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讓不同世代分享工作智慧的四種方法

讓不同世代分享工作智慧的四種方法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奇普·康利

「這個世界比你認為的更具有可塑性,它等著你去把它錘打成形……你得到的學位,就是這樣的一把鈍器。你要帶著它迎向世界,打造出一些名堂。」波諾(Bono),知名搖滾樂團U2主唱,在2004年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畢業演說上這樣說。

現在,正是發表、引用、讚揚、評論畢業演說的季節。不是每位演講人都能博得滿堂彩,但他們全都有相同的目標:傳授智慧,願它能啟發下一代。

問問自己:最近一次有人真正讓你「有些長進」,是什麼時候?那些內容真的能引起你的注意、開啟你的想像力、讓你哭或讓你笑,或是讓你又哭又笑?有哪一次談話真的能啟發你,讓你「求知若渴,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一如喬布斯在他那場著名的斯坦福大學畢業演講里引用的這句話?但願你的答案不是在很久以前的大學畢業典禮上。

全美有數百萬人會上網聽勵志演說、參加研討會、僱用教練,但他們通常不會在自己的工作場所尋求智慧。然而,辦公室不乏人生的智慧。當今的職場,有五個世代並存共事,過去從來不曾有這種機會,能讓人從如此多元的經驗中學習。但職場不一定有明顯的管道,供大家相互學習和交流。尤其是世代之間壁壘分明,年長和年輕的員工,各自埋藏自己的智慧。

我們需要跨世代分享智慧的新管道。

演說是一種方式,但我認為企業可以創造更多途徑,以鼓勵、促進智慧的交流。要讓人們在日常工作中分享工作智慧,你可以採取以下做法:

在早晨過半時安排心得座談。每一天都提供一個平台,讓一名員工分享他們的心得、學習或觀點。我最近有幸在捷步(Zappos)的全體員工大會上演說,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第一線員工會主動站出來,訴說自己的成功故事和失敗經歷。為什麼不設立類似的每周或每月平台,在早晨過半時,給大家一些鼓勵和啟發?或者,安排團隊每日小聚,讓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當天的工作重點?又或者,在例行團隊會議的最後,請一位團隊成員分享過去幾周的最新收穫?

Zappos是美國一家服裝和鞋類商品在線零售商,成立於1999年,2009年被亞馬遜以12億美元收購,現作為亞馬遜旗下的獨立品牌運作。

表揚你的「智慧員工」。你可能知道有一些很有智慧的員工,他們為組織默默付出無形生產力。何不點名公開表揚他們,讓他們可以與公司內更多人分享智慧?你或許可以在員工滿意度調查里加入以下問題:「除了你的直屬主管或團隊成員,你會向公司里的哪些人請教?」或是:「誰是公司里的智慧楷模?」一旦你知道公司的內部諮詢對象是誰,就能開始規劃如何善用他們的智慧。例如,何不讓你的智慧員工投入20%的時間,擔任公司的內部教練?

成立相互指導計劃。要在世代間建立起橋樑,最有效的方法,是將跨世代交流融入企業的價值觀、文化和流程里。我發現,「相互指導」能加速整體組織的智慧交流。所謂的相互指導,是指我向千禧世代學習某個主題,而他們向我學習另一個主題。企業培養這種關係的一個可行做法,是為新進人員指派「新人的好夥伴」(他們可能與新人屬於不同世代),負責指導新人。

創建以智慧分享為核心的員工資源團體(Employee Resource Group, ERG)。 Airbnb內部的許多Wisdom@Airbnb小組,就發展出很好的關係和支持力量。只要是四十歲以上、致力打造年齡親善工作場所的員工,都可以加入這些小組。《財富》雜誌五百大公司約90%設有ERG,但只有很少數公司專門為年長員工設立親善小組(affinity group)。凝聚你的「現代長者」,能協助你和他們善用他們的組織智慧和洞見。

「如果幸運的話,我們人生在世的歲月大約是三萬個日子……相信我……唯有智慧,能讓我們從整體觀點來看待所有無可避免的挫敗、拒絕、失望和心碎。」──《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創辦人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2015年在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如是說。

2017年,我很榮幸受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邀請(Stephen M. Ross School of Business),在一萬多人面前發表畢業演說。在準備講稿時,我研讀了公共電視台詳盡的畢業演說評析,其中的演說最遠可追溯到1774年。我設法在演說內容里,納入我注意到的一些共同主題,如謙卑、幽默和志在改變世界的崇高理想。我也提出三個問題,請大學生、研究生和他們的家人深思:

給學生:「我可以提供哪些世界一流的技能?」培養這些技能,可以帶領你找到你的志業。

給領導人:「我要如何支持我領導的那些人,讓他們在這家公司完成一生最卓越的工作?」協助你的員工確認他們需要哪些資源,才能蓬勃發展,讓他們肩負起創造組織和個人解決方案的責任。

給所有人:「我要如何把恐懼轉化為好奇心?」採用成長心態,而非固定心態,能讓你看到更多選擇,這樣有助於你減輕壓力和焦慮,並提高你的復原力。

想想要如何讓你的公司把智慧融入組織體制,並善用那些智慧,再加上創意和創新,以帶來更大的啟發與更好的成就。

(作者是經驗豐富的餐飲旅館業CEO,擔任Airbnb住房與領導策略顧問,著有《工作的智慧:現代長者的修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解謎由盛而衰的余東旋家族
義大利木桶製造商Garbellotto:243年的傳統讓木桶更加芳香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