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可口可樂的前瞻性戰略是持久取勝的關鍵——海外核心資產啟示錄系列

可口可樂的前瞻性戰略是持久取勝的關鍵——海外核心資產啟示錄系列

—●●●●—

編者按

—●●●●—

我們經常將現在類比為美國80年代,宏觀經濟總體平庸,但類似可口可樂、沃爾瑪、台積電、卡特彼勒、3M等偉大企業崛起。《海外核心資產啟示錄系列》報告旨在研究它們的發展歷史,特別是當80年代美國經濟增速下降,結構分化時,公司如何調整戰略,超越其它類似處境的公司,做到基業長青。對投資者而言,80年代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為代表的價值投資者聲名鵲起的時代,而資本市場的贏家模式是找到優秀的公司跟企業家一起成長。

—●●●●—

投資要點

—●●●●—

可口可樂公司是全球最大且領先的非酒精飲料集團。公司擁有500多個非酒精飲料品牌,包括氣泡及非氣泡飲料,如礦泉水、果汁、速溶咖啡和即飲茶、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其中,有四個名列全球前五的飲料品牌:可口可樂、健怡可樂、芬達、雪碧;公司在軟飲料的製造、營銷和分銷方面是全球範圍的行業領跑者。本篇報告重點關注的是:1)公司如何從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全球跨國的集團;2)在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公司如何調整戰略,如何超越其它類似處境的公司,做到基業長青並能領跑行業。

縱觀可口可樂公司的發展歷程,我們將公司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1)1929-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廣告營銷是公司命運轉折點。可口可樂被賦予「快樂、分享、平等」的內涵,並成為美國人民信仰和生活方式;2)二戰時期:可口可樂成為美國的軍需物資。由於受到政府大力支持,公司可在美軍駐紮地設立工廠,軍需可樂超過50億瓶。此外,公司在海外建廠64家,開啟海外銷售模式,利用戰事、逆勢擴張;3)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期:公司通過海外業務分散風險。滯脹並未對公司造成重創,海外業務推動公司銷量持續增長;4)20世紀末及21世紀初期:可口可樂的世紀末危機。由於公司錯誤應對可樂安全危機,導致公司耗巨資扭轉消費者信心,重贏得公眾信任;5)2009年以來:公司業績雖降,但「護城河」仍在。近十年公司的營收及凈利潤均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公司商業模式調整;二是,公司業務結構(併購和拆分)調整;三是,匯兌損失。

可口可樂公司的卓越成就是完善的海外建廠和代理商網路、多品牌多品類產品研發與銷售、根深蒂固的品牌文化影響力、順應並迎合消費者及行業發展變化、在全球範圍擴大經營能力、在困難時期的深謀遠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和具體戰略性決策為中國處於類似處境的企業提供了指導意義。

從股價驅動因素來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可口可樂公司逐漸形成強大品牌力和遍布全球的分銷網路,促使公司逐漸嶄露頭角。當可口可樂的全球龍頭地位確立後,投資者更理性對待消費品公司的業績波動,同時給予龍頭公司估值溢價。

風險提示:消費者偏好轉變風險、行業發展不達預期、全球經濟變化風險

—●●●●—

報告正文

—●●●●—

1可口可樂公司:全球最大的非酒精飲料集團

1.1公司概述:產品品類多元、市場布局廣泛

可口可樂於1886年在美國誕生,主要產品為非酒精飲料。迄今為止,公司產品已暢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非酒精飲料集團。公司擁有500多個非酒精飲料品牌,包括氣泡及非氣泡飲料,如礦泉水、果汁、速溶咖啡和即飲茶、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公司擁有四個排名全球前五的非酒精飲料品牌:可口可樂、健怡可樂、芬達、雪碧。可口可樂公司在製造、營銷和分銷方面是全球非酒精飲料行業的領跑者。

公司是全球非酒精飲料的龍頭企業,自成立以來,其業績整整體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但近4年略有下降。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為354.1億美元,同比下降15.4%;歸母凈利潤為65.3億美元,同比下降80.9%;毛利率為62.6%。

公司業務專註,產品品類多元

公司的主要業務為製造和銷售非酒精飲料,主要分為濃縮液和製成品兩部分。

一方面,濃縮液是指裝瓶合作者將濃縮液和甜味劑回合混合後進行出售。濃縮液的營業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較少,但利潤率相對較高。在美國之外的地區,公司也銷售不同類型濃縮品的「噴泉」飲料給公司的瓶裝合作夥伴。

另一方面,終端零售製成品是指公司通過銷售氣泡軟飲料和各種其他非酒精飲料的營業收入。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公司推出了不同品種的飲料品牌,以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針對日本市場,公司專門推出了咖啡品牌Georgia、礦泉水品牌ILOHAS、綠茶品牌Ayataka;針對中國市場,公司專門推出了純凈水品牌Ice Dew;針對亞太地區,公司專門推出了橙汁品牌Minute Maid Pulpy;針對拉丁美洲地區,公司推出了橙汁品牌Del Valle;針對北美地區,公司推出了橙汁品牌Simply、茶飲料品牌PUZE TEA、純凈水品牌Glaceau Smartwater;針對美國以外地區,公司推出子品牌Schweppes。

全球化的市場布局

公司銷售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分銷。一方面,按收入劃分主要有四大銷售區域:北美地區、亞太地區、拉美地區、歐洲中東和北非地區,分別占公司總營收的20%、23%、28%、29%。

另一方面,按銷量劃分,美國、墨西哥、中國為全球前三的單箱產品銷量國家,分別為19%、13%、9%。

1.2、股權結構:持股比例較穩定

公司股本結構比較穩定,The Vanguard Group和Black Rock,Inc一直是公司近三年的大股東。截至2017年12月31日,可口可樂公司5%以上大股東為The Vanguard Group和Black Rock, Inc,分別持股6.8%和5.7%。

2非酒精飲料行業:中美行業對比看我國行業未來

2.1非酒精飲料行業規模較大

全球非酒精飲料(又稱軟飲料)行業近年來不斷的發展,截至2016年全球非酒精飲料市場規模約為7,674億美元,但非酒精飲料行業內的細分品類行業的增長幅度不一。有些國家的碳酸飲料市場逐漸萎縮,而運動及功能性飲料、瓶裝水等產品的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消費者偏好和選擇逐漸發生變化,這使得非酒精飲料的消費結構變化較大。

由於美國是非酒精飲料發源地,且非酒精飲料的龍頭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通過分析美國行業以及龍頭企業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有益成分為我國非酒精飲料行業及龍頭企業未來發展提供有效借鑒。

美國非酒精飲料行業: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由於美國非酒精飲料行業發展較早,行業至今發展成熟。2017年美國軟飲料市場規模約為1,947億美元,同比下降1%,與去年基本持平。根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2年美國軟飲料行業規模將達到2,023億美元。

從具體細分品類來看,2017年,美國碳酸飲料市場規模約為732億美元,與去年持平;美國果汁飲料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42億美元,同比下降3.8%;瓶裝水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60億美元,同比增長1.1%;即咖啡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6億美元,與去年持平;即飲茶行業規模約為127億美元,同比增長3.5%;運動及能量飲料行業規模約為235億美元,同比下降1.5%。根據Euromonitor預測,2018-2022年美國碳酸飲料和果汁飲料行業的行業規模將略有下降,而瓶裝水、即飲咖啡、即飲茶、運動和功能飲料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中國軟飲料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由於我國非酒精飲料行業相對歐美髮達國家發展較晚,行業至今仍處於成長階段,未來發展潛力與空間較大。2017年中國軟飲料市場規模約為837億美元,同比增長2.4%,增長穩定期。根據Euromonitor預測,到2022年中國軟飲料行業規模將達到964億美元。

從具體細分品類來看,中國碳酸飲料市場規模約為152億美元,同比增長1%;果汁飲料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29億美元,同比下降2.8%;瓶裝水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70億美元,同比增長9.5%,是我國軟飲料行業中增長最快速的細分行業;即飲咖啡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2億元,同比增長8%,是我國軟飲料行業中增長次快的細分行業;即飲茶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72億美元,同比下降2.4%;運動及能量飲料市場規模約為86億美元,同比增長2%。根據Euromonitor預測,2018-2022年中國碳酸飲料、果汁飲料、即飲茶的市場規模將與近3年規模基本持平,而瓶裝水、即飲咖啡、運動和功能飲料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全球非酒精飲料行業市場規模趨勢

健康軟飲料產品收到消費者歡迎。傳統的碳酸飲料逐漸被消費者拋棄,而健康飲料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變化,碳酸飲料市場的整體份額不斷下降。碳酸飲料巨頭的處境不容樂觀,而健康飲料如瓶裝水等則快速興起。

低熱量軟飲料產品成為消費趨勢。近幾年碳酸飲料市場受阻的情況下,碳酸飲料企業開始大力開拓開發零卡路里或低卡路里的天然甜味劑,以更好地模仿全卡路里碳酸飲料的口味。以兩大碳酸飲料巨頭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為例,百事可樂在全美範圍內推出了PepsiNext品牌,這是其旗艦品牌的人工加糖的中卡路里版。同時,還推出了人工加糖的零卡路里健怡百事可樂(Diet Pepsi)來改善其保質期。而可口可樂開始在美國的某些市場上測試其天然加糖的、低卡路里版本的雪碧(Sprite)和芬達(Fanta)飲料。雖然目前相關產品市場反應並不理想,但從長期來看,低熱量飲料產品仍將會成為市場趨勢。

特點鮮明的功能性軟飲料行業興起。運動、減肥及功能性飲料逐漸收到成效。例如,具有藥效的飲料、女性保健功能飲料、維他命飲料等將會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成為軟飲料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

2.2、行業競爭格局:美國保持高集中度,中國格局穩中有升

對比中美非酒精飲料行業競爭格局,我們發現我國CR2和CR4僅為美國的一半,

我國非酒精飲料行業仍處於成長階段,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較美國成熟市場仍然較低。

美國CR4約為55%,保持穩定

美國非酒精飲料行業龍頭企業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胡椒博士,2017年市場份額分別為21%、18%、9%、7%。CR4穩定在55%左右,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這表明美國非酒精飲料行業格局穩定且發展成熟。

中國CR4約為25%,穩中有升

中國非酒精飲料行業龍頭企業為頂新國際、養生堂、華潤集團、杭州娃哈哈,2017年市場份額分別為9.6%、6.0%、5.6%、4.1%。CR4為25%左右。這表明我國非酒精飲料行業格局逐漸形成,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和競爭力逐漸提升,行業成長性較好。

3公司分析:持續成長的龍頭企業

3.1、發展歷史概述

可口可樂公司自1886年成立以來,歷經132年發展成為碳酸飲料行業巨頭,至今已在全球非酒精飲料行業中處於領導者地位。

3.2、歷史業績:波動增長

1980-2017年可口可樂公司的業績情況處于波動上升狀態。歷經百餘年的成長與發展,可口可樂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非酒精飲料公司,在全球擁有500個飲料品牌,並能提供消費者近3900個飲品選擇。可口可樂公司雖然已是一家非常卓越的企業,但從公司近30年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情況來看,它也曾歷經危機與挑戰。

3.3不同歷史階段的挑戰與對策

通過分析公司近30年的經營業績情況,我們發現20世紀70-80年代、20世紀80-90年代、21世紀初這三個階段是公司業績劇烈波動時期。分析和研究這三個階段公司對策,有利於中國企業從中汲取有益成分不斷發展。

1929-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廣告營銷是公司命運轉折點

一方面,1930年以前,消費者習慣於在夏天購買可樂,此外其他季節成為可樂消費的淡季,特別是冬季。公司CEO 羅伯特*伍德拉夫為應對當時的經濟形勢,提出將可樂與聖誕老人形象結合進行廣告宣傳。

另一方面,20世紀30年代,正處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公司定價採取低價策略,幾美分就能買到可口可樂。可樂不貴,這對危機中的人們來說不會難以負荷,也讓危機中情緒低落的人們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可口可樂所傳遞的「快樂、分享、平等」和美國精神具有極大的相似之處,因此這一廣告營銷策略使可口可樂從簡單的商品上升為美式生活的代表。這促使消費者對可口可樂的認可度和忠誠度提升,可口可樂深深植入美國消費者內心,已成為美國人民的一種信仰和生活方式。

二戰期間:可口可樂成為美國的軍需物資

在鞏固美國本土市場之後,可口可樂公司將視野放眼海外市場。公司CEO羅伯特*伍德拉夫利用看是 「糟糕」 的時機,開啟海外擴張之路。

伍德拉夫通過自下而上分發廣告冊子的輿論宣傳傳達前線戰士對可口可樂的需求和心聲。此外,他還頻繁召開記者會、邀請戰士家屬以及國防部領導們到現場進行激情演講來推銷可口可樂,對可樂進行大力宣傳。通過伍德拉夫的努力,可口可樂公司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政府協助公司在美軍駐紮地設立工廠,軍隊消費可樂飲料超過50億瓶。由於公司的到國家的支持,可口可樂公司於二戰期間在海外建廠64家,公司將其業務順利擴張到海外。

通過伍德拉夫的一系列努力,不僅讓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在美本土站穩腳跟,同時也讓公司在二戰世紀進入國際市場,讓可口可樂成為美國的代名詞,為日後發展奠定強有利的基礎。

20世紀50-60年代:在艱難中求索

一方面,二戰結束後的通脹給可口可樂公司帶來許多隱憂。交通運輸、能源、瓶子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成本的穩步上升,導致瓶裝商最終放棄五美分價格。伍德拉夫堅持原價並輸掉價格戰的事件導致了可口可樂公司股票首次出現下跌,其個人領導能力也受到質疑。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在崛起。從可口可樂辭職的阿爾弗雷德 斯蒂爾加競爭公司入百事可樂,其一系列戰略大調整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不足五年,可口可樂在世界範圍內的領先優勢從5:1下降到3:1,與此同時,「百事可樂的國內市場份額則從21%上升到了35%。對手的成功也間接造成了可口可樂公司的業績下滑,兩家公司多細分市場上的競爭關係在之後一直持續。

健康問題的周期性出現也成為影響可口可樂發展的持續性因素。此外,在二戰結束後,變化多端的國內政治環境,種族,性別,人權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對可口可樂的管理策略和發展戰略均造成影響。可口可樂公司迎難而上,最終取得佳績。

20世紀70-80年代:經濟滯脹期公司海外業務分散風險

由於公司在過去的歷史時期已經開始開外擴張,經過不斷創新和發展公司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雖然美國滯脹對美國本土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且美國民眾生活遭受重創,但是對可口可樂公司來說,由於其全球分銷網路的完善以及海外市場的布局,在經濟滯脹期間,公司的可樂銷量仍然保持持續增長。

可口可樂公司布局海外業務歷史需追溯至二戰結束前夕。1950年年末,可口可樂公司開展了同多個國家的業務。海外業務在之後的時間內一直為公司提供利潤和活力。1976年,可口可樂的CEO 保羅 奧斯汀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的軟飲料消費已經飽和,可口可樂的最大銷售量增長將來自國際市場。至1982年,國際市場的銷售量占可口可樂全部軟飲料產量的62%,1980年年底,公司在接近60億美元銷售額的基礎上贏得利潤4.22億美元, 是1962年的近10倍,其中65%的利潤來源於海外部門。

新秀郭思達1980年上任後,通過回歸經典配方,推出健怡可樂,利用「可口可樂等同於美國文化」這一無形資產營銷等措施,取得良好成效。在經營管理方面,公司明確盈利目標,重視利潤率,資產負債表穩健以及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在公司內部積累大量現金,大舉收購瓶裝廠股權,與此同時進軍影視業。此外,可口可樂公司繼續在全球範圍內貫徹強勢推進戰略,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至1996年年底,可口可樂公司銷售量佔據了海外軟飲料市場的一半以上。1986年公司年平均純利潤率達到10%,股價上升至120美元,公司在經歷20世紀七十年代的遲緩發展後重新恢復活力。

20世紀末及21世紀初期:世紀末危機

20世紀末期,由於可口可樂公司80%的利潤來自於海外市場,世界範圍內的美元升值對公司盈利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全球經濟跌入低谷,可口可樂的銷量和利潤均下降。此外,受健康觀念普及影響,碳酸飲料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可口可樂公司在非碳酸飲料行業的遲緩動作,大量裁員等一系列舉措一度使得公司陷入困境。

此外,雪上加霜的是可口可樂公司歐洲公司遭遇的可樂安全恐慌。1999年比利時和法國多人在引用可口可樂之後中毒。這是可口可樂公司歷史上罕見的重大危機。這一危機使得公司1999年表現大幅下滑,凈利潤率同比下降31%,市場佔有率下滑,公司總損失達1.3億萬美元,全球裁員5200人,董事長兼CEO道格拉斯*伊維斯特被迫辭職,公司形象嚴重受損。公司耗費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才從這次打擊中恢復。

2009年以來:業績雖降,但企業 「護城河」 仍在

受本土和國際碳酸飲料市場萎縮影響,自2009年以來近十年內,可口可樂公司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略有下降。

2017年收入及利潤下降幅度較大,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5.4%,毛利潤同比下降12.8%,凈利潤同比下降80.9%。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公司商業模式調整;二是,公司業務機構調整,即併購和拆分;三是,匯兌損失。

公司併購和拆分的組織結構調整是公司2017年來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對比2016和2017年收入變動情況來看:2017年公司整體零售基本持平,產品結構和價格提升帶來了3%的增長,除亞太地區外,其他地區的產品結構和零售均價基本都趨於提升;匯兌損失為1%;在併購和拆分上,整體損失17%,主要是由於對裝瓶廠商投資,損失48%。

另一方面,對比2015年和2016年收入同比變動情況來看:我們發現併購和拆分是公司2016年收入變動的主要原因。2016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6%,而損失掉的部分主要來自裝瓶廠商的結構調整為-13%;此外,2016年匯兌損失為3%。這兩項變動是導致公司2016年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2016年公司的整體零售相對2015年上升3%,銷量上升1%,這說明公司的產品結構、價格、銷量對公司收入是正增長的貢獻,持續經營能力較好。

近年來,由於消費者對軟飲料的需求品類不斷豐富和變化,公司為應對這種變化,不斷進行買入新品牌填充公司產品線,同時適時賣出價值較低的品牌和產品線。根據公司2017年年報,我們發現公司已開始直接控制生產成品飲料的裝罐廠商。

此外,近三年公司的併購和出售項目較多,並進行結構調整,有較大變動及改革,未來盈利能力可期。

4公司歷史股價變動情況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實際GDP同比增長走勢情況來看,在美國實際GDP增速波動較大的四個時期,公司的收入、收盤價以及PE的也有較明顯波動。

近40年來,可口可樂公司收入穩步上升,市值和盈利不斷向更大規模發展。從1980到2017年,可口可樂公司股價上漲177倍(已根據分紅調整),複合年化收益率(名義)高達15% 。

1980年至今,公司估值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980年至1994年:在此期間可口可樂公司經營業績平穩上升,公司市場反映良好,此期間PE從3.7倍逐步增長為15.3倍,PB從0.73倍逐步增至7.4倍,股價從0.26美元穩步增至7.56美元。

1995年至2007年:公司股價處于震盪期,PE和PB也有較大波動。1995年後股價水平較之前有較大提高(平均增幅大於8美元每股,百分比大於100%),其中2000年受可口可樂公關危機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毛利潤下降,公司PE出現非正常大幅上升。2000年後,公司股價呈U行走勢並於2007年到達22.4美元新高,PE和PB總體震蕩下行。

2008年至今:2008年受次貸危機影響,當年可口可樂公司收入和利潤水平小幅下降,股價下跌,股市估值水平總體降低,公司PE和PB應聲下跌。2009年及以後,公司股價,PE和PB一路上升,至2017年末達到歷史較高水平。

目前可口可樂公司估值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從行業平均水平看,選取美股中市值排名前5位的軟飲料公司對比,可發現可口可樂公司除市盈率較高外,其餘估值指標(包括PB,EV/EBIT,EV/EBITDA)均處於行業合理區間。由於可口可樂為行業龍頭公司,溢價能力較強。

5對中國非酒精飲料企業的借鑒之處

通過研究和分析美國非酒精飲料行業和龍頭企業可口可樂公司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趨勢,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中國非酒精飲料行業的發展階段和未來趨勢,同時我國龍頭企業可以在借鑒國外龍頭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模式的調整的同時,結合中國消費者特點,調整發展戰略進行更好的發展。

5.1公司持續發展的戰略

可口可樂公司的戰略一直傳承延續,針對不同的歷史階段和具體問題靈活調整和轉變。近百年來,公司的主要戰略如下:

多元化產品戰略。回顧可口可樂公司歷史,我們發現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產品多元化戰略,並在20世紀60年代加速多元化。同時,針對消費者的肥胖等健康問題,公司推出了健怡可樂等產品。時至今日,公司已經成為集碳酸飲料、果汁、即飲咖啡、即飲茶、水飲料、運動及功能性飲料的多元化產品線的企業。

全球化布局戰略。1906年公司可樂業務走出美國本土進入美國鄰國銷售,此後公司不斷加速其在海外市場的銷售,1957年公司在美國境外銷售額占公司銷售總額的33%。至今公司已經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和銷售。

完善的渠道分銷網路。公司主要產品業務包括直接零售和銷售濃縮液給瓶裝生產商。伴隨著公司全球化的戰略布局,公司開始在海外與裝瓶廠商建立聯繫和合作關係。自1912年起,公司在菲律賓展開裝瓶廠商合作關係,至今公司已經在全球布局全球裝瓶廠商。

大量及大範圍的廣告宣傳投入戰略。公司與各類知名體育比賽,遊樂園、影視作品、廣播電台等媒體進行廣告宣傳。二戰期間可口可樂公司是部隊特供飲品,使消費者對可口可樂的印象根深蒂固。通過加大對產品的廣告宣傳力度,在不同歷史階段加入不同元素的宣傳主題和特點,將產品植入消費者內心,增加產品忠誠度和滲透力。

5.2、公司經營模式調整

消費者行為變遷一直存在。消費者對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飲料需求從未減弱。碳酸飲料行業已經相當長時間不再增長,並且面臨下滑壓力,可口可樂則一直在通過不斷擴大非汽水產品業務來對沖這一不利變化。

為有效應對不斷變動的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公司不斷調整經營模式:

擴大消費者範圍:顧客選擇。從新界定產品市場定位,把「飲料」概念擴大,包括果汁、咖啡、茶等。

成為價值鏈的管理者:價值獲得不局限於現有業務領域,從銷售濃縮液給裝瓶到零售等高附加值的領域拓展。

對銷售渠道進行重組:戰略控制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改造與裝瓶商的關係,加強對瓶裝商的控制:

§收購瓶裝商的部分股權、回購特許經營權、向有能力的瓶裝商出售濃縮液。

§對裝瓶商進行投資和現代化改造,協助對主要客戶進行市場營銷。

§引導裝瓶商進入高利潤領域,使其經營更有效。

§對新的裝瓶商和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去報其能配合公司的增長戰略。

關鍵業務的確定和拓展:範圍界定

§強調低成本的銷售渠道建設策略,加大在高利潤銷售場所的銷售規模,大力發展自助消費。

§建立全球化的戰略同盟:麥當勞、迪士尼。

§進軍國外市場,努力試試當地化戰略。

§加快產品系列的開發。

進軍國際市場。進軍國際市場所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市場的不連續性問題。所以跨國企業所遇到的關鍵問題就是歸屬地問題。公司目前已經與東歐、西歐、拉丁美洲、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建立了強大的骨幹裝瓶商的網路。從追求市場份額轉變成為努力增加股東的價值。公司收購部分裝瓶商之後,主要問題是:擴大了公司的資產規模,影響了股東收益。因此公司的應對措施是對收購的裝瓶商是控股,公司持股49%,其餘51%由上市公司開發。

6結語

中國經濟不斷發展,未來的發展會更加顯著。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非酒精飲料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行業空間將會進一步上升。我國非酒精飲料行業的整體情況和其細分行業的大力發展將促使行業內龍頭企業不斷成長壯大。我們認為,我國龍頭企業通過學習和借鑒全球龍頭企業的成長經驗和發展策略,這為我國非酒精飲料行業也誕生偉大的公司提供了指導意義。

風險提示:消費者偏好轉變風險、行業發展不達預期、全球經濟變化風險

註:文中報告依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自媒體信息披露與重要聲明

使用本研究報告的風險提示及法律聲明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戶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戶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並不對使用本報告所包含的材料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相關的其他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後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說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於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後回報的預示。我們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所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回報預測可能是基於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地影響所預測的回報。

本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權利。除非另有書面顯示,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權均屬本公司。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轉載責任。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

投資評級說明

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分為股票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說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後的12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500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基準。

行業評級:推薦-相對表現優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中性-相對表現與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持平;迴避-相對表現弱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

股票評級:買入-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大於15%;審慎增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15%之間;中性-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小於-5%;無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台所載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平台內容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使用,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或轉載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許可權,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平台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不是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發布觀點不代表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為準。本平台所載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平台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憶東策略世界 的精彩文章:

Facebook:社交巨頭——海外核心資產啟示錄系列

TAG:張憶東策略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