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時期,我最佩服的一代君侯

春秋時期,我最佩服的一代君侯

晉文公流亡十九年,以六十二歲高齡成為晉國國君。在處理了呂飴甥、郤芮為代表的朝中舊惡勢力後,朝野上下一片祥和。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安排好家室和諸位英雄豪傑的論功行賞,在這兩件事情上,晉文公充分顯現出了一代君侯的度量和氣魄。

上文說過,晉文公在秦國幫助下一舉剷除呂、郤,回國時順便接回了當初秦穆公夫婦撮合的懷贏,就是自己侄子圉(晉懷公)的老婆。

(懷贏)

懷贏的賢惠從撫養文公之前的孩子就能看出來。晉文公早在公子時娶過兩任妻子,但都死在蒲城,第二個妻子留下了一子一女,兒子叫,女兒叫伯姬,逃難時棄養在蒲城。復國後,這兩個孩子交由懷贏撫養,立歡為太子,伯姬嫁給了謀臣趙衰。

(季隗)

文公在翟國時曾娶季隗為妻,此時翟君聽聞晉文公已經復國,於是把季隗送了過來;齊孝公也把齊姜送來了,就是在齊國時以酒灌醉文公,使其重新振作起來的妻子。

(齊姜)

這三個女人,讓我們在春秋諸多後宮之亂中看到了些許溫暖。懷贏聽說了兩人的賢德主動提出了讓位的想法,讓齊姜作為文公第一夫人,翟女季隗第二位,自己排在末位。

順便說一下趙衰,文公把女兒伯姬許配給他,伯姬聽說父親在翟國娶季隗的同時曾把另一位翟女叔隗嫁給趙衰。這時也勸趙衰把叔隗接了回來,以叔隗為內子(老婆),立叔隗的兒子趙盾為嫡長子。後來伯姬又生下了趙同、趙括、趙嬰。

晉文公身邊諸多賢良女人聚於一堂,可謂其樂融融!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文公是如何論功行賞的。

我們要為晉文公的胸襟、明智大為讚賞。他認為:能夠教他仁義道德,開宗明義的應該受到最高獎賞;能夠出謀劃策,不受其他諸侯屈辱的應該放在次位行賞;能夠冒著弓箭、刀槍保衛主人的排在後面。他注重的是:德、才、功。

具體是這樣操作的,以跟著自己流亡的諸臣為頭功:趙衰、狐偃功高,其他有狐毛、魏犨、胥臣、狐射姑、先軫、顛頡;以送行的為二等功:欒枝、郤溱為代表,還有士會、舟之僑、孫伯糾、祁滿;以迎接自己歸國的立三等功:包括郤步揚、韓簡、梁繇靡、家僕徒、郤乞、先篾、屠擊等等。還出了一個告示,「倘有遺下功勞未敘者,許其自言」

(狐突廟,狐偃、狐毛之父)

這裡,再給大家說說介子推的史料。在流亡途中曾割肉餵食文公,復國後他不太認可有的大臣邀功的言行,他認為重耳能成為晉國國君,是自身德行所致,是上天要晉國有這樣的君主,雖然我們一路跟隨,不離不棄,幫助復國,但這都是作為臣子應該做的。

(介子推像)

對於介子推的態度,我認為有點矯情了,他這個人狷介無比,以至於後來背著老母自焚於燒山大火之中更是有悖於聖人之道。守著自己的自謙、清高,而忘記了忠孝大的根本,絕對不是可取之處,說他是一個志士尚可,如果說君子的話我認為還差得遠吶。

就說介子推有意疏遠朝臣,漸漸的淡出了眾人視野,自己在家和老母親過著清貧的日子。文公行賞時就把他落下了。待到行賞告示一出,母親也曾勸說過他,被介子推好言相勸,老母親見兒子執著於清廉,雖也覺得有點清高也沒辦法。她對兒子說,既然你要做一個清廉的人,我也要做廉士之母,那咱倆不如隱居山林吧。這一想法正合介子推之意,遂背負老母出走綿山上(現在山西中部有介休市)。

再說晉文公朝野上下在論功行賞時確實也把介子推忘記了。直到有一天,在朝門口發現了一紙文書,這是介子推的鄰居憤其無功而寫的。文公看過之後懊悔無比,是呀,我怎麼把這位功臣忘記了呢!在探聽到介子推母子去了綿山後,親自帶領眾人前去尋找。眾人連續幾天都沒有找到這母子倆,這時文公不免有些不高興了,感覺介子推怎麼就這麼恨我嗎?燒山,對,一把火看你出不出來!就這樣,一場森林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眾人再去尋找,終於在一棵已經燒成炭的枯樹下看到了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的屍首。文公痛心疾首,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也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綿山改叫介山,又在那裡立縣,就是現在的介休市,意思是介子推在這裡休息過。

晉文公焚火燒山之日,正值二十四節氣這的「清明」。當地人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每年連同清明及前兩天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最後一天為「清明節」。至今太原、上黨等地還延續著寒食節的傳統。

至此,連續多篇關於晉文公重耳的歷史史料重新為大家一一呈現出了。不知你看過之後有什麼想法?是不是和我一樣很佩服重耳呢?兩千六七百年了,晉文公的精神依然激勵著今天的我們。

關注我,為您獻上更多歷史瞬間。

百家號:老馬讀史鑒今

探尋經典歷史瞬間

品位華夏詩詞韻味

微信號:

laomadushijianjin

關注「一生嘆息」

文:老馬

圖:修改自於網路

編輯:老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馬讀史鑒今 的精彩文章:

TAG:老馬讀史鑒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