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悲傷 何來快樂

沒有悲傷 何來快樂

最近參加了「心理成長」小組的成長課,昨天老師留了家庭作業,需要我們小組成員觀影《頭腦特工隊》,於是我昨天夜裡趁孩子睡著,專心的看完了這部電影。

其實只看電影名稱,我以為是一部深沉的懸疑片,沒想到輸入電影名稱,按下搜索鍵後,居然彈出一部動畫片,當開始看的時候,才發現這部電影原來是很火的一部電影,不禁為自己的消息閉塞而感到驚嘆!當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發現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受遠遠超過了我對它開始的期望。

我是個喜歡用文字記錄我自己喜怒哀樂的小青年兒,所以我今天迫不及待的想分享我觀影后的感受。

電影的主角是一位11歲的小女孩Riley,導演將Riley的五種情緒快樂(Joy)、悲傷(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憤怒(Anger)進行了擬人化處理,電影講的就是在Riley成長過程中這五位情緒朋友的一系列變化的故事。

快樂(Joy)是一個總會逗女主角開心的角色,遇到困難她總會說「我可以搞定」,她從來不讓悲傷(Sadness)觸碰Riley的記憶,因為她認為,Riley的記憶應該都是快樂的;

悲傷(Sadness)是一個總是悄無聲息的出現,總是不由自主觸碰控制台,讓Riley突然陷入無盡的悲傷中;

恐懼(Fear)是一個提醒Riley要遠離危險的角色;

厭惡(Disgust)讓女主角明白自己討厭吃西蘭花;

憤怒(Anger)保證世界公平對待Riley。

在Riley搬家後,遇到一系列狀況後,悲傷總是時不時的跑出來觸摸Riley的記憶,而快樂認為,一定要讓Riley快樂起來,所以極力反對悲傷觸碰那些記憶球,就在他們兩拉扯的時候,不小心掉入記憶儲存軌道離開了總部,當他們兩個離開總部後,恐懼、厭惡、憤怒三位朋友操控著女主角,促使女主角離家出走,就在女主角情緒瀕臨崩潰邊緣時,快樂和悲傷用盡一切方法回到了Riley身邊,最後Riley回到和父母身邊,一家人其樂融融,故事大結局。

故事情節大概就介紹到這裡,因為我太不擅長敘事,如果我這隻言片語可以吊起你的胃口,不妨去看一看這部更適合大人看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受就是—成長就是明白好的情緒與壞的情緒要同時存在,因為只有懂得悲傷才能體會快樂的可貴;

一、人的情緒是有很多種,缺一不可

悲觀讓我們認清現實,不再自我,並且促使我們更多地學習與探索;恐懼讓我們未雨綢繆、行動適可而止;厭煩告訴我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隨波逐流,並且不失風格;憤怒告訴我們底線不可逾越;而快樂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帶領我們前行。

正是因為擁有這些情緒,我們的人設才完整。

二、悲觀情緒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快樂有時候是表面現象,需要我們挖掘快樂背後深層次的內容才能明白,我們到底是真正的快樂,還是只是把悲傷隱藏起來表面而盲目的快樂。電影里有個情節,當Joy認為Riley在快樂和悲傷中選擇,一定會選擇她,所以她毅然決然的拋下Sadness返回總部,可是當她失敗時,拿著Riley的記憶球用手撥動球面才發現,原來她一直認為Riley獲得冰球冠軍後大家慶祝場景的快樂記憶,其實是因為Riley錯過了一個球而傷心難過,大家為了安慰她,將她高高舉起,大家安慰她的瞬間成為了她的快樂記憶,原來才明白只有悲傷的存在,才能更加體會快樂的可貴。

三、要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慢慢會管理自己情緒的過程,不要被情緒所左右,更不要隱藏自己的情緒,難過的時候就讓自己好好難過,只要記得停下來就行;樂觀的時候要認真想想,自己是自主樂觀而不是被要求樂觀;坦誠承認自己的恐懼,如果有辦法克服那就更好,如果暫時克服不了,就正面面對無需逃避;別人惹怒你,可以生氣,但是時間不要太久,因為生氣的時候容易衝動會做出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討厭的東西遠離他就好了,不要為難自己勉強接受。

四、懂得放下

電影中記憶處理工作人員將Riley的即將遺忘的記憶進行處理,我們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學會清理內心的記憶垃圾,因為只有將垃圾清理掉,新的記憶才會有空間進入;就如你手裡拎著包袱,想要前進卻無法較快腳步,想要加快腳步,只能放下包袱;當你真正放下的那一刻,才能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R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小R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