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雜想七則

生活雜想七則

1.

前幾天學生朱彤跟我說起我曾跟他們講過的一個故事:

小猴子爬樹的時候被劃開了一個挺嚴重的傷口,於是逢人便拉開傷口說:你看,我爬樹劃開了一個口子。旁人都說:就是就是,真深呢,真應該注意,太慘了,云云。

不久小猴子就死了。老猴子感嘆說:小猴子本可以不死的,經常拉開傷口,自然癒合不了。

如何做到豁達於苦難呢?得知道我們的苦難並不比別人多太多,痛苦只來自於自己的敏感。

2.

常覺得做一個好人很難,看見別人辜負自己,覺得很生氣。但我想,不應該改變做一個更好的人的初衷。

做一個好人和有原則的人,不是因為好人有好報。我們不能因為別人不講底線,不講原則,不講江湖規矩,就以怨報怨,這種快感是不可持續的。

我們應該做一個好人,是因為做好人讓我們內心自豪,自豪感會驅使我們優秀,控制作惡的慾望。常跟君子論高下,毋與庸人較長短吧。

3.

朋友和學生一直在調侃中老年朋友圈,我也調侃,這幾天突然很理解了。

我們自恃有良好的科學與邏輯的素養,能識別謠言;自恃於自己的網路語言與表情包,鄙視那些心靈雞湯;自恃fashion與elegant的圖片,不屑於那些紅綠搭配的傳統審美……

可是,你也殺馬特過,你也火星文過,你也曾被主流傳統嘲諷過擔憂過,你現在掌握網路發言權,欺負年紀大的不熟悉網路,就忘記了當年討厭被評價的滋味?

他們也是有所感發的朋友圈呀,是他們那個經歷的總結,是他們所重視的東西,比如健康、物質之外的人生感悟。和你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呢?

4.

我一個大哥曾跟我說,人生是算總賬的。

我深以為然,在以前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把人生拉長了看,很多事情沒必要、不重要,應多做好事,不損害他人。也許當下看不出行為的影響,但它總會在某個節點以某種方式反饋給你。

我們所有的享受,必是以某種代價為前提的,你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意味著代價被別人承擔了大部分,比如父母,或是其他默默愛你的人。

既然是要算總賬的,那就在算賬之前,多攢點存點吧。

5.

水深自有蛟龍在,梧高總來鳳凰棲。精進自己後,處朋友是一個互相吸引的過程,而不是主動追求。

如果自己不能給人提供某種價值,或是精神上或是物質上的,或是當下的或是未來的,朋友肯定是處不長的。

密切的朋友,保持親疏隨緣的心態;一般的朋友,要講好江湖規矩,多念別人的好。

6.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總結人生幾大害:

沉溺於「輕易獲得成就感」的事物,比如遊戲、賭博、毒品;

只接受「低密度」信息,比如那些大多不用思考的文章、視頻、圖片,太長太難則不看;

用「錯位感」麻痹自己,比如用己之長比人之短覺得自己很厲害,或拿著別人的小錯誤嘲笑,而自己卻並不是聖人;

過度依賴「既有路徑」,比如用機械勞動換取自己的充實感,用時間的消耗來騙自己很努力,看起來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其實一點進步也沒有;

……

當然,更多時候我們只是覺得很有道理,而不曾實踐,那麼知道幾大害也是沒用的。

7.

最後了,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以前我種過哈密瓜的種子,每天澆水,希望它早日發芽、長大、結果。一天兩天過去了,一周兩周過去了,它連芽也沒長出來,我就放棄了,把它扔棄在一角。

「過段時間我選了新的植物,準備倒騰花盆時發現了那個哈密瓜的盆子有一株乾癟的綠芽。」

「原來它也曾努力生長過,只是我給的耐心不夠罷了。」

……

如此云云,引以為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李閑談 的精彩文章:

TAG:小李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