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弩手的最大難題:到底是射遠重要還是射准重要?

宋代弩手的最大難題:到底是射遠重要還是射准重要?

兩宋時期,軍隊中包含大量的弓弩手。宋軍的最小編製稱為「都」,一都為100人。宋仁宗時期,尹洙的上奏中提到,馬軍一個都中,槍手和旗頭加起來共十三人,剩下的87人都是弓箭手;步軍一個都裡面,有刀手八人,槍手十六人,剩下的76人都是弩手。《宋史》卷195《兵志》中則說,當時「諸路禁軍近法以十分為率,二分習弓,六分習弩,餘二分習槍、牌」。

武經總要前集器圖

武經總要中說,北宋軍隊訓練時,「槍刀在前,弓弩在後」,這樣的排列方式應該便是北宋軍隊實戰時的陣型排列方式,即肉搏士兵位於陣前抵禦敵軍衝擊,遠射步兵位於肉搏士兵之後,遠射殺敵。

大駕鹵薄圖

南宋的吳璘說,軍隊的實戰陣型分為四層,拒馬在第一層,槍兵在第二層,神臂弓在第三層,弓兵在最後。作戰時,士兵都坐在地上,敵軍接近到150步的時候,神臂弓便開始試射,如果箭能貫穿全陣,則齊射;敵軍接近到100步的時候,弓兵射擊;敵軍衝到拒馬前的時候,槍兵起身攢刺,抵擋敵軍的衝擊。如果軍隊陷入混戰的話,弓弩手也需要參加肉搏。不過尹洙說過,當時宋軍弓弩手的近戰武器只有一口劍,平常也不練習,一遇近戰,便束手無策。因此他建議宋軍的馬步弓手除了練習弓弩之外,還要練習刀劍、鐵鞭、短槍等兵器。南宋孝宗時,虞允文也曾建議荊南府和鄂州兩軍的弓弩手練習短槍。

故宮中展示的宋代武士像

南宋時期,軍隊還有關於 「純隊」和「花裝」的爭議,宋軍一隊50人,所謂純隊是全隊使用清一色的武器,而花裝是全隊以各種武器搭配使用。上文中吳璘的戰法里,槍兵、神臂弓兵、弓兵單獨列隊,然後三隊再組合作戰,這便是典型的純隊戰術。南宋時期的名將如張浚和韓世忠都贊成使用純隊,地方將領也有不少持同樣看法,後來軍隊便取消了花隊。

仁宗時期的重臣韓琦畫像

早期宋軍對於弓弩手的訓練可能不夠科學,仁宗時期的重臣韓琦曾經說,當時軍隊訓練的實戰性不強,還不如唐朝時期,唐朝軍隊訓練的都是使用技能,而宋軍訓練弓弩時,卻喜歡練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當時的弓兵和弩兵是兩個不同的職業,熙寧年間,某次習射中,宋神宗令殿帥林廣雲射弓,林廣雲自稱出身弩手,不懂弓射之術。宋軍訓練弓箭手的標準主要包括兩條,一是挽力,挽力越大射程越遠;二是準確率,即「射親」。

軍事博物館中國古代軍事文物精品展中展出的宋代箭鏃

關於準確率和射程哪個更重要,當時的人也沒有統一意見。武經總要中說過「凡軍中教射,先教射親,次教射遠」。宋孝宗則認為射程更重要,「若止習射親,則鬥力不進」。華岳認為,弓力太大的弓,如一石以上的步弓,和九斗以上的馬弓,都是沒有實戰用處的「廢物」。實用的弓,馬弓六到八斗,步弓七到九斗即可。

神臂弩圖

按照南宋光宗時期的訓練標準,弓箭手在帶甲情況下,以一石二斗的弓在六十步的距離下,十二箭射中六箭為合格;弩手在帶甲情況下,以四石的弩在一百步的距離下,十二箭射中五箭位合格。按照《宋會要》中的記載,弩手的甲重三十七斤一十兩至四十五斤半。華岳則說,弩手甲的形制與馬步兵的鎧甲不同,弩手的甲不能太緊,要寬鬆一些,腿裙的長度要短,其他士兵的腿裙在身前重疊,而弩手的腿裙位置靠後,身前留有空隙,這些設計的目的都是為了方便弩手用腳蹬弩上弦。

華岳還說,弩的尺寸不能太大。當時一個人大約五尺高,頭頂到肩膀一尺高,肩膀到腳有四尺,如果在泥濘地行軍,腳陷在泥里有五寸,那麼肩膀到地面就只有三尺五寸了。弩手上弓時,需要用腳蹬著上弦,行軍時,用肩膀扛著弩臂。如果弩弓長度超過六尺,那麼扛弩的時候,弩弓就會擦到地,就容易拌著腿,如果弩臂超過三尺,那麼弩臂就會頂到胸口,不便發力蹬弩。如果弩的尺寸太大,弩兵過草叢的時候,因為害怕弩絆到,便會丟掉弩逃跑,如果在泥地里作戰的話,一旦被絆倒,就會因為弩而喪命。另外,華岳還認為,弩的力應該在兩石到三石之間,不需要太強,這樣勞累的士卒也能拉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上陣打仗最怕戰死沒人收屍?別想了!惦記敵我雙方屍體的人多著呢!
頂著將軍肚能打仗嗎?中國古代武將的形象為何都是膀大腰圓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