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讀完你就知道,它原來是罵人的

「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讀完你就知道,它原來是罵人的

言必信,行必果。從小到大,我們都用這句話夸人,誰要能當得起這句讚譽,那簡直就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也不知能引起多少人的崇拜。

可長大後,偶爾翻起古書,才驚訝的發現,原來我們的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後面還有一句,你要把這句話加上去,意思就讓人有點哭笑不得了。

到底什麼話呢?

所謂「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篇,這一回,孔子高徒子貢,向孔子問士,也就是問:什麼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孔子呢,到底很有學問,將一個如此簡單的問題分成三類,他認為,士一共有三等:

上等: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做事知道羞恥,出行能不辱君命,這是上士;

中等: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宗族裡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親們也稱讚他尊敬兄長,這是中士。

話說到這裡,子貢還不知足,又問:再次一等呢。

於是,孔子的這句名言出來了,什麼名言,孔子說: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的固執己見,簡直就是個頑固不化的小人,如果你非要問的話,這樣的人只能算作第三類,勉強也算個士,不過比起前兩類,那可差的太遠了。

瞧見了嗎,孔子的意思是,這樣的人就是頑固不化、固執己見的小人,要不是子貢非要他找一撥人湊數,估計這類人,孔子是提都不願提的。

也正因為孔子特別看不起這類人,所以後世孟子還在《孟子·離婁章句下》中補充說: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結果,只要合乎道義就行。

所以:「言必信,行必果」後面還有一句,讀完你就知道,它原來是罵人的

後面一句話是什麼?

硜硜然小人哉!

罵這樣的人就是頑固的小人。

由此可知,斷章取義是不對的,就這句話,把我們騙了多少年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也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聞太師當年犯下一個大錯,從此以後,就對紂王忠心耿耿了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