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三高日趨年輕化 應及早治療減少併發症風險

三高日趨年輕化 應及早治療減少併發症風險

年齡增長是疾病的催化劑,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減慢,各種慢性疾病也有機可乘。不過,年輕並不代表有放縱的「本錢」,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隨著飲食文化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因為「三高」而出現心血管併發症的個案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若情況持續,勢必會對病人自身及其家庭、甚至對整個醫療架構帶來沉重壓力。

「三高」年輕化是不爭的事實。這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受西方的飲食文化影響,年輕人、尤其是工作忙碌的上班族平日習慣吃快餐,這類食物一般都是高鹽、高糖及高脂肪;加上平日缺乏運動,身型肥胖自然會增加患上『三高』的風險。」

那如何才能得知自己有否超標?

「『三高』可以透過一般的身體檢查發現。以往高血壓的定義為血壓持續高於140(收縮壓)/90(舒張壓)mmHg,但去年美國心臟協會已將指標收緊改為血壓持續高於130(收縮壓)/80(舒張壓)mmHg便屬患上高血壓。至於糖化血紅素(HbA1c)應保持在6.5%以下;低密度膽固醇(LDL-C,又俗稱壞膽固醇)則為2.6mmol/L或以下,若有心血管疾病或有高風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或吸煙等)的患者,建議應維持在1.8 mmol/L 或以下。」

年輕患病更為危險

部分年輕人自恃年輕、新陳代謝較快而放縱,但其實他們患「三高」比起長者更加危險。「慢性疾病的併發症不是一時三刻會出現,但其實危險因素已潛服在身體一段時間,對血管的影響極大,有機會引發各種周邊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衰竭、下肢壞疽、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

以一個四十歲、因心臟病入院的患者為例,他的『三高』問題可能在20多歲就已經存在,只是初期的病徵並不明顯而未被察覺。相比起六、七十歲才確診,年輕患者的病情可能更加嚴重,未來亦有更多日子需要面對長期病患及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藥物治療控三高

針對這類已出現併發症的病人,除了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一般也需要立即處方藥物治療。糖尿病的口服藥物種類較多,第一線的降糖葯為二甲雙胍(Metformin),它可以抑制肝臟釋放糖份,並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在醫學界已沿用多年。至於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亦是傳統控糖藥物,它可以刺激肝臟製造更多胰島素,不過亦有較大機會出現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的副作用,若病人本身已有肥胖問題就未必適合。

另一種降糖藥物為DPP-4 抑製劑,它可以減低腸泌素分解、促進胰島素釋放,而且藥物只會於進食後或血糖升高時才發揮作用,故較少引發低血糖癥狀,而副作用一般為輕微的消化道不適。即使有慢性腎衰竭的病人亦可使用,惟需要經醫生調校劑量。至於SGLT-2抑製劑則是較新的糖尿葯,它可以減少腎臟吸收糖分,同時亦有降血壓及減體重的效果。不過,由於糖份會直接經由尿道排出,有機會增加感染尿道炎的風險,尤其本身已較易有尿道炎的女性患者更要留意。

「三高」始終是慢性疾病,藥物雖然可有效控制病情,但不代表疾病已「根治」,故患者不應自行減葯或停葯,以免病情反覆。其實需要服藥已反映了疾病有一定的嚴重性,現時的藥物效果良好,服用後甚至能將超標的水平降至理想水平。單靠控制飲食或改變生活習慣通常較難達標,故停葯只會令病情回到起點,做法並不可取。

醫生建議,「三高」患者應定期覆診監察病情,糖尿病病人應該每兩個月檢查糖化血紅素一次;至於膽固醇患者服藥後一般較為穩定,每四個月至半年抽血檢查便可。

想了解更多日本有趣又實用的健康旅遊資訊嗎?請關注【日醫國際】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ms養生君 的精彩文章:

洗澡太頻繁會致癌?你想要的健康洗澡姿勢都在這

TAG:jms養生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