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深度研報:六大視角解讀人工智慧,AI豈止於技術

深度研報:六大視角解讀人工智慧,AI豈止於技術

前言

人工智慧只是一項新技術嗎?從任一角度詮釋AI,都是狹隘並且不完整的。億歐智庫在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總結兩年來的研究成果,從學界、企業、投資、國家等六大視角對人工智慧進行了全面解讀,與各位分享。

這兩年,「人工智慧」熱度太高了,高得大家都開始有些倦了。但你真的理解它嗎?

閱讀過許多人工智慧的文章和書籍,雖有收穫感,但似乎都差那麼點意思。定義和理解人工智慧,不能僅從某一特定角度出發,比如將人工智慧視為一項技術,都是狹隘並且不完整的。換句話講,人工智慧對於學界、企業、投資機構、政府、公眾的意義和價值,都是迥然不同的。

經過兩年的研究,億歐智庫在《2018中國人工智慧商業落地研究報告》中,挑選了六個主要視角,對人工智慧進行了全面的解讀,希望能為關注人工智慧的朋友提供有價值的洞察。

學術視角:神經網路與聯結主義兩種研究範式

1956年,「人工智慧」一詞誕生於「達特茅斯會議」。此後60多年,學術界形成了兩種研究範式:神經網路與聯結主義。

神經網路研究範式下,以計算機科學為理論基礎,研究者嘗試通過計算機編寫程序的方式,讓計算機模仿人類的智能行為。從今天人工智慧的研究進展來看,神經網路的研究範式佔據主流。

聯結主義研究範式下,以神經生物學為理論基礎,研究者重點研究人類大腦皮層的工作原理,以大腦的生物學細節作為約束和指導,同時將「智能」視作一個計算性質的問題,創建「記憶—預測框架」。聯結主義範式下的研究進展推進十分緩慢,至今學術界尚未形成一套能夠富有成效地解釋智能本質或大腦工作原理的完整理論。

近幾年,深度學習將「人工智慧」科學研究再次推向高潮。2006年,多倫多大學教授Geoffrey Hinton與幾位學者聯合發表論文中,首次介紹了「深度學習」演算法。該演算法能夠解決深層結構的優化難題,以卷積神經網路為代表。2012年,深度學習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領域的應用,大大提升識別率,深度學習的威力開始展現。

企業視角:從美國到中國的科研轉化,把握新的商業機會

人工智慧的科研轉化之路:從美國到中國

2012年後,美國逐漸湧現出一批以深度學習為技術能力的創業公司。人工智慧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科研轉化階段。

同時期,部分在美留學生和企業家研究或接觸到深度學習的科研成果,感受到創業熱潮的來臨。由於深度學習演算法模型的訓練需要大規模數據集,而中國各行業沉澱著大量數據。他們意識到:中國有可能是人工智慧商業落地的主戰場。

創業企業:把握「新商機」,做「智能時代」的推手

對於創業企業,人工智慧是「新商機」。2014年前後,眾多留美學生和企業精英回到中國,創辦自己的企業。另一方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相信,「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新技術將對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影響,他們希望為此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人類社會進入「智能時代」。

傳統企業:「新商機」與「新危機」並存

對傳統企業,人工智慧既是「新商機」,也是「新危機」。傳統企業面臨「創新者的窘境」,擔心錯過從新技術中誕生的每一個新的商業機會,所以他們關注技術發展新動態,選擇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角色進入,依靠其原有的資源能力、資金實力和人才創造力,在新的商業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雖然並非每一次新商業的誕生都會為其帶來重大的商業價值,但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錯失新商業的機會。

投資視角:優質投資標的下,技術與商業能力的綜合評估

科研進展+精英創業+國家戰略:具有「三重保障」的投資標的

2014年,國內數十家人工智慧技術服務類創企獲得風險投資,人工智慧創業熱潮初見端倪。2016年,「人工智慧」陸續成為眾多投資機構的投資標的,人工智慧投資市場迅速升溫。據億歐智庫統計,2014-2017年間,國內約700家人工智慧創企獲得投資,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

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國家戰略。在科研進展、精英創業與國家戰略的「三重」保障下,人工智慧投資市場一片樂觀。

技術實力 ≠ 變現能力,投資者更關注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

「應用場景」是2017年人工智慧創業者與投資人最常提起的名詞。投資者發現,雖然創業精英們擁有領先的技術實力,但利用技術打造什麼產品和服務,又如何商業變現,並不是所有創業者都可以給出答案,特別是部分「學院派」創業者並不具備商業思維。

2017年下半年,投資市場開始收緊,投資決策日趨謹慎。「投資有相對明確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的、具備一定競爭壁壘的人工智慧創企」,成為了當前主流投資邏輯。

聘用 AI 技術專家,躲避「站在風口圈錢」的偽人工智慧企業

伴隨投資風口的形成,許多企業主動貼上AI標籤,以期「站在風口圈錢」。考慮到人工智慧技術類投資的專業性,投資機構紛紛聘用AI技術專家,或聘請外部智囊,協助進行技術甄別,躲避偽人工智慧企業,降低投資風險。

國家視角:經濟轉型的技術先導,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新機遇

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攻堅階段,全國經濟轉型的重點是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技術改造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幾乎出現於每一項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劃文件之中。國家經濟結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導向技術密集型產業主導過渡的過程中,需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低能耗高效益的技術型產業。

人工智慧為中國經濟實現大轉型提供了發展機遇。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到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人工智慧」具有多重含義,例如:

國家戰略規劃中,人工智慧已超越技術概念,上升為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國際競爭力提升的發展立足點和新機遇。

行業視角:顛覆式創新與改良式創新並存,後者居多

人工智慧技術在部分行業的應用,是顛覆式創新,具有重塑行業的能量。而在大多數行業,人工智慧技術僅僅是改良式創新,為行業提供新的輔助性工具,促進行業進步。

億歐智庫對13個行業、61項技術應用進行了梳理,主要從「商業化程度」和「技術應用深度」兩個維度進行了研究,如下圖所示。

公眾視角:熱點事件引發公眾關注,職業危機感提供驅動力

公眾對於人工智慧的關注度在2016年起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主要推手是具有話題性的熱點新聞。2016年3月,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自此人工智慧開始成為輿論焦點[A]。至今,7件熱點事件構成了公眾對人工智慧關注度的主要影響:

公眾所關注的人工智慧話題,主要圍繞兩類心理活動,均體現出公眾的職業危機感:

第一,人工智慧是否替代我的工作?是否會統治、甚至毀滅人類?

第二,人工智慧將為自己或周圍人創造什麼新機會?為此要做何準備?

以上內容,我們從學術、企業、投資、國家、行業和公眾六個視角對人工智慧進行了系統性詮釋。

來源: 億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角蜂鳥AI視覺套件免費體驗招募開啟!不僅現貨拿還有大批獎勵等你
AI產品經理的定義和分類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