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人眼中的盧溝橋事變

日本人眼中的盧溝橋事變

華北、華中地區的日中緊張關係

1933年5月日中籤訂塘沽協定,華北地區脫離中國國民政府實行自治。我國根據該地區的重要資源,制定日、滿、華北5年經濟計劃,實質上將華北置於日本的統治之下。蔣介石對日本逐步打入中國的行動,由於國力不足,避免武力對抗。對此,中國人民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英、美對日本於1933年2月退出國際聯盟也未採取任何制裁手段。 1935年,我國為了統治華北地區,成立冀東自治政府,殷汝耕擔任主席。這給1937年初日本搞沿海走私貿易導致國民政府憤慨和掀起排日運動留下了禍根。1936年5月,我國又將華北駐軍從2,000人增至5,000人,這就大大刺激了排日運動。 1936年10月,關東軍田中隆吉中佐參謀指揮內蒙德王的軍隊進攻國民政府軍被擊敗(綏遠事件),中國在排日、抗日的基礎上又加增了蔑日。 12月中國發生了西安事變。張學良在其父張作霖於1928年被炸身亡後,作為國民政府的將領,率領被逐出滿洲的13萬東北軍在西安討伐中共軍隊,這時提出了國共合作的建議。但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未予採納。於是,張學良就把蔣介石軟禁。 在說服蔣介石之後,張學良於12月25日釋放蔣介石,國共合作取得了進展。國共終於在1937年2月實現了第二次合作。 團結抗日的呼聲不斷高漲,到1937年前後,蔣介石已經無法控制排日、抗日運動了。中國軍民的抗日熱情非常之高,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塘沽協定簽訂

1937年7月7日午夜,中國駐屯軍第1步兵團(團長牟田口廉也大佐,後任馬來亞作戰的第18師師長、英帕爾作戰的第15集團軍司令官、中將)在北京西南25公里的蘆溝橋附近舉行夜間演習時,遭到了一發炮彈的無故襲擊。不幸,日中兩國軍隊意外的戰鬥打響了。事後雖作了就地解決,但善後措施欠妥,戰事迅速擴大。 國內對事變的處理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不幸的是參謀次長今井清中將這時病危住院,多田駿中將(宮城人、後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大將)於8月14日接任(今井中將於1938年1月22日病死)。此外,在現場的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也處於病篤之中,新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於7月11日接任(田代中將於7月16日病死)。這樣、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和作戰部長石原少將就共同負責處理此次事變。

七七事變


作戰部長石原莞爾少將堅持:「目前應一心扶植滿洲國和完成對蘇作戰準備,以鞏固國防,不應插手中國而打亂我國的戰略」。 實際上,我國為加速滿洲國建設、加強對蘇作戰準備和執行一年前決定的重要產業擴充計劃等已竭盡全力,根本沒有打日中全面戰爭的作戰能力和國力,只可採取就地解決,不擴大事態的方針。國力(經濟力)不增長10倍,是沒有能力打日中戰爭的。現在就打不得。我國有作戰計劃而沒有戰爭計劃。這既是石原的灼見也是石原的預言。他主張盡量避免擴大事態,就地解決問題。7月8日,閑院宮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1931年12月至1940年10月的9年內任參謀總長、元帥,1945年5月未見戰敗即故)為制止事態擴大,立即指示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避免進一步行使武力。 在7月9日內閣會議上,我方仍堅持不擴大的方針,希望中國方面通過反省迅速收拾事態。 為堅持不擴大方針就地解決軍事爭端,日中雙方軍隊舉行了談判,但談判未取得進展。這時參謀本部從華北的雙方兵力對比中發現,僅中國駐屯軍難以保證日僑生命財產的安全,遂於10日決定向華北增派部分兵力,以防形勢惡化,但未進行軍事動員,於11日從關東軍和駐朝日軍抽調部分兵力增兵華北,同時組編航空兵團派往滿洲。

石原莞爾

北京地方政府和我天津駐軍正在艱難地談判停戰協定,中國軍隊約萬人則對我天津的大沽軍用棧橋、倉庫,通州守備隊的營房,以及三處日僑住宅同時發起攻擊,造成多人傷亡,我於7月28日增兵3個師。 7月中旬以後,旅居長江上游的我國僑民因局勢不穩而撤至上海集中。8月9日大山海軍中尉在上海被槍殺,米內海軍大臣強烈要求陸軍出兵,陸軍遂於8月13日向3個師下達動員令,於8月15日編成上海派遣軍。這次也和「九·一八」事變第二年1932年1月將戰火燃至上海一樣,於9月向上海派兵。石原作戰部長仍堅持絕對不擴大方針,這時提出辭職,於9月28日調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離開了東京。不擴大派離開後,剩下的全為清一色擴大派。

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愛知縣人),是前後駐華達10年之久的中國通,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 不擴大方針失敗後,近衛首相於8月15日發表了「膺懲中國軍隊暴戾的聲明」。近衛文麿是6月4日才任首相的。 日本更於8月24日派遣三個師,9月1日派遣1個師,使華北地區的兵力增至8個師,後於9月5日向上海增兵3個師,使華中地區的兵力增至6個師,總兵力達14個師,遂於9月2日將北支事變 [ 譯者註:華北事變 ] 改稱為支那事變 [ 譯者註:日中戰爭 ] 。 上海敵軍,陣地堅固,兵力雄厚,抵抗頑強;我軍裝備不良,彈藥不足,進攻極其困難。11月5日,柳川平助中將指揮的第10集團軍在杭州灣登陸,敵軍戰線開始崩潰,前後打了3個月。我軍於12月13日攻佔了首都南京。

通過一系列動員,陸軍在原有10萬噸船舶的基礎上,又徵用民用船舶36萬噸。當時,日本保有船舶650萬噸,當然可以徵用船舶出征。但是,我國經濟是依靠進口物資支撐的,國力的形成不得不首先依賴船舶的輸送能力。當作戰所需船舶隨著戰線的延長而增加時,軍方和政府所需的船舶應作調整。政府和大本營應從戰局的發展出發,就船舶的使用問題作出決定。分配船舶是一項最重要的國策,但始終存在著問題。 我國用撲滅小火災的辦法解決日中戰爭,終究沒有奏效,起初想以3個師的兵力,在3個月內解決問題;接著想以10個師的兵力,在一年之內解決問題;待戰火蔓延至華中,又想以15個師的兵力,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解決問題;至1938年,投入的兵力包括1937年動員的7個師,達24個師,終於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叫我負天下人 的精彩文章:

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罕見照片
反「掃蕩」戰役,八路軍擊斃阿部規秀

TAG:寧叫我負天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