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嚴令不許哭葬袁譚,究竟是誰給他收屍

曹操嚴令不許哭葬袁譚,究竟是誰給他收屍

原標題:曹操嚴令不許哭葬袁譚,究竟是誰給他收屍


是誰敢違背曹操禁令收葬袁譚


古人重死,死後的殯葬往往會搞得很隆重。相對的就是,對罪犯或者是那些令人痛恨的人,在死後也要對他們的屍首再進行一次處罰,如身體和腦袋分離不許合葬,屍體棄之地上不準入土安葬等等。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如果合力同心,曹操將很麻煩,可惜他這兩個不爭氣的兒子卻互相打了起來。袁譚為了打敗弟弟袁尚,竟然聯合曹操共同作戰,終於將弟弟趕出袁氏的根基鄴城。但袁譚對曹操也是三心二意,所以曹操在驅趕了袁尚以後又對反叛的袁譚下手,終於將其斬首。曹操還下令不許為其哭葬,違者處死。但有一個人卻直接來到曹操面前,要求給袁譚收屍,並說,如果能夠為袁譚收屍,就是因此而被處死,也是死而無憾。事後,曹操並沒有把這個人處死,反而加以重用。這個人是誰?而曹操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王修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此人叫王修,北海營陵人,七歲母親就去世了。早年曾任孔融的主簿,高密縣令,因不畏豪強使得縣內得以治理,被孔融舉薦為孝廉。孔融所任職的北海郡中發生了叛亂,王修連夜趕往救難,為孔融所知。後來王修擔任孔融的功曹,並任職膠東縣令,都有較好的政聲。孔融在北海郡期間,多次得到過王修的救助。


袁譚在青州刺史任上,任用王修為治中從事。袁紹又讓王修擔任了即墨縣令,不久又恢復王修為袁譚的別駕。袁紹死後,袁譚、袁尚兄弟相互攻伐,袁譚軍敗,王修率領吏民救援,感動的袁譚交口稱讚。王修一方面協助袁譚整軍理政,一方面勸阻不要兄弟相殘,然而不為袁譚接受。當兄弟紛爭再起,袁譚請求曹操的幫助,並派出使者到達曹營。當曹操圍困鄴城攻打袁尚時,袁譚卻趁機背叛了曹操。曹操在南皮攻打袁譚,袁譚兵敗被殺。


(袁譚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在袁譚和曹操南皮作戰之時,王修正好運糧在外,聽說袁譚形勢危急,就帶著所領之兵和幾十個官吏急忙向袁譚趕去,半路上,卻傳來了袁譚死亡的消息。王修下馬放聲大哭,哭過急忙趕去見曹操。請求讓他收葬袁譚的屍體。曹操想要觀察王修的真實意圖,沉默著一聲不吭。王修又說:「我曾受過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讓我收斂袁譚屍體,再讓我死,我不會有什麼遺憾。」曹操讚賞他的義氣,就讓王修安葬了袁譚。


袁譚被擊破後,全州各個城池都降服了曹操,唯獨管統據守樂安城不願服從。曹操命令王修返回樂安城,去取管統的首級,王修卻認為管統是亡國的忠臣,並沒有捆綁他,而是帶著管統去見曹操。曹操很高興,就赦免了管統。


袁紹政令寬縱,有職有權者大多聚斂財物。曹操攻破鄴城,查抄沒收審配等人的家財物資數以萬計。可是察看王修家,糧谷不滿十斛,另有書籍幾百卷。曹操嘆息說:「王修能被人稱為士人,不是虛有其名。」於是禮聘王修為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將,升為魏郡太守。由於治理得好,魏國建立以後,被任命為大司農郎中令。後改任為奉常。

嚴才反叛,與他的屬下幾十人攻打宮門兩側邊門。王修聽說兵變,召喚的車馬沒到,就率領屬下官吏步行趕到宮門。曹操在銅雀台看到他們,說:「那趕來的人一定是王叔治。」相國鍾繇對王修說:「舊例,京城發生事變時,九卿是居守各自府衙閉門不出的。」王修說:「吃了國家的俸祿,怎麼可以逃避國家的危難?居守官府雖是舊制,但不符合奔赴危難的大義。」不久,王修病死在官任上。


其實,袁譚對於王修並沒有特別的恩德,相反,王修的建議多不被採納,王修也沒有必要一定要為袁譚去死。但是,袁氏兄弟失敗雖然咎由自取,可死後不得安葬卻罪不止此,至少從王修的角度來看應該如此。從後來他甘心為曹操做事來看,收葬袁譚不過是為義而已,說到底是王修剛直的性格使然。


不過,在人才濟濟的魏國,像王修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不是讀歷史的人,往往很少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哪路神仙。但官職比他低的兒子,一生不入官場的孫子,名氣卻要比他大得多。


王修有個兒子叫王儀,他的剛直絲毫不比父親遜色。魏國嘉平四年(252年),魏國出動15萬大軍伐吳。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攻,其中,東路軍以安東將軍司馬昭為都督,領兵七萬,進攻東興。這一仗史稱東興之戰,又稱東關之戰。此戰魏軍慘敗,司馬昭問眾人誰應該為失敗負責?時任司馬昭大軍司馬的王儀說責任在於元帥。司馬昭大怒,說:「司馬是想把罪責加在我的頭上嗎?」於是下令將他斬了。


當時司馬師為魏國大將軍,把持著魏國朝政,魏國皇帝已然傀儡,代魏而立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事情。作為司馬昭的下屬,王儀曲意逢迎或者是沉默不語,日後都會有一個不錯的前程,但王儀卻選擇了說出實情,最終觸怒了司馬昭,為自己的剛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當然,若說王儀的出名,不過是因為司馬昭更有名罷了。

王儀的兒子名叫王裒(音:pou),悲痛於自己的父親不該這樣死於非命,因此終身不出來做官。王裒更大的名氣在於侍母至孝,二十四孝中有他的故事。


從王修、王儀到王裒,這種不畏權貴的做法絲毫不變,只能說,這種代代相傳剛直,已經成為王家的家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空星照 的精彩文章:

是誰把董卓這個漢代魔頭放出了伏魔殿
公孫瓚獨夫民賊劉備為什麼還要依附於他

TAG:長空星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