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頗具雄心的日本海洋政策綱領

頗具雄心的日本海洋政策綱領

頗具雄心的日本海洋政策綱領

日本海洋政策學會日前在笹川和平財團大樓舉行了成立10周年紀念研討會。參加這次研討會的,大多是日本海洋政策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和官員,他們圍繞日本第三期海洋基本計劃展開了討論。

日本海洋政策學會會長奧肋直也介紹說,日本海洋政策學會跨越官、學、經、產各界,是一個獨特的學會。學會成立10年來,堅持不懈地推進紮實研究,如今已收穫豐碩成果,一些政策提言被全文納入安倍內閣5月15日新確定的第三期海洋基本計劃之中。

日本內閣府海洋政策推進局局長羽尾一郎,摘要闡述了第三期海洋基本計劃的政策目標與重點。該基本計劃著眼於今後10年的海洋政策與理念,將能動地打造有利於日本國家利益的海洋形勢與環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資源與潛力,完善海洋產業,確保海洋可持續性開放、利用和環境保護,實施最先進的海洋技術創新性研發,並充實海洋觀測和調查,強化國民整體海洋意識,促使日本成為「世界海洋的指針」。羽尾表示,日本也將強化綜合性的海洋安保措施,比如海洋防衛、執法、外交、交通、救災等。同時,也將強化海洋基礎性事業,比如確立海洋狀況把握(MDA)體制,充實並加強海洋調查與觀測,保全與管理國境離島,培養海洋人才,增進海洋事業參與者乃至全體國民的海洋意識,等等。「基本計劃」還提出,要在印度洋、太平洋沿岸重點國家建設戰略性港灣;研發並運用最先進的觀測技術設備;強化推進北極海洋政策;綜合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海洋大數據技術,確立實時海洋狀況監測與把握體制,構建可用於防衛安保、行政管理與海洋開發的海洋情報三級分類信息共享系統,等等。

羽尾特別提到,日本媒體此前曾突出報道說,日本海洋政策重心將從資源轉向安保,這類報道的全面性有待商榷。在他看來,日本第二期海洋基本計劃的國際協調路線,在第三期仍將得到繼承。羽尾強調,從現在開始即是實施第三期基本計劃的非常重要的時期,要突出實施該計劃的統合力與執行力。

東京大學執行校董兼副校長、該校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藤井輝夫,在研討會上介紹了他所提倡的「海洋觀測網路構想」、項目實施情況,以及近年研發成功的先進海洋觀測設備,還有東京大學價值創造設計實驗室所從事的與未來海洋管理與開發利用關聯的科研項目。藤井表示,研發高質量、高性能的檢測與感測設備,對今後建設海天一體型海洋觀測系統尤為重要。

綜合海洋政策本部專家委員會成員、上智大學教授兼原敦子,闡述了第三期海洋基本計劃的內在法理思維。她強調,日本擁有世界少有的優秀官僚系統,在基本計劃實施進程中,務必以突出(內閣府的)司令部職權,推動各政府部門落實綜合性安保政策,這樣才能真正維護國家利益。兼原敦子還表示,海洋大數據具有不同程度的機密性和價值性,在確定某些大數據可否共享之前,首先應建立嚴格的相關權責機制。

三菱空間軟體株式會社營業本部宇宙利用事業專門部長渡邊忠一在演講中主張,應建立專門組織、運用海洋與衛星技術,推動海洋大數據上衛星。他認為,日本的衛星具有「地緣政治學優勢」,方便對鄂霍茨克海、日本海、東海、南海進行實時監測,也可獲得北冰洋、白令海的船舶動向與海冰信息,還可使用衛星實現對相關海域的空中巡邏。

日本經團聯海洋開發推進委員會綜合部會負責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執行董事、副社長長澤仁志,則在演講中提到,經團聯的海洋開發推進委員會有83名委員、71家公司和12家團體,委員會內設的綜合部會則有35名委員、32家公司和3個團體。經團聯去年向安倍首相提交的政策提言,其中的重要內容就包括實施「Society5.0時代的海洋政策」,提出日本應積極開發海洋產業,打造能賺大錢的海洋事業。

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教授道田豐,在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海洋合作領域,日中兩國實際上有潛力可挖。比如在海洋治污、海上救災、北極航路開發等方面,日本海洋政策學會樂意與各國海洋學術機構進行交流。

日本第三期海洋基本計劃目前尚處於國會審議階段,但從研討會現場情況看,這是一個頗具雄心的海洋政策綱領,內容極為豐富紮實,可執行度與成功率亦很高。基本計劃貫穿著安倍首相的政治價值觀,滲透著日本印太戰略、安保防衛、國境與海權的政策思維,融入了「Society5.0」未來發展理念,指明了日本海洋科技與海洋產業的前進方向,呈現了日方集約官產商學民、舉國一體實施推進國家海洋方略的有效方法。因此,這項海洋基本計劃頗值得深入關注、研究與借鑒。

本報東京7月3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M站 的精彩文章:

6月全國電影票房倒退有因 中國電影應有更多作為
蘋果三星七年專利大戰以和解告終

TAG:中國經濟網M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