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後將何去何從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後將何去何從

#十分鐘的深度閱讀,洞悉全球經濟新格局#

首批用於電動和混動汽車的電池開始紛紛進入退役年齡,但葬身填埋場並非它們的宿命。相反,它們將繼續發揮餘熱,譬如在日本的711便利店冰鎮啤酒,在美國加州給汽車充電站提供電力,在歐洲為家庭和電網存儲能量。

私家車和公交巴士上的鋰離子電池退役後,還可以繼續充放電七到10年時間。這個「第二春」對全球汽車製造商、電力供應商和原材料供應商來說都有著重要影響。

從日產聆風電動車上拆卸下來的退役鋰離子電池

對動力電池進行再利用的需求越來越緊迫。根據對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匯總的數據進行推算,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庫存將突破約340萬組(按等效容量計算),遠超今年的約5.5萬組。

約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半壁江山的中國將在8月份施行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管理辦法,屆時將要求汽車生產商為退役電池負責,不得填埋了事。歐盟已出台相關規定,業界預計美國也將跟上。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寶馬(BMW AG)、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比亞迪和一系列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商都在努力為這個剛剛形成自身市場的設備創造後續市場和額外利潤。同樣一個電池產品,有了第二生命就有了第二收入來源,還能順便幫忙拉低電動汽車的價格……

……

……

……

……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商周深度閱讀365》將為讀者每天更新一篇由編輯 精選的商業類深度閱讀文章,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十分鐘的深度報道,幫您觀察世界經濟新格局#。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許家印造車?恆大67億港元正式入主賈躍亭旗下法拉第未來
西方不亮東方亮,投資想賺還看亞太和中東?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