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塵女畫家 潘張玉良

風塵女畫家 潘張玉良

「如何看懂一幅畫?」

「先去了解畫家的生平。」

青年畫家百夫這樣回答提問者。

潘張玉良,我兒時就在黃梅戲裡聽過,憑著模糊印象知道大概的情況,但以當時的懵懂卻說不出對於一個畫家來說,這樣的經歷對她的一生有何影響。所以當時在重慶偶遇這個畫展時,也只是淡淡一瞥,如今看來,不無遺憾。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畫家、雕塑家。陳丹青在《局部》中稱其有一副「古人像」,令人心生敬畏。

當年學成歸國的潘玉良受劉海粟和徐悲鴻的邀請,先後擔任過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終因中華之大卻無一己容身之處的無奈而毅然返回巴黎,直至終老。

後半生的她在巴黎獲得了更高的藝術成就,個性極其獨立,有「三不女士」稱號:

不入外國籍

不談戀愛

不和任何畫商簽訂合同

她要努力做一個獨立的人。

而這些堅持都與她的經歷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

時值國內抗戰,身處異國的她時刻牽掛著中國,堅信祖國一定會抗戰勝利,有朝一日她可以回到故土,與她一生的恩人與愛人潘贊化重逢偕老。她用盡心血創作自己的藝術,在追尋美的道路上不斷求索,她堅信自己的藝術可以發出更大的光芒,即便窮困潦倒也不願賣畫。無論從技法還是情感上,她的作品都做到了,她是東方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畫院的第一人,也是第一個以雕塑作品走進巴黎現代美術館的中國藝術家,身後長眠於巴黎,墓碑上刻著「世界藝術家潘玉良」。

而這一切都給了那些容不下她的人絕地有力地一擊,而了解她的人生讓我更能夠走近她的畫里,去體會她嘗遍人間冷暖、仍對苦難心生惻隱、對身邊充滿憐愛、對美無止境的追尋。

她的一生有很多幅自畫像,那細長、迷離、淡然又哀傷的眼神足以讓你在那站立良久。

她的筆調淡雅,與世無爭,有中國畫的悠遠意境。社會的不公,讓她從孤獨與憂鬱中學會堅強,將自己對於生活的熱愛轉移到創作中,用絢麗的色彩勾勒出靜穆的詩意。

她筆下的女子有一種脫離現實氣息的唯美與安寧,給予人安慰,讓人忘卻生活的煩惱、感受美的愉悅。

姐妹、親子之間的親昵、纏綿與依偎,詮釋著畫家對於愛的渴望與嚮往。

如果知道今天會寫這篇文章,我當時應該會看得更久、拍得更多一些。對於美的感受能力,可以讓人通往更高的幸福維度。「藝術廣大之極,足以佔有一個人。」所以她入了畫境、淡了是非,極其自尊、自愛、獨立,這是她對於生活的理解和堅持。

「一個人對孤獨的體驗與她對愛的體驗成正比,她孤獨的深度大致決定了她愛的容量。」好友蘇雪林如此評價她。在極度地脆弱里才會生出極度地強大,而這一過程,都離不開幫助她走出困境的男人——潘贊化,他對她的愛情在那個年代是一個奇蹟,也可能是憐惜大於愛情,但無論如何,潘玉良將自己的一生歸於這位恩人。在她竭盡一生終得自由、尊嚴、獨立的同時,將自己的名自願放在夫姓之後,後人稱其為永遠的——潘張玉良

—完—

原創文章,轉載需經作者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亞的榴槤 的精彩文章:

邢健健畫展 佛陀也是美女

TAG:米亞的榴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