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范曾:對那些醜化中國人形象的作品,我恨之入骨!

范曾:對那些醜化中國人形象的作品,我恨之入骨!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中意建交45周年之際,應義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之邀,中國書畫家范曾個人畫展「文明對話」日前在義大利羅馬維托里亞諾宮舉行。100幅畫作展示了藝術家30年來在書畫領域的不斷探索。此次展覽持續3個月,吸引了13萬義大利觀眾,在義大利引發極大反響。義大利總統塞爾吉奧·馬塔雷拉先生親臨展覽開幕式,並授予范曾「義大利共和國大將軍」勳章。義大利輿論普遍認為,范曾的作品「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用文化交流的方式傳承連接了中國與義大利的新絲綢之路」。

展覽結束回國後,范曾先生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77歲高齡的范曾依舊堅持每天5時起床。讀書、吟詩、書寫、作畫成了他的日常。他有24字自評:「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詞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他說,自己在學術和藝術上行中道,性格上卻有狂狷的一面。

有人說他「太傲」,也有人說他「太狂」,范曾卻說,其實他內心深處存在著一個最大的謙虛——「我夢想成為一個畫家。」這裡面,包含著他對藝術的虔誠信念和純粹追求。

神奇的東方——馬可·波羅像 范曾

展覽體現了「一帶一路」戰略

記者:這次展覽的主體是「文明對話」,您想進行這種對話的背景是什麼?

范曾:舉辦這個展覽,還是希望中國藝術走向世界。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展覽體現了「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和義大利自上古以來就以燦爛文化表彪炳於世,不啻為東、西文明的源頭,而繪畫領域更是世界繪畫史上「來吾道夫先路」的典範。兩個古老文明之間的交流已有數千年,其中「絲綢之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為了表達「文明對話」的主題,我特意創作了一些有關義大利的作品:馬可·波羅像、利瑪竇像,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像,還有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像、詩人但丁和他精神上的愛人貝雅特麗齊畫像,都是我今年3月以來的新作。這些作品,引起了義大利觀眾的高度共鳴。

藝中聖者——米開朗基羅像 范曾

東西藝術有差異「才有了相互的吸引力」

記者:在中西藝術交流中,您如何看待「求同」與「存異」?

范曾:近代以來,很多畫家留學回國後,都提倡融中西於一爐。我覺得,這種講話本身是有毛病的。從某種意義上,我們應該感激農業社會,感激東西方的隔絕,才造成了東西方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藝術表現手法。這個差異是那麼樣的大,才有了相互的吸引力。

西方人按照古希臘的思維邏輯,創作了他們獨特的藝術;中國人按照中國古代的思維邏輯,創作了今天的作品。同樣高水平的藝術,雖然表現手法完全不同,但觀眾所感受到的震撼是相同的。

就拿這次義大利展為例。在維托里亞諾宮的走廊上,中國傳統的英雄人物、哲學家、詩人、神話故事人物和西方文化人物擺在了一起。看了我的作品以後,再看看羅馬的雕刻,就能感到,這是在同樣的平台上互相呼應,而不是趨近。

鍾馗神威 范曾

「對那些醜化中國人形象的作品,我恨之入骨」

記者:儘管我們常說要有文化自信,但在西方文化席捲全球的背景下,我們自信的底氣來自哪裡?

范曾:有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是,「他山」的文化藝術,不一定能「攻」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就拿佛教來說,這是多大的力量,到了中國也要從屬於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再把它推進。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對中國的民族文化要有充分的自信。中國文化可以融化、吸納外來文化,可是不太容易被外來文化所摧毀。我相信,大眾越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在比較了世界文化之後,就越會對它更加熱愛和尊崇。

我自上個世紀開始,就堅決不贊成後現代藝術在中國的流布。因為中國並沒有產生後現代藝術的前提。歐洲產生後現代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歷程,而且理論先行。但在中國,這些都沒有,很多人僅僅去套學皮毛。後現代藝術在中國不能起到一個積極向上的作用。尤其對那些醜化中國人形象的作品,我恨之入骨。

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尊嚴。尊嚴來自於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盲目推崇西方後現代主義的畫家或所謂的理論家,要麼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不了解,對西方文化也不了解,要麼是另有所圖。

藝術家不能「心靈上有個點鈔機」

記者: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當前文藝創作有「高原」缺「高峰」,並指出「文藝不能做市場的奴隸」,對此您怎麼看?

范曾:藝術作品永遠不是時代政治口號的解說員。它永遠是以個人為主體,基於藝術家心靈智慧的成果。這是藝術的特點。如果不通過藝術家的心智創造,僅僅去做一些政治口號的注釋、演繹,一定不是好作品。

真正的時代歌者,無論畫什麼都是了不起的。中國繪畫傳統強調「怎麼畫」。知道了「怎麼畫」,哪怕是畫一草一木,都寄託了對祖國的深情;不懂得「怎麼畫」,即使畫大江大河,也只是空洞無神。

大師的產生,離不開國家的重視,還需要藝術家自身不懈的追求。這個追求,是指心靈上一種向至上的趨近,而不是心靈上向金錢的趨近。有的人畫得非常好,他不一定會作詩,但心靈上是一個詩人,那我就承認他的畫是詩。就怕有的人心靈上完全不是詩人,心靈上有個點鈔機,那他永遠不可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為人民所喜愛的作品。

座談會特彆強調了文藝工作者要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學養是積於年月後的自然流露。老子說:「靜為躁君」,靜應該主宰煩躁。心不靜,就不能慮;心不慮,就不能得。所以藝術家要守得住寂寞,沉下心來讀書,提高知識水平,磨練基本技能,能夠靜言思之,讓思想先行。(賴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最美中國紅,王沂東的油畫世界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