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我不是葯神》裡邊的格列寧到底是什麼,它治不治中國電影的病

《我不是葯神》裡邊的格列寧到底是什麼,它治不治中國電影的病

文/馬慶雲

電影《我不是葯神》估計已經在很多讀者的社交圈子裡邊颳起了口碑風。國產電影難得能有這麼一次基於現實主義的創作。一般影迷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評價無外乎這樣,挺現實的,感動哭了。該片確實在劇本創作階段便設計了不少淚點,大家能夠感動也是必然。幾個淚點的小細節確實實現的非常出色。

比如,《我不是葯神》中譚卓飾演的角色,為了給閨女治病,只能在夜場裡邊跳舞賺錢。當她與男主人公合作賺到錢之後,男主角帶著他們一起來「團建」。夜場的老闆拉著譚卓飾演的角色上台跳舞,徐崢扮演的男主角拿出錢來,扔給老闆,讓老闆上去跳,錢不夠?繼續加。估計不少影迷看到這裡有一種反制的快感。那個男老闆跳舞的時候,鏡頭給了譚卓。譚卓的表情非常複雜,有眼淚,含著不放出來。這其實是很多影迷的真實人生。

再比如,黃毛最後的慘死場景。這裡邊有一種江湖道義,估計不少影迷能夠看到老派香港古惑仔的味道。當然,這種道義並非建議在江湖,而是建立在黃毛對程勇的人格認可之上。黃毛認為,自己犧牲,可以換來程勇繼續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印度格列寧。

包括最後,程勇被判刑,囚車緩緩開出,大量的白血病患者夾到送別。估計這個場景,也能讓影迷感動非常。這就是電影的特點,善於將一個平凡的真人真事,講的蕩氣迴腸。程勇的原型人物,最後被免於起訴,更沒有五年的刑期。

我總覺得,電影不應該止步於感動。掉幾滴眼淚,遠不是電影應該實現的真正價值。為感動而存在的電影,十分廉價,為思考而存在的電影,尤為可貴。《我不是葯神》基於電影內容本身而言,提出了一個悖論,供影迷思考:在藥品專利和治病救人面前,應該如何取捨。

中國在加入WTO之前,根據正規媒體的官方報道,有90%以上的藥品是仿製葯,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取得藥品專屬公司的專利權,而為了治病救人等原因,在國內製造生產了。但是,我們在加入WTO之後,就不能這麼做了,加大了藥品專利的保護力度,不少進口葯國內不能仿製。

我查了一下資料,藥品申請專利保護,一般保護期在10年上下。也就是說,10年之後,專利葯就可以進行仿製生產了。電影《我不是葯神》中,印度是廉價葯的天堂,印度格列寧的出廠價不過500元。因為印度方面認為,這類治病救人的葯,不應該有專利保護,就應該國內生產,從而產生廉價效應,讓老百姓用得起。

這其實就是一個悖論。各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作為正版醫療一方來講,只有很好的保護了自己這10年的專利權,才能更好的收回成本,並且盈利,甚至獲得暴利。也只有保障這10年的暴利,才能依靠這些金錢來做後續的其它藥品的研發工作,從而產生更多的新葯,新葯繼續帶來暴利,實現良性循環。

醫療科學的特點便是,暴利催生髮展。電影《我不是葯神》中出現的瑞士格列寧生產廠家,這家醫藥公司是全球五百強企業,每年產生的利潤是一百多億美元。這當然是科學暴利,但若是沒有這份科學暴利支撐,人類的醫藥科學還會不會發展呢?發展的資金從而來呢?這是值得思考的。

而另一方面,《我不是葯神》也提供了一個患者的視角,甚至於最終的男主角程勇也站在了患者視角立場上,並且取得了道德上的勝利。這個視角,是非常溫情的,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尤其電影中故意設計的一些台詞橋段,比如一位老太太蹣跚站起,問了一句,誰家還能沒有一個病人呢?這是將觀眾拉入電影的法寶,是編劇故意設計的扣兒。

電影《我不是葯神》應該屬於溫情感動大於理智思考的影片,依舊是一部調動觀眾情緒的作品。在影片中,李乃文飾演了格列寧公司的醫藥代表。估計被影片情緒調動的影迷,看這個角色,就像當年看還珠格格裡邊容嬤嬤一樣——他怎麼這麼可惡呢!!!電影將這個角色設計為了壞人的形象,包括一副尖嘴猴腮的化妝造型。這種刻意,正是滿足了影片的情感需求,而迴避了電影本身需要的理智與冷靜。

我覺得,電影在讓觀眾哭之外,是不是缺少一丁點的讓觀眾思考的劇情考量,是不是應該加入一些「反派」的正派觀點進來呢?當然,這種悖論式的思考,會讓觀眾非常痛苦。哲學也是痛苦的,但誰都知道,哲學對一個民族的發展多麼重要。

在悖論面前,沒有答案。所以,看完《我不是葯神》之後,我在情感上真的不傾向於任何一方。正規媒體資料顯示,2013年4月,瑞士格列寧專利到期,該葯開始大規模中國公司生產。如果我們足夠願意進行這種痛苦式的思考的話,是不是可以一起努力,去思考思考,我們有沒有可能將這種治病救人的藥品價格降低到所有病人都吃得起的程度呢?

我覺得,這種思考,是電影之外與哭泣之外,更為重要的。讓社會發展成為一個互助的社會,又不能因這種互助而減弱了科學研發的速度,這需要多麼強大的智慧啊。但我們若是一直不去思考這些,便沒有獲取這種智慧的任何可能。當然,《我不是葯神》的好處在於,用一種近乎現實的方式,給中國電影服用了一劑格列寧。這是推動思考的電影良藥!

一百多年前,也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青黴素的。不過,現在,大家都用得起了。我們一起努力,格列寧或許就是下一個青黴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岳雲鵬因演唱《新五環之歌》成被告,《牡丹之歌》版權到底在何處
楊冪比足球還好看嗎,世界盃開賽期間《扶搖》上映背後有貓膩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