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2018年SCI影響因子排名中,我們應該學到些什麼?

從2018年SCI影響因子排名中,我們應該學到些什麼?

科研領域,每年SCI影響因子榜單的發布,都是一場狂歡。專業內排名較高的期刊都有哪些,自己投的期刊影響因子是否發生變化,下一篇文章準備投哪裡……無論在網路論壇還是線下實驗室,相關討論無不熱火朝天、此起彼伏。

這不難理解,畢竟對科研人士而言,這些「不起眼」的數字,直接影響了升學、晉陞和終身職位的獲取。然而如此浮於表面而又樂此不疲的背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下來思考,無論是作者,還是期刊編輯,從每年的這份榜單中,我們到底應該學到些什麼?

對於作者

1、正確評價期刊權威性

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2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這裡頭有2個要點:一是平均被引次數,二是前2年。根據眾所周知的二八原則,一本期刊20%的論文占其總引用次數的80%,這就意味著一篇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的論文,並不表示其具有同等的高影響力。此外,由於不同學科領域其研究時效性不同,會造成一些研究的真正影響力被減弱,因此作者在參考SCI影響因子時,應該更加理性評價

2、不同研究領域影響因子大相徑庭

以《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ENERGY》以及《NATURE MICROBIOLOGY》為例。這3本期刊均為2016年同年加入《NATURE》系列的新成員,2018年第一次進入SCI影響因子榜單,但其影響因子差距之大令人瞠目結舌。《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與《NATURE ENERGY》在首次入榜就進入前10,分列第5位第8位,影響因子高達51.941和46.859,而《NATURE MICROBIOLOGY》則排在第124位,影響因子為14.174。3本期刊均配備了專業的編輯團隊,那麼足以說明,在現有的評價體系中,不同研究領域的差異性。

此外,在榜單前10中,醫學類期刊有7本,化學類1本,材料類1本,能源類1本,如此明顯的差異化表明,不同研究領域之間的SCI影響因子是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作者在比較期刊權威性時,一定要在相同研究領域進行。

3、想要高影響因子?寫綜述吧

此次榜單前10的期刊中,有5本期刊直接從刊名就表明以刊登綜述為主,其餘5本期刊均設有綜述欄目,而排名第1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主打欄目也是綜述文章。一方面,綜述文章涉及專業領域面廣,因此被引用次數就會增多;另一方面,綜述文章需要在專業領域有足夠深入研究,沒有潛心研究以及長時間的學術積累,僅憑簡單的堆砌文獻是寫不出好綜述的,大多被直接拒稿。因此,寫出一篇高水平綜述,是獲得高影響因子的必經之路。

4、OA期刊,前景一片「飄搖」

近年來,在客觀條件以及人為因素驅動下,開源(OA)期刊成為國內科研作者重點的投稿對象。但從榜單上來看,除了《NATURE》系列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表現穩健,今年影響因子為12.353以外,其他OA期刊均面臨著十分尷尬的境地。《PLOS ONE》今年的影響因子為2.766,自跌破3之後始終無法提升;《SCIENTIFIC REPORTS》今年影響因子為4.122,雖然依舊在4以上,但按照這樣的下降趨勢,很難不走《PLOS ONE》的老路;《MEDICINE》勉強保持在2.028;而《ONCOTARGET》已被剔除出SCI。再加上今年國內製定政策推行全面改革打擊學術不端,建立首個由政府創建和「執行」的雜誌黑名單,各位作者在投稿時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對於編輯

1、 「約稿」是提升稿源質量的捷徑

以排名第1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為例。它是由美國癌症學會主辦的一份綜述性、履行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論文內容涉及癌症診斷、治療和預防,近年來影響因子一直處於領先位置,今年更是達到驚人的244.585。這本期刊的最大特點是只發表特約的稿件,每篇文章的選題和作者都是精挑細選。而對於現在大多數學術期刊而言,稿件來源多是自投稿,這就導致稿源數量與質量均不穩定,引用率也無法提升。而約稿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捷徑。好文章不是「等」來的,而是「求」來的。制定一套約稿的獎勵措施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2、為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作為影響因子排名第2的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對每一篇稿件近乎苛求,它的稿件錄取率只有7%,但每年仍能收到超過5000篇文章投稿。除了期刊本身的學術影響力外,如果你的稿件被錄取,該期刊會為你提供一整套全方位的服務,包括來自哈佛大學的統計、文字編輯、圖表編輯專家把控的修改和潤色,同時會刊登在專業的動漫設計繪畫專家維護的網站上,以確保每一個環節保持高水準。如今,大多數編輯的工作還僅僅是審閱與校對,真正為作者提供服務的思維尚有欠缺,在供需關係日益不平衡的現在,期刊、編輯與作者之間的關係需要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去保持維護。

3、拒絕不正當「自引」與「互引」

今年,有20本期刊受到了鎮壓,沒有公布影響因子並列入觀察,原因為不正當的「自引」及「互引」。此外,特別點名5本期刊引用情況異常,並對其展開調查,其中包括施普林格自然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和國際華人骨研學會共同出版的《BONE RESEARCH》。值得注意的是另外4份期刊引用了大量來自《BONE RESEARCH》的論文,但這些被引論文在學術上似乎沒有什麼相關性。這也為編輯敲響警鐘,不要通過不正當的「自引」與「互引」來提高期刊的被引次數與影響力,一旦被發現,期刊的名譽將毀於一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的精彩文章:

還在對稿件做無用功么?編輯老師告訴你,投稿僅需做到「齊清定」!

TAG: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