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萬精兵即將攻破城牆,城頭突然掛出7個字,將軍馬上下令撤退

20萬精兵即將攻破城牆,城頭突然掛出7個字,將軍馬上下令撤退

古代打仗講究一個師出有名。而找到「清君側」這麼一個名義的朱棣怎麼就能打到南京城下了都,但是卻看到對方掛出來的幾個字就決定退兵,還是值得說一說的。

朱棣為啥要以這麼個名義打這場仗,還是得先理一下明王朝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朱棣排行老四,性格最像父親朱元璋。朱元璋的小時候過得苦,老家在安徽鳳陽,父母養不活他,稍微大點兒被扔到寺廟裡了。經歷過這些,他對後來的馬皇后很好,雖然四個兒子中最喜歡朱棣,帶兵打仗都帶著他,但是太子之位一直沒變,是馬皇后的大兒子。這個兒子雖然武藝不行,可以理朝政,不幸的是在太子位上去世了,朱元璋就立了他的兒子繼承,朱棣就變成皇帝的叔叔了。

小皇帝聽了身邊大臣們的建議,想要削弱他的這些叔叔們的權利和兵力,就把這些叔叔們的軍隊調到中央,兵權是交上來了,雖然朱棣裝瘋還是被派了監軍看著。他對這個侄子看不上眼了,有了謀反的心,可是中國始終講究一個出兵有名,方可名正言順,他就可以把皇帝身邊這些讒言小人清理掉的名義來進行大軍鎮壓。

於是他聯繫自己的弟兄們在蒙古買馬,挖地洞打造兵器,怕監軍聽到還養了一群鵝,鵝一叫喚,就能掩蓋住雜亂的聲音。一切準備就緒後,他殺死監軍,從他的駐地北京往濟南推進,一路一路殺了過來,但這個戰也不是打得那麼容易的。中間也是折了無數的人馬和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才走過來的。

一開始起事只有身邊親人,他的妻子是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女兒,也是一大有勢力的家族,打的過程中兵力不斷增多,但是朝廷派的兵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只會更多更強,他快速判斷,用閃電戰的方法令城內士兵投降,經過多次的勝仗,他對於自己一直更有了自信。

就這麼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了,沒想到他看到牆上的東西竟然命令先撤兵,他這麼做的原因就是這與他謀劃的打仗的名義不符。

具體來說就是,他的侄子朱允炆派出的大將李景隆在和他打的過程中,輸的很慘。朱棣不僅戰術上一直有優勢,還努力搞宣傳,為了這個戰爭勝利,提前做了好多年的謀劃,派了好多人打入京城,都給他通風報信。他讓人擴散,對外稱這是我們皇族的家事,他只是想自己侄子身邊說壞話的密臣除掉,還讓侄子當皇帝,打得一手政治牌。各大藩王也覺得這個戰爭對自己有利,如果朱棣勝利了,他們的日子也好過。

朱允炆在宮裡長大,鬥不過一直打仗的叔叔,眼看著兵臨城下了,就命人在牆上掛出朱元璋的畫像,「大明太祖朱元璋」這幾個字只能令朱棣暫時退兵,因為他打仗的名義不是造反。

但是終究還是打不過自己叔叔,朱允炆一把火燒了皇宮,還殺了很多嬪妃,消失不見。雖然朱棣一直宣稱自己的目的不是殺了他,也不是當皇帝,可是大臣們還是上表讓他當,推託幾次他也就順理成章。當了皇帝他就把政府中樞機關遷到自己的駐地了,由此便開啟朱棣子孫繼承明王朝二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再回看這場戰爭,雖然他礙於面子撤過兵,可他自己明白得很,他是終究是能勝過自己稚嫩的侄子的。而這一切卻也和出師有名,方可明正言順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很六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很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