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這封畫風清奇的自薦信 竟然出自李白之手

這封畫風清奇的自薦信 竟然出自李白之手

職場中人都知道,要找個好工作,有貴人推薦自然最好,沒人推薦時,就得自薦。要不然,很可能就玉暗於櫝中,釵銹於匣內了。

今日如此,古時亦然。哪怕是在歷來被稱為盛世的大唐,要想獲得一個施展抱負的機會,也不是坐著就能等來的。

大詩人李白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當他想一展才華時,便給荊州長史韓朝宗寫了一封自薦信,希望得到韓的擢用。

但李太白何許人也,不僅寫詩與眾不同,哪怕是寫封自薦信,也不肯規規矩矩的來。

且看李白自薦信開篇一段:「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一句,李白說是聽別人說的,但在我看來,這話很有可能就是李白自己說的。

之所以要托之於「天下談士」,就是要造勢,給韓戴一頂高帽子,而且這帽子戴上去了,韓也別想輕易摘下來。試想,全天下人都說你韓朝宗禮賢下士,你若不能擢用我李白這種人才,那你就是沽名釣譽,徒有虛名。

所以,送出這頂高帽之後,李白再接再厲,以周公吐哺、握髮之事相期,將韓朝宗比作周公,使得送出的高帽被穩穩地戴在了韓的頭上。

既然有周公,就得有賢人,那麼賢人在哪裡呢?李白不緊不慢地來了一句:「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既然以賢才自詡,那麼賢在何處呢?李白也不謙虛,緊接著就不卑不亢地列舉自己的本事:「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這種直鋪的方式,漢代的東方朔也用過。東方朔上書漢武帝時說自己:「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若是李白與他相見,兩位狂才,必定會痛飲千杯吧。

一般而言,自薦信常常是有求於別人,故而給對方戴高帽子,這倒也正常,但對於自己,似乎應該謙虛、含蓄一點。然而李白這封自薦信,卻完全將自己放在與對方平等的地位上,毫無掩飾地講述自己的才華。

他說,如果您韓荊州能「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我李白便「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可見其對自己寫作才能的自信。

在最後一段,他貌似謙虛,實則自信的說:「至於製作,積成捲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後退掃閑軒,繕寫呈上。」

意思是說,我寫的東西很多,想呈請君侯抽暇過目,只怕雕蟲小技,不能受到您的賞識。倘蒙垂顧,願意看看拙作,那麼,請賜予紙筆,加上書寫人員。我便回去打掃,謄抄呈上。在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哪怕是有求於人,我們的詩仙也是不卑不亢的。

在李白看來,他之自薦,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韓荊州。韓荊州若能以國士待他,他亦必以國士報之。兩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故而我們的詩人毫無半點乞求之態。

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在於這一份氣節與自信。古今無數的自薦信,恐怕當以太白這篇為第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跟孔子學種菜?聰明人有不為之事
《尚書》:顛覆王朝的酒香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