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mszhangziyan@foxmail.com

《我不是葯神》明天才公映,今天豆瓣已經出分了,9.0,評價人數已逾7萬。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問了豆瓣的朋友為什麼能在公映前出分,對方說因為片方做了大規模點映,有效評分人數也到了可以開分的標準。

從上周日下午開始《我不是葯神》的口碑就很驚人,因為點映效果好,今晚的排片量已經跟公映沒區別了。

那麼,《我不是葯神》為什麼火成這樣?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有人說這部電影像韓國和印度電影,因為反映了現實,有「改變國家」的潛質。

能不能改變國家也許還有待觀望,但這電影至少能推動觀眾去了解現實。

《我不是葯神》基於爭議社會新聞產生,它的靈感來自2015年的的一個真實案件:慢粒白血病患者陸某買不起價格昂貴的正版葯,到印度購買仿製葯,還幫病友代購。陸某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被捕後,湖南當地檢察院最終決定撤回起訴。

慢粒白血病被稱為「最幸運的絕症」。在藥物控制下,患者可以活很長時間。而一旦失去藥物支持,身體兩三年內會垮下去。

影片設定在2003年,正版藥物售價數萬元,印度允許仿製葯,仿製葯如果能做到有效成分和正版要一樣的話,也能保命,但售價卻只有正版葯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印度仿製葯是一線生機,也是商機,有人為錢,有人續命,這是《我不是葯神》的開始。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我不是葯神》在呈現上並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它整體的質感仍舊是國產片中難得一見的「生活感」。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故事發生在2003年早就足夠光鮮亮麗的大上海,我們看到的畫面髒亂差的環境、洗不幹凈的頭髮、皺巴巴的衣服,那是艱難生活的樣子,不加濾鏡的。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本片完成度很高,寧浩和徐崢提攜後輩來做有價值的故事,是功勞一件。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出色的故事設定和演員精彩的演技共同完成了這個「現實」的電影。

徐崢的角色從「爛人」開始,以「救贖」結束,不同狀態皆有說服力,逐漸的轉變過程也很自然。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看了一個特輯,在「分道揚鑣」的關鍵戲份,徐崢演了一整夜,異常投入,在鏡頭外也不自覺地流淚,劇組裡的其他人則一個一個上去擁抱和安慰他。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王傳君扮演身患絕症的呂受益,人高馬大、又虛又慫,各種精打細算之後是對生命的留戀和渴望。他第一次出場時慢慢揭開一層層口罩望向男主角,這個人物立刻就活了起來。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為了這個角色專門住院體驗生活,有病人經常吃桔子補充維C這些微小細節,都被他加入到角色里。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王傳君接《我不是葯神》時也是他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候,母親剛剛去世。原本他不想接任何戲,而看到這個題材之後改變了主意,把自己面對死亡的痛苦都化在了表演里。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從《羅曼蒂克消亡史》到《我不是葯神》,王傳君是要做演員的,這一次所有觀眾都服了。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章宇飾演的黃毛,小小年紀外出打工的流浪少年。看著沉默暴戾,但其實重情重義,不可思議的是角色20歲,演員36歲,毫無違和感。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悍匪專業戶」王硯輝演一個假藥販子,騙人的時候感情充沛假裝文質彬彬,勒索起來也夠狠。他才配得上「整容式」的演技。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假藥兜售會那場戲太精彩了。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譚卓演了一個在夜場工作的媽媽,為了患病的女兒,不得不到夜場表演。在夜店裡和夜店外是兩個樣子。她臉上隱約可見的細紋卻增加了角色的感染力。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譚卓本人不善於跳舞,形體感覺也一般,為了演短短几分鐘的鋼管舞戲也專門去學習了,天天練三小時,練到肉疼。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譚卓練了兩個月的鋼管舞,右腳腳踝軟骨碎裂,膝蓋、手腕也全部都有輕微的骨折和嚴重的磨損和積液,醫生說她的右腳「感覺像幾噸重的重物墩下來的」。拍戲時她的腿部都是疙瘩,其實都是化不開的淤血。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周一圍演的警察要徹查不合規的仿製葯,卻忍不住在同情病人。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會說英語的劉牧師(楊新鳴扮演),是代購印度葯團隊里的溝通擔當,老實也自帶喜感。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全員表演都這麼好的電影也是很少見了。

很多人說《我不是葯神》催淚,我看之前特別害怕這是那種從一開始就講病人走投無路全程虐心的電影。

但並不是,電影一開始是略顯冷漠又帶著調侃意味的,那些病人或者家屬沒有特別苦大仇深,都像普通人一樣在活著在掙扎,男主角是個想發財的窮人,大家合作的過程里也有過快活和揚眉吐氣。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隨著故事展開,後半段才漸漸讓觀眾感受到他們實在的痛苦,對於我來說不算濫用煽情手段。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下文有輕微劇透———

印度仿製葯這個話題,我以前有同事試圖介入報道,所以我有點大概的印象;但看完《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我回家趴在網上不停地搜索相關知識和報道,完全停不下來,可見電影的感染力還是更大。

主人公人設跟新聞中的原型人物肯定是有出入的,原型本人就是病人,而本片男主角程勇根本不是白血病人,他就想掙一筆。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我很喜歡這個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普通人罷了。在故事的一開始,他還是普通人里比較討厭的那種——家暴、貪財、油膩。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因為想賺錢才誤入了印度葯這個行當,又能賺錢又能幫助病人讓他覺得自我感覺良好,灰暗的人生因為倒賣印度仿製葯而有了起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不敢犯法和自保心理又讓他及時抽身——退出仿製葯買賣也意味著對自己那些患病的朋友、事業夥伴撒手不管了,這並不好受,雖然退出的理由也是很正當的:我不想進監獄,自保已經很難了。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電影后半程里,男主角的心理很微妙:看到熟悉的朋友因為沒有便宜仿製葯而瀕臨死亡,他開始為自己賺過的錢不安, 那是一筆曖昧不清的錢,說起來是賣仿製葯幫窮人治病,但也是男主角用他人對生病的渴望、用病人們的人脈展開才有錢;他斷了這門生意,躲開牢獄之災,昔日的朋友性命攸關了。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男主角程勇一開始就說了自己不是救世主,但當他看到絕望的病人有多慘,就陷入了一個自己無法解決的宏大困境里——我是不是靠病人發家的,我不賣葯是不是害了病人,怎麼能心安?

看完電影小助手問我為什麼男主角最後要擴大賣葯的規模,這不是增加自己暴露的幾率嗎?

《我不是葯神》的預告片里有個關鍵詞是「救贖」,人一旦覺得自己心裡有愧,想要一個救贖,利害計算就與世俗所想不同。男主角程勇最後像是以身飼虎一樣地想要一個了斷,只要洗清心中愧疚,怎麼做都可以。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窮人吃不起葯」這個問題,對於一個代購仿製葯的普通人來說,實在太大、太難、太重了。

一邊是窮人,想吃藥保命,另一邊是看似冷冰冰的法律——僅僅是看似,不提倡私下購買仿製葯也是有理由的。

在這裡要提醒觀眾們,李乃文扮演的藥廠員工看起來冷酷無情,但仿製葯的倫理一直是個大問題。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藥廠研發的浸沒成本是以億計的。網上有一句話這麼說:「一顆葯成本只要5美分,為什麼要賣500美元?因為第一顆葯的成本是50億美元。」假設大家都去買仿製葯,正版藥廠如果沒有足夠的收入去繼續研發,對患者來說也不是好事。

電影最後的庭審戲裡檢方說的是有道理的:救了患者生命的還是正版葯的配方。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另一方面,現實里病人私下購買來的仿製葯,質量也容易參差不齊的,仿製葯里有效成分不夠也會延誤病情,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管理。

電影中男主賣葯謀生還挺有底線,只賣確認有效的仿製葯給認識的人,賣家和買家在相互信任的小範圍活動來保證安全,不出人命。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無論如何,仿製葯客觀上給了窮人生機。

不是大富之家卻得了重病,誰會拒絕這種葯?誰還有能力思考「如果大家都買仿製葯會怎樣」這麼大的問題?眼前的絕望已經無窮無盡了,富人才更有選擇權,他們都會買正版葯。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王硯輝扮演的江湖騙子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救不了,窮病。」

這話既刻薄又讓人無法反駁。多沮喪,重病面前,生命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有標價的。

一味憤怒於「這葯為什麼這麼貴」,也不過只看到了困局裡的一部分痛苦。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那怎麼辦呢?

就像男主角在片中說的:他(黃毛)20歲,想活下去,犯了什麼罪?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電影有的病人們,有人想自殺,有人吃藥就吃掉了房子,有人乾脆斷絕跟家人的聯繫等死。

都沒錯,誰錯了?

這對於個體來說是無解的問題,因為無解才這樣的沉重。

當男主程勇想追問自己的對錯時,他身上集合了這個困境的所有倫理矛盾,除了賠錢、搭上自己的前途命運來消除所有的愧疚,他沒有精神上能輕鬆的方法。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然而大家都是肉身凡胎,區區一個仿製葯代購,怎麼做得了活菩薩呢?誰都不可能是葯神。

片名從《中國葯神》改名為《我不是葯神》,貼切多了。

他當然不是葯神,我們都是普通人而已

一個爛人,從想發財到想救贖,轉變過程完全不突兀,是本片故事最難得的一環,觀眾也因此自然地走進了這個困局,去理解別人的痛苦。

仿製葯的現實遠遠比電影複雜得多,但似乎也無法對《我不是葯神》提更多要求,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個故事能上映已屬不易。只能希望觀影的我們在感動之後,能多一些對他人的理解和對現實的關照。

虛構卻也很有真實感的男主,最終得到了病人們的感恩和法院的同情。

生病吃不起葯的可怕命運里,如果大家試著善良和理解,一起找答案,還是會讓情況好那麼一點點。

(本文中電影相關的截圖來自預告片和公開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