客單價2萬,綜合滲透率僅2%左右。對標台灣地區及韓國近60%的滲透率來說,中國月子中心行業的綜合滲透率較低,處於初創期,因此我們看好月子中心及其衍生品的長期機會。

最後,總結來說,我們認為母嬰品類的消費升級是真實存在的,並且隨著消費者對體驗要求的增加,未來O2O創新場景、線上線下聯動的零售商/品牌商會更受青睞,擁有兒童樂園、早教中心、互動型專賣店等設施的商家,將獲得更強的用戶黏性。

創投觀察 | 美國共享電動滑板車的風口上,中國學徒可能也在路上了

分享人:36氪資深分析師 石亞瓊

共享電動滑板車成為美國的新風口。近期「Limebike」完成由Google Venture領投的 2.5億美元融資,傳言「Bird」將完成紅杉領投C輪預計1.5億美元融資。據說,包括Uber(今年4月收購的Jump)、Lyft、ofo等在內的公司也有意向在美國提供共享電動滑板車的服務,正在申請相關牌照。

雖然當前國內共享出行領域已經沒有當初的火熱了,但共享電動滑板車的服務很可能也在路上了。36氪從一家電動滑板車的供應商處了解,已有相關公司進行了採購。

不過,共享電動滑板車是否能在中國成為風口,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第一,共享經濟是資本驅動型的,但當前摩拜被美團收編、ofo也被諸事纏身,加上目前基金的募資難現狀,共享出行賽道還能否獲得資本加持具有不確定性;

第二,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包括北京、廣州等多地已經明確電動滑板車上路違章,這也很可能這一服務成為最大的障礙;

第三,電動滑板車的單價要高於自行車,從財務模型上來看,商業模式走通的難度可能更高,此前共享電動自行車方向仍未有公司率先跑出來。

風險投資

創投觀察 | 願景(Vision Fund)超大規模基金背後的邏輯

分享人:36氪資深分析師 劉一鳴

如今,1060億美元規模的願景基金,正令很多VC感到沮喪和驚訝——頭部標的越來越貴,並且市場話語權被超大規模基金搶佔了。願景基金千億規模中的600億美元,由阿聯酋Mubadala投資基金和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貢獻。據行業人士透露,來自中東的基金管理者曾經找過紅杉資本,但紅杉認為這麼多錢很難投,因為如果投早期,風投的收益來自於概率,需要廣撒網而不是在某幾個項目中注入過多資金;如果投中後期,雖然投資的成功率上升,但收益也下降,並且退出時需要更大規模的接盤者。所以越大規模的基金越難保證高回報。

但軟銀認為這一策略可以成功。願景基金之所以能夠成立,是基於當下市場的新變化——新科技的發展使得強者恆強。過去,在某一領域的強者,更多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發展,跨界是很難的。但現在互聯網等技術在重構很多行業的底層,並且得以重複利用。

優秀的企業可以藉此橫向、縱向擴張,形成強者恆強的局面,這也是阿里、騰訊等大公司,做了那麼多看起來並不相關的多元化擴張的原因。基金需要投到這些公司,並且需要有話語權,這些公司估值都很高,這就需要大資本投入,願景基金看到了這個趨勢。並且由於能夠吃下更多賽道,強者恆強型公司在投資回報上也是不錯的。過去很多企業在上市後,增長率就趨於穩定。但現在很多科技企業在上市後,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來源於跨界。企業上市以後,體量變大,基金需要更多的錢去投入,這也催生了更大規模的基金。

基於這樣的邏輯,願景基金用龐大規模的資金作為壁壘,投資各個領域的領軍企業,它不是傳統VC,因為它的體量是諸多基金的總和;它也不是PE基金,因為孫正義不會像PE那樣重組管理層,這種新玩法正在攪動VC行業,把很多規模不夠大或知名度不夠高的VC擠出獨角獸的投資名錄。

商業航天

創投觀察 | 第一枚入軌固體火箭或成民營火箭賽道重要變數

分享人:36氪資深分析師 石亞瓊

中國民營商業火箭賽道上,雖然液體火箭被認為是未來重要的競爭力,但第一枚入軌固體火箭的成功發射者很可能在競爭前期處於有利的位置。

火箭公司的核心商業邏輯是售賣運載服務,即將固定的載荷運送到太空固定的位置。客戶往往多關注價格、可靠性、響應速度,對於技術實現路徑並不過多關心。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液體火箭只是火箭公司降低成本的一種路徑。

當前,國內多家民營火箭公司中,暫時還未有公司成功發射入軌火箭。根據公開信息,今年,零壹發射了最大飛行高度38公里的探空火箭「重慶兩江之星」,星際榮耀已經發射飛行高度100km的亞軌道火箭雙曲線一號S,藍箭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發射一枚入軌火箭「藍箭一號(LS-1)」 ,星際榮耀計劃於明年發射一枚入軌火箭。

在目前「供不應求」的市場中,一旦有一家民營火箭公司固體入軌火箭率先發射成功,即意味著其可以完成發射運載服務,在未來的商業策略上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餘地,是否研發液體火箭、何時開始研發等都具有了更多的選擇權。與此同時,賽道上其他公司面臨的競爭壓力很可能會大幅提升。當然,這種領先優勢能保持多久很可能還是依賴於第二名完成入軌火箭的時間。這期間很可能都是第一家公司的時間窗口。

另外,從目前國內這一賽道上公司的進展來看,若這種情況發生,對於賽道上第二梯隊的公司來說,壓力很可能更大。

前沿技術

創投觀察 | 留給「AI公司」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分享人:36氪資深分析師 石亞瓊

隨著賽道上頭部公司資本運作,留給「AI公司」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近期36氪從業界了解的信息顯示,幾家AI領域知名的公司近期很可能會有或者開始有港股上市、投資併購、拒絕併購、新一輪較大額融資到賬等資本方面的動作。

這很可能對賽道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一是,資本退出的回報率很可能影響投資人對AI賽道的重新定價和評估。AI賽道一直以來估值偏高,若後期進入的投資人回報率並不明顯,很可能影響新投資人的熱情。二是,資金、資源向頭部公司傾斜的現象很可能更明顯,細分賽道非頭部的公司的溢價空間很可能受到擠壓。三是若賽道估值整體回歸理性,必然重視財務數據及商業化能力,此前賽道上高估值的明星項目,很可能因此被迫降低估值融資。

當賽道估值的體系回歸理性,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商業化能力和財務數據的重要性提升。國內的「AI公司」多是從演算法或者技術起家,但僅僅賣技術和演算法是不足以支撐一家大公司的,往往還需要向更下游切,做整套解決方案甚至集成,或軟硬體一體增加營收能力。這也是AI賽道上頭部公司普遍選擇的路徑。當然,這很可能也意味著與原有產業鏈上的業務能力強、資源能力強的公司競爭。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可能接下來就很可能不存在所謂的「AI公司」了,這些「AI公司」很可能需要轉型成為技術支持的業務公司了。

自 36氪成立以來,我們一直都與新商業領域的創業者、投資人保持高密度的、持續性的交流,成為了行業的「小信息樞紐」,並形成了36氪對商業、行業的觀察與判斷。事實上,這也是36氪記者、分析師們「核心競爭壁壘」之一。

決定設立「創投觀察」這個專欄,是希望我們的報道能對創投人群的行為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從而最終幫助關注新商業的人群的成長,幫助新商業公司的成長

當然,這件事情並不會那麼容易,需要有賴於作者的長期積累和對行業的敏銳觀察,僅依靠我們內部的力量能夠產生的價值終究有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小米上市倒計時,三大關鍵信息逐漸浮出水面
葉茂中:粗暴,並不是衡量一個廣告成功與否的標準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