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腫原來是肩的事!帶您再次認識中風之肩手綜合征

手腫原來是肩的事!帶您再次認識中風之肩手綜合征

不少中風偏癱的患者在度過危險期開始康復時,都碰到了這樣的情況:本來不腫的患者手開始腫了起來,即使是抬高肢體也不見緩解,之後還會伴隨著疼痛,都以為只是手的事。 然而實際上,罪魁禍首往往是肩!不信,請病友患者們仔細想想看,你們大多是不是還伴有著肩關節疼痛及肩關節總是耷拉的呢?

這裡就像大家說一說中風偏癱常見的後遺症之肩手綜合征。它的三大主要表現為:肩痛、手腫、活動受限,常在腦卒中後的一至三個月發生。剛開始時可見患側的手突然開始水腫,並且活動範圍下降,水腫以手背部明顯,並且不超過手腕,如果手下垂時,手的水腫表面會有微熱或是潮濕感。與此同時肩關節出現疼痛、活動受限以及半脫位的現象。如果此時不加以及時干預治療,就會出現手水腫雖然開始消退,然而手的肌肉卻進行性的萎縮,手部和肩部疼痛壓痛及被動活動時疼痛更加明顯,活動度進一步下降。

說完了肩手綜合征的表現,再和大家談一談造成偏癱患者肩手綜合征一個常見的原因——忽略了肩關節半脫位的護理以及在康復訓練中肩關節遭受的損傷。這裡講的肩關節半脫位就是之前提到過肩關節總是耷拉著的狀態,它多是由於中風後肩關節肌肉、韌帶力量下降以及張力增高導致的。起初肩膀耷拉著不會有明顯感覺,但是耷拉久了會造成肩關節的韌帶進一步鬆弛及肩部肌肉損傷,造成肩關節疼痛,肩手綜合征便緊隨其後了。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患者及家屬急於康復及動作不正確時容易造成肩部、腕關節的過度牽拉,造成肌肉損傷,久而久之,便發展成為了肩手綜合征。

那麼患者該如何預防和改善肩手綜合征呢?首先中風後偏癱的患者需要一個良好的體位擺放,避免肩部和手部的損傷:平躺時將上肢平放,注意將手用枕頭等墊高到與胸同水平的位置,手指放開,半握空拳,可以握一個圓柱狀物體比如礦泉水瓶在手中。這樣的體位有力於手部的血液迴流。對於有肩關節半脫位的患者在坐位及站立行走時可佩帶肩固定帶,維持肩部的正常姿態,防止過度牽拉損傷肩部。已經有手腫的患者還可以採取冷熱水交替浸泡的方法改善末梢血管的收縮舒張能力。方法為先將患側手置於微微熱乎的水腫浸泡10-15分鐘,再轉而微微冰手的冷水中浸泡10-15分,每天3次。

既往公眾號發布的肩手綜合征的內容: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文/ 黃泓文 編輯 /任雪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人血管又堵又硬了,常吃3種食物,可以沖走血管垃圾消除中風危險!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