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談玄武門之變,李淵並非無能,李建成的軍隊也並非沒有參戰

也談玄武門之變,李淵並非無能,李建成的軍隊也並非沒有參戰

今天早上看到兩位大咖寫的關於玄武門之變的文章,一文說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沒人支持李淵,一文說為什麼李建成的部分在玄武門之變時沒有參戰。我這裡不討論對方文章的好壞,觀點是否正確,只想列出幾個事實,供讀者參考。

玄武門之變的起因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嫉妒李世民功大,想趁著突厥入侵唐時,乘機奪了李世民的武將和兵權,李世民不得已反抗,最終李世民殺死兄長的三弟,取成勝利,繼承大唐帝位。玄武門起兵帶有隨意性,雖然李世民為了自保或者為了戰爭的需要,身邊長期有一群武將,但是要兄弟相殘,子逼父退,暫時還沒有史料證據證明,李世民之前有此想法。

李淵(劇照)

當天早上,李淵和眾大臣在朝堂之上等待李建成三兄弟,李淵本來打算責問李建成,關於李世民狀告:李建成想殺李世民,替王世充、竇建德報仇的事情。因為李建成是太子,而李世民又是天策上將,百官之首,李元吉也是齊王,在朝堂之上都是僅次於李淵的角色,雖然現在時間有點晚了,李淵都沒說啥,眾大臣也只得和李淵一起等待。

三個兒子久久不來,李淵也有點等不及了,派人去詢問時,才知道玄武門之事,而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已被殺,李淵聽完大驚,這位自太原起兵的開國之君,經歷過各種大風大浪的皇帝居然不知道如何辦才好,」今日之事如何?「

陳叔達和蕭瑀建議他,事已至此,別無他法,以前陛下你因為秦王功大,建成雖是太子,卻沒立過啥大功,不知道如何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現在您就可以不用考慮這些事了。李淵聽完,也覺得既然都如此了,也就算了,雖然他已痛失兩位兒子,卻也不想再失去一個。而且他此前確實有想過要立世民為太子。

李建成(劇照)

由此可見,並非沒有人幫李淵,而是李淵本來就是個心慈之人,特別是對待兒子這方面,他正是因為過分仁慈,在立長和立賢之間舉棋不定,所以才造成玄武門三兄弟相殘。現在李世民幫他作了決定,雖然後果很血腥,代價很慘痛,卻也真正使人解脫。他何畢再去殺自己的兒子呢?

另一方面,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人也就秦王府的將領,甚至於有些秦王府將領還沒有參加(像秦叔寶是否參加,史學家爭議就很大,只有《舊唐書》記載了他參與此戰),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功,還是他安插了一個間諜在李建成軍中,這個間諜還是李建成的親信,這個間諜當時是玄武門守將,李建成進宮之前,他的老婆就要他防備,但因為他早有安排,」兵備已嚴「,過於輕敵,才失敗的。

而且當時,秦王府的衛隊只有八百名,就這點軍隊,連打建成、元吉的部隊都不行,如果李淵真的想殺李世民,只要簡單一個命令就行了。李淵非不能,而是不願。李淵自己都不願意,玄武門之變又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作為李唐的臣子,沒有接到命令,去參合這種事,吃力不討好,幫誰都不合適,誰願意去干。

李世民(劇照)

如果說沒有大臣幫李淵,還算說得過去,畢竟確實沒有李淵的人馬參與。但是說李建成的軍隊沒有參戰,則完全是罔顧歷史事實,不管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鑒》都有記載,東宮和齊府的軍隊都有參加玄武門之變,馮翊、馮立、薛萬徹等領東宮和齊府二千精兵攻打玄武門,唐中郎將呂世衡、雲麾將軍敬君弘戰死。

兩府軍隊屯於玄武門,還叫囂要進攻秦府。後來尉遲敬德持太子和齊王的腦袋跑過來,兩府的兵才潰散,馮立、薛萬徹逃跑,後來馮立因為擊殺突厥有功,李世民不但沒有怪他當時幫建成元吉,還加封他為廣州都督。薛萬徹逃到終南山以後,李世民不計前嫌,把他召了回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能夠成功,運氣因素真的很多。李建成死了以後,李元吉逃跑,李世民追趕,沒想到自己反而墜馬,被李元吉壓在下身,李世民不是李元吉的對手,差點就被掐死,好的尉遲敬德趕到,殺了李元吉。晚年的李世民,晚上經常做夢,夢見建成、元吉變成鬼要害他,尉遲敬德就成了他的門神。

李建成(劇照)

正是因為太子和齊王被殺,兩府軍隊沒有保護的對象,所以才潰散,否則兩府二千精兵,而秦府才八百勇士,如果兩府軍隊真的攻打秦王府,秦王府的能否抵擋還真不好說,兩府的軍隊可是上過戰場的精兵,秦王府的只是李世民養的勇士。

另一方面,如果李淵心狠點,像漢武帝那樣,李世民也是一點機會也沒有,在當時,處於觀望的將士可不少,而且京師的護衛部隊也很多,就李世民那點點人馬,真不行。不過李淵不是劉徹,他權力欲沒那麼強,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江山,很多是老二打下來的,萬事以李家江山為主。

李世民(劇照)

再者,玄武門之變時,李淵已經六十一了,還能活多少年,江山還是留給後人坐吧。事實也證明李淵是對的,李世民是歷史上難得的明君,在中國歷史能進前五,李淵晚年,也過得可以,做了九年的太上皇,算是安享晚年。

如果李淵在玄武門之變中把李世民也殺了,他的晚年不一定有這麼好過,畢竟沒有嫡子,庶子們都會爭太子位,死的人可能會更多。對大唐來說,其他皇子的能力遠不及嫡子,大唐也可能會像秦隋一樣二世而亡。(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圖片來源於網路,內容為史路雨絲原創,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路雨絲 的精彩文章:

千古完帝光武劉秀也薄情,從這兩位至親的爵位可以看出來
佛教二三事:為融入中國,從印度傳來的佛教有哪些變化

TAG:史路雨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