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則天為何要在九月初九當皇帝?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為何要在九月初九當皇帝?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為何要在九月初九當皇帝?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李世民最初對她也非常寵愛,賜名「武媚」,宮人皆稱「武媚娘」。不久,她就被唐太宗冷落到了一邊。以致於武則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唐太宗的兒子李治建立了秘密不倫感情。

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氣。二十七歲時產下長女,據《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的長女出生後才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她就親手把女兒給殺死了。唐高宗大為震怒,於是起了廢掉王皇后的念頭。

當時朝廷以國舅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的政策,因此使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這時已經企圖借「廢王立武」政策重振皇權和朝綱,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唐高宗政治上銳意進取的「盟友」。

在武則天的謀劃和支持下,唐高宗重賞第一個明確支持「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讓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於是,便紛紛轉向支持立武則天為後,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擁武派」,打破了原來元老大臣勢力獨大的鐵板一塊的局面,後來元老大臣中的李勣也默許了唐高宗「廢王立武」的政策。

於是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隨後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並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同時為高宗出謀劃策,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等一幫元老大臣,最後除掉了三朝元老長孫無忌。至此,唐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初患風疾,開始讓武則天處理部分政務。從此,武則天參與朝政,處事都符合唐高宗旨意。在此期間,出於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朝政處理得十分順利,特別是在隋末唐初屢屢受挫的高麗戰場,自顯慶五年後頻頻告捷,唐朝疆域也得到迅速的擴大。

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賢為太子,不久武則天又借故將其廢黜,立三李顯為太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唐高宗駕崩,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改元嗣聖,冊封武則天為皇太后。

第二年,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武則天臨朝稱制,從此武則天開始了真正獨斷朝綱的時代。同年九月,徐敬業在揚州會聚了十萬人馬,發動了一場針對武則天的叛亂,武則天派遣三十萬大軍迅速平定了叛亂;與此同時武則天誅殺了顧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對派。她還設計逼反李唐宗室,藉機大開殺戒;掃除稱帝的障礙。為了打擊潛在的對武則天不滿的人,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武則天開始獎勵告密之人,任用酷吏。

在打擊反對派的同時,武則天還造祥瑞,建明堂,並在佛教經典《大雲經》中找到了女人稱帝的依據,為自己稱帝大造輿論。垂拱四年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號「聖母神皇」,向稱帝試探性地邁出了一步。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這年重陽節,武則天廢睿宗李旦,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東都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武則天以六十七歲的高齡君臨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

武則天去世後,在唐朝京師長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之上的陵墓前留下了一塊「無字碑」。自古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多少人為了留名,費盡心機自己樹碑立傳。那無處不見的墓志銘,可謂應有盡有。但是,一代女皇的墓碑竟然沒有刻一個字,這讓無數的後人產生無盡的猜想。也許是這位千年前的一代女皇,當初就有一點「自知之明」,所以她為自己立下了這塊「無字碑」。她想用無字的空白,留給後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讓歷史去填寫自己的功過是非。如今,這塊「無字碑」依然站立在梁山之上,默默地訴說這位一代女皇的千秋功罪,訴說千年前的那段血與火、情與欲的滄桑歲月。

武則天手下有哪些酷吏?越是專制社會,越喜歡攻訐告密者;越是君主獨裁,越喜歡任用酷吏。藉以排斥異己,打擊政敵,維護皇帝威權,漢、唐無不如此。而到了武則天的大周時期,酷吏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些朝廷的鷹犬和高級打手們為了效忠主子,狐假虎威,大興冤獄,為羅致罪名無所不用其極,創造性的發明了許多令人談之色變、觸目驚心的酷刑,中國古代在刑具方面的發明蔚蔚大觀,似可居世界之首,那一幅幅血淋淋的人間地獄圖讓人膽戰心驚。這些牛頭馬面、權勢熏天的酷吏們都發明了哪些酷刑?天縱睿智的武則天又為何會寵信酷吏,實行白色恐怖,搞得天下人人自危呢?

刑部侍郎周興,即「請君入甕」的主人公,這個人把所有的聰明才智全都用在了發明刑具方面,為了逼供,他別具匠心的發明了「定百脈」、「喘不得」、「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十大駭人聽聞的刑具,可謂整人有術,這些刑具雖然現在已經不可考了,但僅名稱想來就已經讓人魂飛魄散,時人稱其為「牛頭阿婆」。他曾經公開對人說,但凡被告之人,都稱自己冤枉,然只要你肯下功夫,沒有人不認罪伏法的,嚴刑峻法之下,誰敢多言?周興眼裡只有君主,然聰明的武則天最終成全了他的死心塌地,讓他成為了苛刑峻法之下民憤極大的替罪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等到周興把武則天眼中的大唐群臣釘子戶拔得差不多了,做為酷吏的末日也就到了,周興聰明反被聰明誤,被自己發明的「請君入甕」法撂倒了,後因得罪之人太多,流放嶺南時被仇家千刀萬剮所虐殺。

大周時期,但凡酷吏總是能夠得到武則天的信任,也是最為官運亨通,平步青雲的一個特殊階層,所以人人效仿,爭先恐後的獲取武則天的歡心。御史侯思止本來只是一個賣餅子的小商販,按照官場規定,就算是有了功名也只能授為五品官員,但此人居然敢於在朝廷之上當著武則天的面公然要官,請求做監察御史一職,武則天說「老周愛卿呀,你不識字,咋做呢?」周商販恬不知恥的回答:「獬豸(音謝志,古代一種能識善惡忠奸的神獸)也不識字,只要能為陛下識別忠奸,我不怕得罪任何人,識不識字又有什麼關係呢?」,武則天一聽,大喜,這又是大周朝一隻聽話的吧兒狗,於是,趕緊把御史一職拱手相贈。這個姓周的傢伙上台以後,大興冤獄,製造了大周朝無數的冤假錯案,因為不識字,每次審訊犯人時,就告訴囚犯,你不必書寫供詞,只要給我認罪伏法即可,否則就把你交給來俊臣,或者孟青棒,讓他倆收拾你(此二人皆為名聞一時的酷吏)。就是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居然能夠得到武則天青睞,不過,此人最後還是因為貪贓枉法而被主子爺(爺還是婆呢,難煞俺了)武則天斬首示眾。

上行下效,大周朝的地方官員也都任用了一些酷虐之人,如瀛州刺史獨孤庄,此公以嗜血和兇殘聞名,有一次,他的手下抓住了一個盜匪,他以計誘之,說你小子要是一個勇士,就敢作敢當,如實把同夥招供出來,我就可以放了你。此匪竹筒倒豆子,全招了。手下的官員們都以為獨孤庄必定會踐行諾言放了此人。卻不料,這位爺臉色一變,對盜匪說道,你不是勇士嗎?豈不聞「勇士鉤下死」這一古語,我今天就成全你。說完讓手下取一鐵鉤來,此鉤長約一丈,鉤鋒銳利,然後將此人倒掛於大樹上,用鐵鉤勾住其腦,讓壯士以繩索拽之,頓時腦漿四溢,慘不忍睹,這位魔王還洋洋得意的詢問手下,這項發明如何?手下馬屁山響。獨孤庄還有一個嗜好,喜歡吃人肉,手下但凡有奴婢死去,他必派人前往割其肋下之肉以供食用。當時還有一個邊防軍將領叫做張仁亶的,也好酷殺。有一次一個突厥人跑來投奔他,老張先作檄文大罵突厥首領,然後把此文用鋒利的小刀刻在來人後背上,以火炙之,此人疼痛難耐,日夜號哭,老張還將此人送還突厥大首領,突厥人深以為恥,以此酷虐小把戲,激怒突厥人,看來老張腦子裡不只有水,還有腫瘤。

武則天為什麼要實行白色恐怖,為什麼會寵信這些酷吏?因為她深深知道,做為一個女人,做為李唐王朝曾經一個為人婦為人妻者,她的地位其實岌岌可危,在正統朝臣眼裡,她只是一個僭位者,她的承繼大統在旁人看來有奪取李唐江山的嫌疑,朝野上下人心不服,無論是當時的還是以後的政治對手都還很多,她不能容忍這些反對勢力的存在,她需要人人自危,需要為虎作倀者把恐怖的高壓政策進行到底,讓反對派在戰戰兢兢中難以自保,並逐漸向她靠攏,她太需要在這張劍拔弩張的氣氛中營造她的權威和地位了,而一旦宿敵廓清,她又顯現出她的精明來,於是諉過這些酷吏,毫不猶豫的將這些天怨人怒的酷吏們一腳踢開,她的馭下之術得心應手,而倒霉的則是那些昔日呼風喚雨,飛揚跋扈的狗腿子們。於是,武周朝的酷吏們諸如周興、來俊臣、丘神績、索元禮、侯思止、萬國俊等等,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最後全都死得很慘,所謂「積惡之家殃有餘」,這也算是冥冥中的一種報應了。

名人介紹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

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如意娘》原文翻譯及賞析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思念後果,身體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注釋

⑴看朱成碧:朱,紅色;碧,青綠色。看朱成碧,把紅色看成綠色。

⑵思紛紛:思緒紛亂。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⑷比來:近來

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烏棲曲》。芙蓉為帶石榴裙。本意是指紅色裙子,轉意指女性美妙的風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說。

【作品鑒賞】

《如意娘》朱碧兩種反差極大的顏色,構成了強烈的感情的冷暖對照

《如意娘》一詩極寫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傳達出多層次多方位的複雜情緒。首句看朱成碧思紛紛賦比興兼具,有多重含意。一來明寫抒情主人公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梁王僧孺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為此句所本。

正是心亂眼花使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來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見花紅褪盡,枝頭只剩下綠葉。三來借喻自己隻身獨處,花紅葉綠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紅顏薄命,由昔日歡聚的幸福墜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兩種反差極大的顏色,構成了強烈的感情的冷暖對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綠觸目傷懷,引起思慮萬千。

《如意娘》寫得曲折有致,較好地融合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

憔悴支離為憶君一句直抒胸臆。從外表寫入內心,盡言思婦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這兩行詩輾轉寫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緒的流向較為單一。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節奏和韻律再現詩的主題: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執著、決然、不掩飾、不造作的獨特形象躍然紙上。這兩句是全詩的高潮,它豐富了詩歌的情緒構成。不信句訴說著斷腸的相思,也隱含著相思的無可奈何,相思的難以喻說。《如意娘》寫得曲折有致,較好地融合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

【名家點評】

鍾惺《名媛詩歸》卷九評曰:看朱成碧四字本奇, 然尤覺患。 思紛紛三字,憒亂顛倒得無可奈何。老狐媚甚,不媚不惡。[7] 謝棒 《四溟詩話》說: 凡起句當如曝竹, 驟響易徹 , 結句當如撞鐘, 清音有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360網 的精彩文章:

李白和杜甫都關心哪些婦女問題?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李世民為何拿女兒試探55歲的尉遲敬德?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TAG:語文360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