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兩代皇帝打下一個省,他繼位後讓其獨立為一國,後世好評不斷

大明兩代皇帝打下一個省,他繼位後讓其獨立為一國,後世好評不斷

自朱棣發動「靖難」,奪了侄兒的皇位後,便一改太祖對邊疆各族和外國以防範為主的策略,同時在南北頻繁用兵。終永樂一朝,邊疆戰事從未停息過。

大明兩代皇帝打下一個省,他繼位後讓其獨立為一國,後世好評不斷

安南自古是中國的藩屬國,永樂四年(1404年),明成祖借安南內部爭奪政權之機,以恢復陳氏王朝為名,開始出兵安南。並於永樂五年(1407年)撤銷安南王國,改設交趾省,設都察使、布政使、按察使三司,將其劃入大明的版圖。

交趾改為大明的省後,並不服從明廷的統治,經常舉兵反對明朝。為此,明朝又幾度派兵鎮壓。成祖死後,交趾的局勢更加不穩,明朝屢次用兵,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明人王世貞在《鳳州筆記》中記載:「中國的將士、戰馬、物資幾十萬,僅運費一項開支就達上千萬兩,雖得城三百餘座,卻無尺寸之利。」

大明兩代皇帝打下一個省,他繼位後讓其獨立為一國,後世好評不斷

可以說,明朝在永樂時期,出兵交趾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舉措。仁宗即位後,鑒於蒙古勢力已經受到削弱,重新接受韃靼阿魯台和兀良哈三衛的朝貢,在北邊採取了守勢。但是,南邊的戰事卻讓明朝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欲罷不能。

宣宗即位後,決心要儘快從這個戰爭泥潭中解脫出來,他剛一即位,就對閣臣表示,要使交趾「自為一國」,他不顧「委棄祖業」的責難,決心在兩三年之內結束這場徒勞無益的戰爭。

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宣宗命令王通為總兵官,意在以戰迫和。當時,朝中很多大臣反對宣宗,認為成祖、仁宗兩位皇帝創業艱難,放棄交趾無疑於放棄國土,背叛祖宗。

大明兩代皇帝打下一個省,他繼位後讓其獨立為一國,後世好評不斷

大臣給宣宗戴上這頂高帽,倒不是要嚇唬他,按常理來說這個調子定得很有依據。不過,宣宗堅決不聽。當年五月,宣宗在文華殿召見了夏原吉、楊士奇等重臣,對他們說:「交趾自建立郡縣以來,連年用兵無寧日。朕反覆考慮,如果像洪武年間那樣讓他們自為一國,每年進貢,以成全一方的民願,你們認為如何?」

夏原吉的態度是堅決反對,如果讓交趾自成一國,那二十年的功績將毀於一旦。但是楊士奇卻認為連年征戰,消耗國力,不如放棄交趾省。

宣德二年(1428年)正月,宣宗命王通加緊議和活動,並在軍事上打敗了交趾首領黎利的軍隊,將其軍中的太監黎秘以及太尉、司徒、司空等官斬首,獲首級萬人。然而,王通撤軍之後,黎利又捲土重來,之後雙方几經交戰,黎利也感難以支持,遂於王通設壇為盟,奉表請和。

大明兩代皇帝打下一個省,他繼位後讓其獨立為一國,後世好評不斷

此後,宣宗決定從交趾撤兵,立陳氏之後為安南國王,這只是一個過渡,後來黎利以陳氏絕嗣請封,宣宗命他權署安南國事,實際上承認了黎氏對交趾的統治。

撤兵交趾,在朝廷內部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許多言官紛紛上書彈劾王通。王通到了京師後,群臣交相彈劾,責怪王通等人用兵失利,私和退兵。實際上,王通是受宣宗之命談和,在這期間,明朝在軍事上雖多有不利,但王通進退頗有節制,亦曾重創黎利軍。

在封建時代,帝王有時畏與輿論壓力往往會將責任歸罪臣下,但是在撤兵交趾一事上,宣宗並未怪罪王通,也沒有將責任推在王通身上。從這一點來說,宣宗還是一個十分仁義的君主。

大明兩代皇帝打下一個省,他繼位後讓其獨立為一國,後世好評不斷

宣宗從交趾撤兵,雖然有主動放棄國土之嫌,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僅對交趾人民有益,而且對中國各族人民長期友好和平往來也有利,可以說宣宗是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甲午海戰後,朝中大臣分析戰敗原因,得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