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文 | 潘安興

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建設歷程梗概

讓盤龍城重展雄姿,是江城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情。

明嘉靖《黃陂縣誌》載:「盤龍城在縣西五十里。」已分明記錄在公元1556年官方文獻中,橫店張家樓子同治族譜還繪有圖案。到了1954年,武漢特大洪水,人們茫然不知祖根,這裡成了築堤就近取土場。

秋水退後,湖北省文管會工作人員根據群眾提供線索,來此調查,取回樣本,做了簡要報道。查閱民國陸軍地圖,才知原由。1956年11月,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盤龍城遺址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國家學術刊物《考古通訊》第一期報道盤龍城採訪信息,引起專家們重視。1963年夏,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江工作隊由李雲鵬隊長帶領,對盤龍城進行首次發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玉器等,從而拉開了考古的序幕。

撩開盤龍城神秘面紗,是1974年春,在北京大學俞偉超教授、湖北省考古隊王勁主持下,對盤龍城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經過碳14鑒定,確定了城址為商代二里崗期,即距今3500多年前商代早期!40多件青銅器、100多件玉器、1500件陶器重見天光。

考古工作緊鑼密鼓,從1976年到1988年先後進行多次發掘,對二號宮殿、南城垣、壕溝、李家嘴、楊家嘴、楊家灣墓葬進行多次清理,獲得重大成果,廓清盤龍城本來面目。

1983年夏,全年降水1962毫米,發生大洪水,民工們湧上盤龍城遺址取土,考古工作站長陳賢一跪地磕了三個響頭,請求移師別處,無效。跑了十里路,在灄口找到副縣長張文波,避免了1954年舊戲重演。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夏商周斷代史首席專家們紛至沓來,也吸引了海外學者的目光。盤龍城出土文物巡展,轟動了世界考古人士。各級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盤龍城頓時聞名遐邇。

沉寂3500多年的商代古城頓時躋身國家隊伍。1988年1月,盤龍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4月,國家文物局宣布,經中國社科院組織,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國家級《考古》雜誌評選,盤龍城當選為20世紀100項重大考古發現!

2002年1月,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歷史名城委員會主持召開了「商代盤龍城與武漢城市發展研討會」,雲集了李學勤、李伯謙、仇士華等40多位頂級專家,就盤龍城是武漢之根達成基本共識。盤龍城造勢運動達到空前。

期待與大武漢城市之根對話,黃陂人一直夢想,在吶喊。重展雄姿,是久遠的隔空。從發現到2004年,半個世紀。

1992年4月,黃陂縣人民政府《關於開發盤龍城的設想與建議》遞上武漢市市長趙寶江的案頭,市長當即給予批示,要求市規劃局制定方案。

盤龍城規劃在默默推進,彷彿在等待著水到渠成、瓜熟蒂落。1992年12月,經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黃陂縣灄口經濟發展區。1994年3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盤龍城遺址風景區保護開發規劃》,踏上了建設漫漫長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國家文物局、省市官員密集到訪盤龍城進行調研。省市博物館與省考古所又組成聯合考察隊,先後運用現代科技,對田野進行大規模物探考古,採用紅外線掃描手段取得重大收穫,探明商代碼頭遺址,找到外城垣,對盤龍城又有了新的認識。

經國家文物局考察,湖北省人民政府與武漢市政府協商,決定將盤龍城遺址由省管移交到市管。武漢市成立了盤龍城博物館籌建處,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2000年3月,簽署了移交協議,盤龍城才有了歸屬感,有了自己的家。與之相匹配的是,將灄口發展區更名為盤龍城開發區,實現了名實相符。

2004年6月2日,時任市長李憲生宣布,盤龍城遺址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市政府投入800萬元作為核心區保護經費,用於居民搬遷,道路建設,園林綠化以及其它事項。8月19日,時任武漢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車延高到黃陂考察指出:盤龍城附近的搬遷要有條不紊進行。

按照李憲生市長指示精神,將新村建設與文明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細化搬遷方案,全面考慮農戶搬遷後的生產與生活,顧及農民利益。預示盤龍城建設進入實施階段。

2006年、2007年,國家文物局劃撥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盤龍城遺址文物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

四川三星堆考古遺址建成開放,大武漢頓有奮起直追的慷慨。自2010年以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攜帶市民的呼聲,在武漢市兩會上提出迅速建設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議案,時任武漢市政協委員、黃陂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穆書芹疾呼。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省市領導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武漢市「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了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任務、目標和步驟。

盤龍城建設走完了法律程序後,駛入全面推進快車道。高起點、大手筆規劃首先走在了前面。2005年,編製了《盤龍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初稿,2008年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

2009年,編製了《盤龍城遺址文物保護工程方案》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批准;2010年,編製了《盤龍城遺址博物館暨文物保護工程可行性報告》獲省文物局批准。

設計工作更是站在制高視野上,著眼於未來。2012年,委託中國建築設計院、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編製《盤龍城遺址公園建設概念性設計方案》。

經專家們進行評審論證考核,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編製的方案脫穎而出,順利中選後,要求進一步深化完善設計。2013年按國家文物組織專家評審意見,進行修訂。2014年,上報國家文物局審批。同時,還在全球徵集《盤龍城遺址博物館》設計方案,中選方案優化設計獲國家文物局審批。

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武漢市盤龍城遺址保護與開發建設方案》,是保護與開發建設綱領性文件,國家文物局還聘請了中國旅遊設計院編製完成了《盤龍城遺址文化旅遊開發總體策劃》,對遺址公園建設項目進行系統分析定位,策劃包裝和效益預測。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組建強有力工作專班,穩步推進盤龍城建設工作。在省文化部門指導下,武漢市先後成立了遺址保護與開發協調領導小組,保護與展示規劃工作小組,保護與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2012年,武漢市再次調整領導小組。健全了以劉英姿副市長為組長、黃陂區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工作專班。黃陂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政委、區長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小組,還在盤龍城中國院子內設立了遺址公園建設指揮部,紮實開展保護與建設工作。

拆遷是盤龍城建設的硬骨頭。指揮部及時召開建設工作情況現場協調推進會,解決各種問題與矛盾。2004年、2005年,市政府下撥2100萬元專款,對遺址核心區楊家灣、江家灣兩個自然灣70餘戶村民進行整體搬遷,拆除遺址核心區的民宅,為遺址文物保護奠定了基礎。

在6.55平方公里範圍內,2個村,13個自然灣的拆遷工作艱難地遞次推進。核心區葉店區域114戶,553人,23317平方米房屋,一般拆遷戶785戶,2683人,430726平方米房屋。建設控制區拆遷744戶,2188人,113826平方米。

公園區域內分批拆遷9個自然灣,葉店村一個:小張灣。下集村八個:長峰港、下集南、下集中、下集北、張呂灣、大倪灣、鄭家咀、童家咀。拆遷1029戶,2292人,拆遷面積639800平方米。其中,葉店村小張灣拆遷102戶,270人,拆遷面積64400平方米,下集8個灣,拆遷927戶,2022人,總計拆遷575400平方米。

很多村民,世代居住在這塊土地上,要他們搬走,情有不舍。每家上門艱苦交談,不知磨難了多少嘴皮,比當年計劃生育工作,婦女做結紮難得多!葉店村原主任鄧三炎深有感觸說。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家要搬,祖墳要移,村民們說,不能驚醒了祖先的好夢,要遷祖墳,必須舉行一個儀式。指揮部與村委會研究,集體公祭,全部移公墓,感動人心的場面回蕩在胸中。

小張灣某老農,一天搬兩次家,村幹部上門,簽約可以,必須在毛主席像前磕頭。他說毛主席呀,我相信您;老人家不會欺騙我們的。村幹部點了點頭,滿足了他的要求,大家會心的笑了。

資金是建設盤龍城最大的關鍵,而籌措資金也成了盤龍城建設的保障。依據盤龍城遺址公園概念規劃概算,盤龍城遺址保護與開發建設資金約需31億元。其中遺址核心區文物本體展示,博物館建設工程所需資金9.71億元,包括規劃方案編製、文物本體保護工程、遺址博物館建設工程、征地拆遷安置費用等,遺址公園盤龍城古肆配套設施工程,征地拆遷補償等。

而當時僅籌措國家文物局專項資金0.25億元,推算擬爭取國家文物局補助經費2億元,市政府支持資金1~2億元。資金缺口很大。

按照市領導小組要求,爭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實施項目建設,爭取PPP模式。黃陂區領導帶隊,藉助廣交會、漢交會等平台,開展招商引資宣傳推介工作。先後與中房、綠地、省圈投、市聯興投、華夏幸福基業、保利集團等多家企業,就合作進行磋商。

2014年5月,與中國保利文化公司、保利武漢地產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5年與歐亞達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成功地引進社會資本參與遺址公園建設,為項目順利進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增添了盤龍城建設者的底氣。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積極爭取省市文物部門同意,將盤龍城以東,位於遺址控制地帶的100畝土地,用於商業開發籌資3億元。搶抓2013年中央文化體育專項補助資金機會,成功申報獲得6000萬元資金。

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集區文體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研究本體保護展示工程,敲定《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施工許可證》等辦理工作,按照法律程序,實施招標投標,完成了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環境評估,規劃選址等工作。策劃籌備完成了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啟動儀式,2013年8月30日正式動工。

按照武漢市人民政府專題會議精神,明確了盤龍城遺址公園為公益性文化建設項目,提出了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建設盤龍城遺址保護工程,完整再現3500多年前早商原貌。根據國家文物局批准的《盤龍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方案》,展示工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夯土築成的古城垣進行修補,對宮殿區進行展示,對作坊區、墓葬區進行復原,達到整舊如舊,便於同大武漢城市之根對話,聆聽古城宮殿的聲音。二是對遺址區域內的雜木進行清除,種植絆根草,恢復原生態自然面貌;三是及時進行漬水排放,保持地面平整光滑;對遺址區內道路維持原來面貌,配套必要的管理設施建設。核心區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已於2015年底完工。

第二步,建設盤龍城博物館工程,地址在大鄧灣一帶,主體結構已經完工,配套工程尚在按既定安排施工中。

第三步,在遺址保護區北部與東部的控制地帶,建設盤龍城遺址公園區域內商業服務與配套工程。包括盤龍古肆、文化藝術旅遊產業園、文博會展、文化創意、休閑演藝,形成文化市場。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按照分工、包干:遺址核心區建設主體為武漢市文化局、武漢地產集團負責建設,核心區本體保護與展示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環境整治工程,核心區建設2017年底全面完工。遺址西大門建設主體為武漢市文化局、市地產集團負責建設,主體工程在2017年完成,少許部分按照市領導意見進行改造充實完善。

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建設主體為黃陂區人民政府,項目業主為武漢市盤龍城鎮建設有限公司,由武漢市地產集團代建,面積16000平方米,主體結構已於2016年底完工,內外裝飾、展品陳列布置工作進入尾期。按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盤龍城遺址保護與開發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盤龍城博物館建成後,由黃陂區人民政府移交武漢市文化局管理。

建設盤龍城博物館地下停車場,規劃停車位1300個,由武漢市民防辦建設、黃陂區人民政府配套兩部分組成,2017年10月動工。

盤龍城遺址公園有5000米環形道路。以博物館東為起點,經小王家嘴、楊家灣北外城垣遺迹、楊家灣北盤龍湖畔、考古工作站、宮殿城垣、在小嘴、艾家嘴、體驗考古燒陶、小嘴鑄銅、古人勞作……

碎石路、木棧道、仿木橋樑、鵝卵石攆站等相間於遺址、山林、湖塘之間。人們參觀考古現場,徜徉於湖光山色,在花叢草甸野營,與古人對話,對空遙接,自覺十分愜意。

盤龍城文化建設,進行了40年馬拉松長跑。進入20世紀末,盤龍城成為新聞的熱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楚天都市報》連篇案牘進行專題報道,全面宣傳盤龍城。

盤龍城遺址:由廢墟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嬗變

鄭自來、聶建新、皮明庥編輯出版了《盤龍城研究——盤龍城建築年代》,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編寫大型學術專著《盤龍城》,武漢市委宣傳部《商代盤龍城與武漢城市發展論文案》《盤龍城精品圖片集》。

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成立以來,先後編輯出版了《盤龍城詩詞集》《盤龍城辭賦集》《忠德書法盤龍城》《盤龍城開發區志》,文聯出版了《盤龍城故事集》、小說《盤龍城》《黃花澇》。

2001——2007年,武漢歌舞劇院先後創作排練了大型歌舞詩樂《築城記》《楚風漢韻》,衝刺文化獎。

3500多年歷史,1954年發現,54年等待,40年呼喚,5年建設,終於與全國人民見面,與江城人民相逢,圍爐夜話,講敘了3500多年前故事,大武漢的風華少年以無比自信,開創未來。

當今的盤龍城人虔誠地捫心自問,我們姍姍來遲,是否有愧於前人,有愧於這片土地?2017年3月,時任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武漢市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建設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緊接著他又冒雨調研盤龍城遺址,強調將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成武漢靚麗的名片。代表著1000多萬江城人民鏗鏘誓言!

我們遊覽盤龍城時,去領略先人們的創造,「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從1978年到1988年,盤龍城遺址躍進為國家隊伍,第一個10年;1988年到1998年,盤龍城走進普通百姓心中,第二個10年;1998年到2008年盤龍城千呼萬喚在梳理中,第三個10年;2008到2018,盤龍城進入建設火熱中,第四個10年。2018年以後,盤龍城還有什麼奢望,那就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們已在呼喚……

本文作者潘安興授權印象黃陂發布

關於作者 潘安興,自號木蘭山樵,1949年10月11日出生。湖北黃陂人。當年老三屆,經歷知青上山下鄉,招工進廠,下崗打工,招聘政府機關工作。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武漢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中華大家庭賦》。作品曾獲全國《鈺山賦》二等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