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自從

1895年11月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以後,人類逐漸開始認識到原子的內部結構。

威廉·康拉德·倫琴

(1845-1923)

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

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正是基於原子物理的迅速發展,核能(Nuclear Energy)——一種全新的能源也隨之應運而生。它被視為安全、高效的清潔能源——不會產生溫室氣體、不會污染環境……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對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終於使人們感受到了核能的破壞性威力。但由於其本身就是用于軍事而非民用,因此安全利用核能的議題並未受到人們重視。直到1986年的一起事故,核能失控的危險才終於為全世界所重視。

01

事故發生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列寧核能發電站第4區的工作人員正在測試反應爐的自我供電系統。1時23分,安全系統解除,測試正式開始。隨後,由於操作失誤,反應爐核心發生一連串爆炸。

列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核電站,Chernobyl)位於今烏克蘭北部。

反應爐重達1200噸的頂蓋瞬間被噴入空中。隨後,帶有超高輻射的氣流蒸發,將具有放射性的鈾和石墨擴散到核電站周圍地區。而收到事故警報的第一批消防員在缺乏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迅速趕到事故現場,想要撲滅一場怪火……然而,他們的努力在這場災難面前似乎是徒勞,而他們的生命也處在超高劑量核輻射的威脅之中。當晚就有2人去世,接下來的數月里,又有28人先後被奪去了生命。

4月26日白天,最快得到消息的一批記者來到現場。攝影師Igor Kostin搭乘朋友的直升機從空中俯瞰發生事故的第四區大樓,核電站屋頂上的大洞顯得有些觸目驚心。他是最早到達現場的記者中的少數倖存者之一。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只拍攝了12張照片。在回到基輔處理底片時,他發現這些底片全都是黑色的,而他並不知道這是因為這些照片暴露於放射線中。事實上,當時的輻射值已經遠超安全標準。

此時,被掩埋在廢墟下的反應爐核心並沒有停止反應,石墨仍在繼續燃燒並且熔化了鈾。他們的放射性相當於二戰期間投放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的總和的100倍

隱瞞的真相

02

而事故的真相卻被隱瞞,不論是對於僅僅3公里之外的小城普里皮亞季(Pripyat)的居民而言,還是對遠在600多公里外克里姆林宮的蘇聯國家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而言。據戈爾巴喬夫回憶,他在當天凌晨5點多接到的電話僅僅提及了火災的發生,並未提到爆炸和核泄漏。而爆炸發生8小時後,他手上的消息依然十分匱乏。小城普里皮亞季的居民大多是核電站員工的家屬,然而他們並不知道3公里外的核電站發生了什麼,甚至仍在按部就班地過著平靜的生活。

下午2時,城裡出現了一些戴著面具穿著防護服的士兵,而官方並未發布任何關於核電站的消息,城裡的生活也一切照常,孩子們仍然在廣場上肆意地奔跑著、歡鬧著……

輻射值(單位:倫琴)

大氣中正常值

0.000012

午後數值

0.2

傍晚,列寧大道

0.2

傍晚,烏克伊納大道

0.25

夜晚

7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廠房

2080

事發後的第一天,當地居民吸收的輻射值是無害值(每年2倫琴)的50倍。當在普里皮亞季測得的這些驚人數據回傳到莫斯科後,在原子研究所引發轟動,如此高的輻射值前所未見。戈爾巴喬夫緊急成立了政府委員會,專門應對這一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成員是當時莫斯科頂尖的原子物理專家,他們前往切爾諾貝利了解具體情況,但幾天內卻根本沒有辦法給出任何報告。

而直到事故發生後60個小時,蘇聯官方仍未對外界發出官方警告。

03

全城疏散

終於,爆炸發生後30個小時,當局終於採取了第一批安全措施。超過1000輛巴士抵達普里皮亞季,下午2時,軍方宣布疏散全城。居民只有2個小時可以打包行李,而學校的老師開始為孩子們發放碘片(從而避免吸收更多空氣中的放射性碘-131)。當然,事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再也沒有回到曾經生活的故鄉。

茫然的人們坐在大巴上顛簸著,眼前閃過的是熟悉卻又陌生的城市。車輪向前,故鄉在後。公路上撤離的,是世界上第一批核難民。

事故揭露

4

事故發生後,輻射雲層在風的推波助瀾之下,經白俄羅斯、俄羅斯後,繼續向外擴散。4月28日,事故發生的兩天後,位於北歐瑞典的一家核電站偵測到了升高的放射性。來自切爾諾貝利的放射塵,在斯德哥爾摩從天而降。

也是在當天,蘇聯終於對外公布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這一事實。超過48小時後,戈爾巴喬夫政府才得到了正確的消息。而對於普里皮亞季的43,000多名居民而言,他們幾乎已經在污染中暴露了兩天。

05

搶險勇士

為了防止發生更為嚴重的第二次爆炸,必須儘快使廢墟下仍在燃燒的反應堆降溫。為此,蘇聯動用了一大批軍人、礦工,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底下挖出一條長約50米的地道,以儘可能地靠近反應堆正下方。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每隔十幾分鐘就必須換一班崗。而燃燒的反應堆附近高達50°C的溫度更是增添了施工難度。但是在與第二次爆炸的爭分奪秒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避免了可能給整個歐洲帶來致命打擊的第二次爆炸。

而此後,蘇聯人又開始建造起一座巨大的石棺,將整個發生事故的第4區覆蓋起來,從而減少石棺外的輻射值。

當然,他們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輻射的損傷。在這樣的全人類的災難面前,他們做到的正是孟子筆下的「捨生而取義者也」。是全蘇聯人民、全人類的英雄。

事故之後

06

當時,蘇聯專家預測在事故發生後十年內,可能會有4萬人先後死於因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超劑量輻射而誘發的癌症。西歐國家拒接承認這一結果(因為雲層和風已經將切爾諾貝利的放射塵帶到了西歐的部分國家)。而事發近20年後的2005年,這一數字成為這場災難的官方死亡人數。儘管法國政府堅決反對蘇聯當時的透明政策,但20年後,法國,尤其是南部的科西嘉島上,報告的甲狀腺癌病例的性質與嚴重性和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地區相同。

據烏緊急情況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後,共有264萬烏克蘭人遭受核輻射侵害,10萬人失去家園。而其鄰國白俄羅斯23%的領土受到污染,約6000平方公里土地被迫廢棄。

這場核事故也使人們充分地認識到了失控的核能會給全人類帶來怎樣的惡果。隨後,世界性規模的核裁軍計劃就此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鮪魚海里游 的精彩文章:

TAG:一條鮪魚海里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