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被稱為「福清主義者」的老人去世了,他這一生真是精彩!

被稱為「福清主義者」的老人去世了,他這一生真是精彩!

將自己置身時代浪潮中,商海沉浮,中流擊水 。有人在商言商,締造資本帝國;有人大肆斂財,甚至鋃鐺入獄。也有人感謝這個時代賦予的機遇,生於斯,長於斯,反哺於斯。

2018年7月2日18時24分,福建融僑集團締造者林文鏡在福州逝世,享年91歲,帶著他對故鄉的眷戀,落葉歸根。林文鏡擁有眾多標籤,「慈善家」「愛國僑領」「華人企業家」「融僑」「麵粉王」……

三十多年前,為了改變家鄉,林文鏡放棄了印尼如日中天的事業,反哺桑梓。此後,修路、辦校、建醫院、自費建海港、開發江陰,林文鏡的人生重心開始轉向。

他曾說:「此生只有一個心愿,就是要讓我的家鄉不再貧窮。」朱鎔基送給他一個稱號--「福清主義者」。這位堅定的「福清主義者」從此與家鄉交織在一起,最終,長眠於斯。

福建「李嘉誠」

在福建,歌曲《愛拼才會贏》幾乎家喻戶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歌是閩商「愛拼敢贏」的性格寫照;順勢而為、敢冒風險、合群團結、豪爽義氣、戀祖愛鄉,這一切在林文鏡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福建,林文鏡甚至與李嘉誠齊名,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也尊稱他一聲「大哥」。

1928年,林文鏡生於福建福清溪頭村,為家中長子,家裡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其父林洪寬在印度尼西亞做流動借貸生意。作為與李嘉誠同年出生的他,幾乎沒有人會預想到在多年之後他會成為名震南洋的商業巨子。他人生的轉折點源於7歲時跟隨母親到印度尼西亞與父親團聚。

事實上,當初中國下南洋有兩大主力軍,一個是潮汕人,另一個則是福建人。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勤勞吃苦、善於經商,誠實守信,於是兩大主力軍在東南亞各自建立起了龐大的生意網,潮汕人有正大集團的謝國民還有啤酒大王蘇旭明,福建人有印尼前首富林紹良,後者則成為了林文鏡後來事業上的合作夥伴。

17歲時,父親病逝,為了養家糊口,林文鏡不得不中途輟學、子承父業,接過父親留下的店鋪,從跑單幫開始闖入商海。憑藉骨子裡不服輸勁頭及閩商人天生的經商天賦,林文鏡在南洋商海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1965年,林文鏡在雅加達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華仁誼有限公司,以此為起點,林文鏡創辦起了涉及食品業、紡織業、水泥業、地產業、採礦業、航運業等20多家企業。

年少成名,為其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貴人相助,則讓他的事業如虎添翼。隨著林紹良的出現,林文鏡的事業步入新的階段。

林文鏡與林紹良兩人不僅僅是同鄉,還是多年的好友,林紹良比林文鏡大11歲。林文鏡平常喊林紹良為「叔」,一是同鄉、二是尊稱。在上世紀60年代末,林文鏡與印尼首富林紹良開啟了「合伙人」模式、強強聯合,由林紹良的「英扎拉公司」與林文鏡的「華仁誼公司」重組,創辦了「華仁誼英扎拉」集團,也就是著名的「林氏集團」。

從公司構架上來看,以林紹良為董事長、林文鏡為董事總經理,一個主內另一個負責對外,在股權、利益、決策等方面均對等及共享,這讓兩人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應,也讓林文鏡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一INDOCEMENT水泥廠和INDOFOOD麵粉廠的掌舵者,一時間,其合作經營的企業成為印尼首屈一指的大型財團。彼時,林文鏡當時的名聲一度超於李嘉誠,成為名震東南亞的超級富豪。

2005年,林文鏡雖與林紹良分道揚鑣,但並不阻礙二人在之後各自成就一番事業:林紹良為三林集團董事長,林文鏡為融僑集團董事長。

「大哥」的福清情結

在福清,林文鏡的威望很高,從十八九歲的青年到九十開外的老者都稱他為「大哥」。

「大哥」林文鏡為福清留下了無數個第一:融僑經濟開發區,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第一個由回鄉僑資創辦的經濟開發區;以林文鏡父親林洪寬名字命名建立的洪寬工業村是全國第一個村級僑辦工業村,目前入駐企業已超過百餘家;下壟港,福清歷史上第一個海港;元洪港,福清歷史上第一座萬噸級碼頭。

在福清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林文鏡,就沒有福清的今天。」林文鏡被當地人譽為「一個人造福了一座城」。

1953年成為一切傳奇的起點,這一年,林文鏡作為華僑代表回國參加運動會,家鄉的落後令他記憶深刻。

此後30年,幾乎是家鄉最缺什麼,林文鏡就捐什麼;路難走,修路;上學難,捐建小學、中學、師範學校。談及回報,林文鏡說,「如果你問我為家鄉捐了多少錢?哪有兒子孝順母親還要記賬的!」

但1985年,當57歲的林文鏡再次返鄉探親,除了兩個破敗的工廠其他一無所有,百萬「輸血」換來的是家鄉村民的坐吃山空。

1987年,在印尼事業如日中天的林文鏡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為了家鄉,回國「二次創業」,幫助家鄉整體開發,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林文鏡將產業交給合伙人林紹良家族、以及弟弟等家族成員經營,甚至拒絕僑居國印尼總統入閣邀請。有消息稱,當年林文鏡身價達50億美元,財富及威望名震南洋。

林文鏡在福清全市幹部擴大會上信誓旦旦地:「用5年時間幫助家鄉建一個年工業產值5億美元的工業區。」彼時,福清全縣工農業總產值不過4.3億元人民幣。

為實現目標,林文鏡自掏腰包進行全球引資,光是台灣就跑了100多趟。他主動找到政府,出資邀請海內外一批專家。值得一提的是,林文鏡與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簽訂《幫助福清脫貧致富5年計劃》,他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與政府簽訂無償改造家鄉貧困面貌的華僑。

為了吸引台商投資將產業轉移過來,他更是簽署「軍令狀」,拿出身家性命跟大家一起賭,賭輸了,他傾家蕩產,其他人洒洒水走人。賭贏了,則有錢大家一起賺。

很多人認為他瘋了。5年之後,他不僅順利地實現當初的承諾,建成產值5億美元的工業區,到2000年,工業產值便突破了50億美元。隨後,林文鏡又給自己定下了第二個、第三個幫助福清脫貧致富「五年計劃」。

期間,林文鏡發現,福清沒有港口,這成為了不少企業在福清發展遇到的第一隻「攔路虎」。為此,他自費請人勘探、設計、建設了下壟港、元洪港,一舉多得,既穩住了投資商,也增強了他們繼續投資福清的信心。

1994年,為了實現江陰港的建設,林文鏡沿著海岸線徒步走了500里路實地考察,特地出資請台灣專家以兩岸共用的思路,對江陰半島做勘測與規劃,發現並建起如今年吞吐量近150萬標箱的江陰港。建成使用不到兩年,開通了國際幹線十餘條,僅一個5萬噸級泊位,就邁入了全國十大集裝箱港行列。2005年10月, 福建省政府將江陰港更名為「福州新港」。

林文鏡曾經說過,第一次創業是為了養家,第二次創業是為了家鄉的建設。「每當需要我做出重大抉擇時,愛鄉情結就會跳出來,成為行事的準則。」

如今,在林文鏡的努力下,福清這個當年經濟實力排名福建第58位的小縣城,已經躍升到第2位,年工業產值突破700多億元人民幣,2005年福清正式撤縣建市,創造了「福清模式」和「福清速度」。

讓自己的家鄉富起來,僅僅是林文鏡慈善事業的一部分。2001年起,他開始身體力行、嘗試帶領福清新僑組團到外省各地投資,投資項目多達400多個,投資金額超過100億美元。據了解,在他的引領下,已有300多億美元投入了江陰海港、西部開發和三峽水利建設中去。

201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林文鏡以24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在全球排名第303位,福建地區排名第一。「要多做善事,我的錢已經夠多了,我不要再賺錢,我要送錢。」林文鏡說。

林氏精神的外延

在探究林文鏡的善舉,不難發現,這源於自身的情懷,也來自血脈內根深蒂固的閩商情結。

閩商這個神秘的東南群體雖然奔走各地,但戀祖愛鄉的心情始終像風箏線一樣牽扯著他們。2012胡潤慈善榜顯示,閩商成為最慷慨企業家群體之一,閩商捐款額堪稱全國之最,閩商曹德旺家族以36.4億元的捐贈額蟬聯「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近代,以陳嘉庚為代表的閩籍僑商傾家捐錢捐物更是最典型的例子。這種情懷,肆意生長,並源遠流長。

在林文鏡的身上則反應為,大愛之心不僅留在了每一個福清人的心中,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企業的發展軌跡。

融僑集團的誕生也與林文鏡的福清腳印密不可分。1989年成立,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融僑集團目前涉及商業、教育、酒店、物業、醫療、農業、港口物流、工業村等產業領域,擁有全產業拓展能力的綜合性外商投資企業。

歷經29年發展,2017年度銷售總額已達562億元,同比銷售業績增幅達到64.8%,排名全國房企銷售金額第34位。

2016年6月,融僑公益進入專業化階段,林文鏡慈善基金會成立,原始基金來自其家族企業融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富而思源,基金會定位為城鄉社區服務推動者和資源提供者,發揚和傳承林文鏡先生愛國愛家鄉精神回報社會。

據統計,目前,融僑累計為教育捐贈、城市建設、綠色公益、醫療救災等社會公益事業捐贈逾10億元,成立兩年來,基金會已經捐贈逾1000萬元。

在福建福清市北門外的陽下溪頭村,有三座大小相近的兩進三落四合院式民居靠西側的就是林文鏡故居,故居內有一副楹聯,「華胄毓人龍堂構繼承想見成功不易,高門看駟馬規模宏大還宜興德為鄰。」這是林文鏡對自己的要求。

少年喪父,白手起家;搏擊商海勤勉於心,滿載財富重歸故里,他帶著魂牽夢縈的福清情結和回報家鄉的夢想在福清這片土地上造福鄉里,幾十年如一日地傾注著無盡的熱忱和激情。作為「拓荒精神領袖」的一代富豪林文鏡,其赤子情懷終將被歷史所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房產 的精彩文章:

京基集團欲「借殼」康達爾上市 看中貨值389億土儲
萬科突然宣布「拋棄房地產」 樓市發生了什麼

TAG:鳳凰網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