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錢行健教你畫鳥:常見鳴禽的畫法

錢行健教你畫鳥:常見鳴禽的畫法

一簾幽夢

 四季怡情輕音樂 春 春日鳥語

純音樂 

00:00/03:22

錢行健(1935--2010),江蘇無錫人,曾從名士袁容舫先生攻習山水、花卉、文學及詩詞。1954年從著名畫家江寒汀先生專攻花鳥畫。1963年又致力於中國繪畫理論的研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代海派花鳥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作品凝重典麗,生機勃發,大氣磅礴,寫意之筆酣暢淋漓,山水與花鳥的融合富有新意。

本文來源:錢行健編繪《怎樣畫鳴禽 2》(上海書畫出版社)

1.黃眉雀

較工細的鳥,初學繪畫應先打草稿,定稿後後濃墨勾出,然後用畫紙(絹)覆上勾出各部輪廓,這稱為「過稿」。

2.白臉山雀

本圖採用工寫結合(又稱半工半寫)的方法,頗有輕鬆而細緻的效果。鳥的頭、胸、背用筆絲厾,翅尾用勾線墨染,再略絲翅羽,最後在鳥背背薄石青色即可。

3.家燕

家燕是常見的候鳥,嘴扁足無力,體形瘦長,但飛翔快速,很少棲樹上,多停於電線、竹竿和屋牆等處。這些生態習慣是畫鳥時應注意的。

本圖是小寫意畫法,用淡墨闊筆絲毛,干後覆染中墨。胸肚白處可在暗部略襯淡赭色,再上白粉。

4.太平鳥

太平鳥的羽毛非常光潤,所以畫時在鳥體邊緣不宜有毛茸缺刻,以表現出它應有的毛質感。

本圖全用厾筆完成,這種方法中國畫稱之為沒骨法。用赭石調入淡墨、花青,再加入適量的薄膠水,在用筆時須注意深淡,避免全平。色中調為了不留明顯筆痕,使鳥體通身光潤。頭部用純赭石畫即可。

5.朱頂雀

羽毛上花紋較多的鳥,可用勾點結合的畫法來表現。在畫好輪廓後先用墨按深淡的要求點出背上羽紋,留出空白,再用淡墨統罩;肋處花紋也須層層覆加才見厚重,最後薄薄施色即可。

6.翠鳥

用重色畫鳥須先以重墨作底,以墨托色則重色更見華滋沉著。中國畫重視以墨為骨、以墨為主,設色為輔。畫重色的鳥,墨底更須濃重飽滿,所以歷來有「墨韻既足,再施青綠」之說。在墨色畫好全乾後後再上青綠色,上色應有厚薄;背上如用石綠絲毛山裡不必太細密,否則效果不好。胸肚中用赭石直接畫出即可。

7.白鶺鴒

按生態特徵來說,鶺鴒的後趾長到幾乎與前距相等,是不能抓在細枝上的,只能站在地上或石上。但是,作為藝術處理可以作一定程度的誇張。在畫理與物理相矛盾時,可依畫理需要作必要的處理。當然,這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完全有悖生態而鬧出笑話。

8.松鴉

松鴉鳥體大而肥碩,行動較為緩慢,俗稱山和尚。這種鳥羽毛光潤,畫法與太平鳥相似。

9.金雀

金雀是常見的籠鳥,形體大小似麻雀。背呈橄欖綠色且有黑灰花紋。翅尾間有黑羽,畫胸肚的黃色中可略加花青和淡墨,使黃中偏綠。

10.白壽帶

畫白色的鳥,除用白粉畫以外,也可用勾線勾勒表現,勾線時應虛實並用,使線婉轉自如,然後略襯淡赭即可。

11.黑喉石鵶

花鳥畫中的花與鳥的比例是相反的,一般說花大則鳥應小。花大鳥大畫就覺粗俗,同時沒有大小對比畫面也會顯得平乏,在構圖配景時應注意。

12.白頭翁

白頭翁也是常見的籠鳥,善鳴叫,食性雜,較易飼養,但它屬於鵯科鳥而不是鶲科。本圖鳥背羽毛用破筆中墨絲出,最後再用色統罩。

13.棕頭鴉雀

棕頭鴉雀俗稱黃頭鳥,是常見的籠鳥,嬌小可愛。但此鳥斗性甚烈,飼養者每以比斗取樂。此圖用色直接厾絲而成,也屬沒骨法的範疇。

14.大葦鶯

大葦鶯多棲河邊蘆草叢中,常於蘆葦頂端鳴叫。此鳥嘴形細弱,飛行甚速。畫鳥如能熟悉各種鳥的生活習性,在配景時是很有幫助的。

15.棕頭鶥

要表現好鳥的運作和神態,須多多觀察,揣摩領會,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作者的直感心得,這就是所謂「深入生活」。豐富的「生活」加精熟的技法會使你畫出有生命活力的藝術作品。

16.藍翡翠鳥

翡翠鳥俗稱魚狗,體形較翠鳥大得多,古人常以翠鳥為魚狗,其實它們是不同的二種鳥。翡翠鳥平時棲枝狀似遲鈍,但一旦發現魚蚧食物,則能敏捷捕食,飛行徑直而快速。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白描龍譜,栩栩如生!
陳之佛大師教你怎樣畫好花鳥畫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