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軍事衛星通信未來的關鍵在「終端」

軍事衛星通信未來的關鍵在「終端」

提示:所謂的「行業」是指「壟斷行業」。限於國防安全的考慮,大部分軍工行業參與人數極其有限,難以形成充分的競爭,獲得「業界第三」的美譽僅僅是因為遊戲玩家只有三名——這就是傳說中的「躺」贏(本文共1506個字,閱讀約需5分鐘)

正文(據spacenews網站消息編譯)

近年來,美國軍方對基於衛星的全球通信、視頻會議和無人機直播等業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而這些服務需要大量額外的衛星帶寬為基礎。為此,五角大樓開展了一項歷時18個月的研究,負責該項目的國防部官員Norman Yarbrough透露說,研究報告已於上周出版,他認為,「這是商用衛星服務軍方市場的好機會」。

向軍方提供衛星帶寬的服務運營商主要有ViaSat、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國際電信衛星組織、SES和ECHOSTAR。就目前民用衛星通信市場的現狀而言,現有的高性能衛星有足夠的能力向軍方提供低價優質的服務,並且,未來幾年大量發射的「互聯網衛星星座」將會提供更多選擇和更低的價格。

對於五角大樓出爐的這份報告,衛星運營商們似乎興趣不足。他們認為阻礙軍民融合的關鍵就在於兼容性——現有的軍用終端,無法兼容現代衛星通信技術——國防部庫存了約17000個寬頻衛星通信終端,限于軍事裝備升級的成本和複雜性,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更新換代的任務。

為了解決兼容性問題,美國空軍計劃花費1000萬美元研發一款「調製解調適配器」。目前,軍方在寬頻衛星通信領域主要使用四個工作頻段:Ka、Ku、C和X,當軍用終端裝上了這款適配器後,就具備了在商業網路和軍用網路之間自由切換的能力,能夠享受類似手機那種無縫的多波段連接服務。

然而,調製解調適配器並非萬能,很多老舊的軍用接收機根本無法升級,並且也沒有相應的資金提供支持。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政府服務高級副總裁Rebecca Cowen-Hirsch全程參與了五角大樓的寬頻研究,她認為:商用衛星服務的瓶頸在於終端,將來的行業趨勢是「終端模塊化」。

據了解,多數軍用終端屬於高度訂製產品,難以升級,其運營成本占軍用衛星通信費用支出的70%,然而,終端價值僅占運營商整體服務報價的10%左右。

長期以來,衛星終端設備的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現有的軍用終端無法享受新型衛星提供的服務。國防部代理副首席信息官Brian Temple舉例說:海軍發射了五顆新的MUOS窄帶通信衛星,可是大多數船隻由於缺少相應終端而無法訪問它們;GPS有20顆已經升級過的衛星,但大量的用戶依然無法享受到高質量的衛星信號。

Temple認為:理想的衛星通信設備應該具有漫遊能力,可以享用所在區域任意運營商提供的服務,硬體終端同時應該具備在線升級能力,可以大大縮短設備更新換代的時間。

短評

通過這條新聞,我們知道,不安於現狀的美軍正計劃從民用衛星運營商處挖掘全球軍事競爭力,無奈的是終端設備的兼容性成了令人頭疼的大問題。

這裡就有一個疑問:軍工技術不是一向都自詡為「行業頂尖」嗎,怎麼會放下身段覬覦民用技術呢?

注意:所謂的「行業」是指「壟斷行業」。限於國防安全的考慮,大部分軍工行業參與人數極其有限,難以形成充分的競爭,獲得「業界第三」的美譽僅僅是因為遊戲玩家只有三名——這就是傳說中的「躺」贏。

在意識到近親繁殖的危害後,美國國防部自然就萌發了借種民間資本的念頭,然而「國防安全」無疑是阻礙資本入局的最大門檻。如果說SpaceX對NASA的全面超越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那麼特朗普政府掛牌出售國際空間站的「驚人之舉」簡直就是撕掉了印有「國防安全」字樣的這最後一塊遮羞布——連國際空間站這麼「高精尖」的航天科技都能邀請普通百姓來合夥經營,美國人到底有沒有國家安全的底線意識?!

反觀國內,其現狀與國外大同小異,火箭大炮、戰機航母等國之重器自不必說,試就後勤保障設問一二:

如果說軍用鞋服製造的黑科技已然遙遙領先業界同行,是什麼打擊了先進科技競逐市場、搏擊商海的信心?

如果說李寧們可以給前線將士們提供更好的穿著體驗,又是什麼阻礙了這些民營企業家報效國防的赤誠之心?

END

分享優質資訊,點贊航天未來。

分享優質資訊,點贊航天未來。

分享優質資訊,點贊航天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話說,為什麼做這個營銷推廣的平台以及小程序的重要性
王寶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