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時候的孔融懂得讓梨,長大後的孔融你了解嗎?

小時候的孔融懂得讓梨,長大後的孔融你了解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很多時候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讓我們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不光是我們現代社會是這樣,古代的人們也是在小的時候就接受這樣的教育,使得我們的傳統美德能夠流傳下來。

當然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美德的故事都是從一些經典的典籍中流傳下來的。比如說《弟子規》,《二十四孝》以及《三字經》等等。今天我們要講的人物就是來自《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的記載。主人公孔融在四歲的時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長輩,自己吃小梨。很多時候我們的長輩就用這個故事來教育我們要懂得尊重長輩,說這是傳統美德,使我們毫無反駁的餘地。這種教育之下,尊老愛幼自然進入了我們的內心,我們也會不由自主的把尊老的標籤貼到孔融身上去,可歷史上的孔融真的是這樣的完人嗎?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歷史上真實的孔融是什麼樣子的。

真實的孔融生活在一個不太太平的年代,漢朝末年的孔家是孔子的後裔。到了孔融這一代剛好是第二十代。可以說從小孔融接受的就是正統的儒家教育,從孔融三四歲就懂得讓梨子的道理就可以看出。但是儘管小的時候懂得了很多儒家的道理,孔融卻沒有成為一個點撥世人的像自己的祖先一樣的博學鄉賢,而是成為了一個官僚集團裡面不斷鑽營,不擇手段,嗜殺忘本的人。而且就連他成名的孝也蕩然無存。

首先要從孔融是如何成為一方大吏的緣由說起。他是被著名的奸雄董卓推選成為北海相令的。在當上這個地區的行政首腦之後,孔融就展現了他嗜殺殘忍的真實一面。當時的北海並不太平,百姓民不聊生,糊口都成問題,但是董卓為首的朝廷腐敗至極,為了維持奢靡的宮廷生活,董卓向各個地區都下達了極高的徵稅額度。這個時候的北海是屬於比較難徵稅的地區,為了滿足上面無理的徵稅需求。孔融根本就顧不上北海百姓的死活,而且他為了能多徵稅,殺掉了幾個沒征滿稅的官吏。最後強硬的完成了徵稅的任務。百姓怨聲載道。

除了這樣有目的的殺人之外,孔融還喜歡毫無理由的亂殺一氣。

又一次在他出巡的時候一肚子的不滿沒地方發泄,正好在這這個時候路邊上遇到了一個死了雙親的人在路邊哭泣,孔融見他哭的不夠傷心,便一口咬定這個人對自己的雙親不夠孝順,一個不孝順的人在我們現代社會看來雖然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這裡暫時放下這個哭的人是否真的不孝順)但是肯定罪不至死,只要能夠改正就好。可是孔融卻讓人結果了這個人的性命。

了解了這幾個關於孔融的故事之後是不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呢?其實歷史上有很多人都是有雙面性的,我們要如何去看待他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機密檔案 的精彩文章:

這位女子需橫跨印度洋和親,最後卻和新郎的兒子成了親

TAG:歷史機密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