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Dying to survive

《我不是葯神》:Dying to survive

離開場還有15分鐘,決定還是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換衣服、穿鞋、飛奔出門、狂蹬自行車、等電梯、取票,終於趕在開場前1分鐘到達座位。現在回想起來,這一頓折騰是值得的。

相對於「我不是葯神」這個名字,我更喜歡「Dying tosurvive」這個叫法,飽含著拚死掙扎求生存的意味。

01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開場的印度音樂帶著阿米爾·汗的味道撲面而來,可是開場的程勇卻絲毫沒有阿米爾·汗的氣質,開個賣保健品的小店,交不起房租,甚至毆打懷孕的前妻。缺錢到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開始從印度走私仿製葯,目的是為了賺錢。收穫巨額利潤後,一度因恐受刑罰,洗手不幹,後因呂受益的死受刺激,開始回饋社會。

以前很不屑「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樣的話,可是倘若程勇還是那個連房租都交不起的屌絲,他何來的能力和意識去無償甚至倒貼給病人提供救命葯呢,電影里賣假藥的那個人說了一句,這世上最大的病,是窮病。窮了連獨善其身都不能做到,更不用提兼濟天下了。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終究只是個理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才是赤裸裸的現實。

說什麼好呢,唯有儘力多掙錢,才能獲得更多的自由,才能為更多的人謀福利,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02「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希望」

這部電影里,給我最大震撼的是王傳君飾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對王傳君的印象還停留在《愛情公寓》里蠢萌的關穀神奇,沒想到他竟然演的這麼好。

給我印象最深的鏡頭,一是程勇說不再販賣仿製葯讓他滾的時候,他的嘴角由上揚變為下撇,笑臉瞬間變成哭臉,我想我一輩子不會忘記那種表情,不會忘記那種由希望轉為絕望的眼神。二是接受清創時,他咬住毛巾,嚎叫,一個大男人那樣撕心裂肺的叫喊,真的讓人心疼心碎。然後就是他的橘子,那個黃燦燦的橘子和他的氣息奄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苦澀的味道迎面襲來。最終,病痛徹底打垮了他,他拋下了深愛的妻子和兒子,自殺。

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有希望,有病身體就垮了,喪失希望精神也垮了。

03 「變好的代價」

程勇在法庭上陳述時說,「我犯了法,該怎麼判就怎麼判,看著這些病人,我心裡難過,他們吃不起這些天價葯,他們只能等死,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到吧」,影片最後字幕上顯示,治療白血病的這種葯已被納入醫保。

突然想起譚嗣同的一段話:「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社會的進步,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是血的代價。弊病的祛除,往往陷入「吃一塹才能長一智」的怪圈。什麼時候能夠防患於未然?什麼時候決心改革不以發生重大事故為前提?

我想這需要公民意識的覺醒,需要「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民,都與我有關」的公共精神。這部電影做出了重要的嘗試,像韓國的《熔爐》,像印度的《真相訪談》,用電影來喚醒公眾對社會事件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希望這樣的電影越來越多,希望這樣的嘗試越來越普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鬥的阿黎 的精彩文章:

TAG:戰鬥的阿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