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數據安全,探索數據安全防護新手段

AI+數據安全,探索數據安全防護新手段

隨著「4G」正式商用,帶寬將不再是數據傳輸的瓶頸,人類社會真正意義的進入了以手持終端、各類感測器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萬物互聯、人工智慧時代。

我們將不再受限於地理位置,可盡情享受著手機購物、電子支付、媒體社交、個性化推送、VR等各種便捷和個性化服務體驗;對於企業機構,通過對獲取到的海量用戶行為數據,進行挖掘分析,進一步催生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並輔助經營決策提高決策力。

而影響這個時代走向的核心因素就是數據,因此,對於這個時代我們又稱之為「大數據」時代。任何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當我們利用大數驅動創新不斷改善人類生活的同時,也有大量不法之徒為了一己私慾,利用大數據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通過大數據,不法之徒可以更容易判斷具有哪類行為特徵的人更容易被詐騙,其詐騙手段也更具針對性。「徐玉玉」事件這種血的教訓,仍歷歷在目。數據安全已然成為大數據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掣肘。

現有的主流安全防護手段,還是以邊界防護為主的訪問控制模式。

主要通過將安全系統部署於網路的邊界,基於對於已知安全威脅的認知,根據威脅特徵設置相應的安全規則,對進出邊界的數據流進行匹配檢測,發現並過濾安全威脅,保護數據的安全。

移動互聯網時代因數據的爆炸式增長,其數據的計算與存儲模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基於分散式的計算與存儲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帶來問題便是邊界越來越模糊,如何定義防護的邊界成為當下安全的最大難題。加之數據價值的上升,越來越多的zero-day、APT攻擊越來越被廣泛應用,此類攻擊對於現有的安全防禦機制幾乎免疫。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的十字路口該走向何方?人工智慧也許能給我們提供方向。

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人的思維模式的一種數學模型的實現。我們知道古代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幾個步驟去判斷患者病因,其準確性取決於的病因特徵的積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驗積累,實際上就是人腦思維的一種統計學與歸納學的應用。其準確性依賴於統計數據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經驗的積累量。如果我們將一百個、一萬個醫生的經驗全部集中到一個人的大腦中,那麼這個醫生醫術能力一定遠超再世華佗。但一個人的精力和經歷是畢竟是有限的,無法處理如此多的信息量,如果將這些信息全部用計算機去學習,將數萬個不同的病因特徵生成相應的機器決策模型,再與患者病因特診匹配,其所獲取的結果的速度及準確性將顯著提升。

同理,在數據安全領域,面對類似於zero-day、APT這種新型攻擊方式,更多的防禦方式還是依靠人的經驗,通過對用戶訪問數據的行為方式分析甄別,如陌生賬號訪問、陌生IP訪問、異常流等信息,要人工從海量數據中分析甄別危險行為,猶如海底撈針。將人的思維數學化,利用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通過大量的正常訪問、異常的訪問樣本學習,形成計算模型,這樣如有不法之徒利用zero-day攻擊進入網路,要竊取數據必然產生異常的數據訪問行為。機器模型雖然看不清世界的模樣,卻能一瞬,在茫茫數據中,抓住你。

大量的人腦思維模式、決策模式已經通過數學演算法實現,使得人工智慧得以在各行各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得要應用與實踐,並取得好的效果。

深圳昂楷科技有限公司9年專註於數據安全,面對數據安全的新形勢,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數據安全領域做了大量的研究與嘗試,並在醫療行業進行實踐,取得不錯效果。人工智慧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應用仍在起步階段,需要廣大數據安全同行齊心協力,不斷的探索研究與實踐,築起國家的數據安全長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昂楷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昂楷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