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關條約:李鴻章挨一槍,大清省下一億兩白銀!

馬關條約:李鴻章挨一槍,大清省下一億兩白銀!

原標題:馬關條約:李鴻章挨一槍,大清省下一億兩白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1月,日軍發動威海衛戰役,北洋水師一敗塗地、全軍覆沒於渤海灣內。大廈將傾之際,李鴻章這位大清王朝的裱糊匠,再次被慈禧太后推到台前。


李鴻章


1895年3月14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和議和代表團,攜帶著清政府的全權授權書,在天港津登上了名為「公義號」輪船,屈辱地前往日本議和。李鴻章抵達馬關的次日,雙方開始談判。



伊藤博文

其實,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已經不是第一次坐在談判桌前了。1885年,因清軍在朝鮮平叛雖傷及日人,雙方談判。但那次中方控制局勢,伊藤博文未能討得半點便宜,反而在會場上領教了李鴻章的盛氣凌人。但十年之後,再次坐在談判桌前的兩人,已是天壤之別。



談判現場


第一次談判中,李鴻章竭力想表現出恢宏的氣度,找回昔日談判中主導的感覺。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從戰勝方到戰敗方,根本就難以掩蓋尷尬艱難的處境。就這樣,第一輪談判沒有任何實質的進展。


第二次談判中,李鴻章提出了停戰的要求,而日方盛氣凌人的要求以日軍佔領大沽口、天津、山海關三處地方,並向日軍支付停戰期間費用等一系列苛刻的條件作為停戰的前提。李鴻章大為震驚,認為日本方面「要挾過甚,礙難允行」,當場拒絕了日本人的條件。


就在中日雙方僵持不下之時意外發生了,這場意外竟然使日方談判代表的態度大為緩和,那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日本馬關的李鴻章道


這是日本馬關(今下關)再普通不過的一條小路,但卻有個中國名字,叫做「李鴻章道」,就在春帆樓附近。據說,日軍在甲午海戰中大獲全勝,一部人幾近瘋癲的狂熱分子認為,這個時候他們不應該停戰,而是應該繼續進攻北京,徹底征服整個中國。因此,他們一點也不希望春帆樓和談成功,甚至不希望看到李鴻章平安離開日本。李鴻章為防不測,每天去春帆樓會場的時候,總是避開大路,走這條偏僻小徑。而這條小徑,也就因此得名「李鴻章道」。


即便李鴻章如此小心,但3月24日下午4時,也就是中日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意外還是發生了。在李鴻章乘轎返回驛館的路上,突然從人群中躥出一名日本男子,直奔轎前開槍行刺,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當場昏厥過去。


行刺事件發生後,馬關警方很快抓到了兇手。經審訊,此人名叫小山六之助,21歲,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的成員。


小山六之助(又名小山豐太郎)


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聞訊後勃然大怒,咆哮說「寧將自己槍擊,也不應加害中國使臣」,還親自到李鴻章病榻前致歉,明治天皇也急忙派出御醫前往護理,明治皇后甚至還親制繃帶以示慰問。



伊藤博文看望李鴻章(劇照)


其實,這都只是貓哭耗子假慈悲,日本人真正顧忌的是國際輿論。中日和談尚在進行時,中方和談最高代表卻遭刺殺,這可是史無前例的。為此,他們決定加快談判進程。與此同時,清政府也給李鴻章來電,除慰問傷勢之外,還指示應趁「彼正理曲之時,李鴻章據禮與爭,或不至終秘不與。」很明顯,慈禧太后的意思是趁著李鴻章受傷、日本人理屈之際,爭取更有利的談判條件。在雙方的催促下,傷勢未愈的李鴻章不得不抱傷與會。


3月28日,中日雙方在春帆樓上舉行了第四次談判,這一次日本在停戰問題上做出了讓步,談判桌上的要價也從由三億兩降為兩億兩。李鴻章苦笑,嘆這一槍挨得值得。為此,他特意將沾滿了斑斑血跡的黃馬褂保存起來,長嘆道「此血可以報國矣」!



李鴻章在日本遇刺時的血衣(現存於李鴻章享堂)


4月10日在春帆樓上舉行了第五次談判,日方發出了議和談判的「最後通牒」,要求中國賠款2萬萬兩白銀,割佔中國的遼東半島、台灣、澎湖。這次談判進行將近5個小時,中國代表團與日方激烈的唇槍舌戰,忍辱負重的李鴻章一再哀聲乞憐日本政府減免賠款,退讓割占土地。


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兩人之間,出現一個歷史性的經典對話。面對日方的步步緊逼,李鴻章說:「台灣已是口中之物,何必如此著急?」伊藤博文竟然恬不知恥地答道:「尚未下咽,飢甚!」



談判現場


遇刺事件後,日本態度已有所緩和,為何突然之間,又變得如此強硬呢?明天繼續為您解密《沉沒的甲午》之《遺恨春帆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有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鴉片對中國的傷害到底有多大?男人瘦骨如柴,女人被當成玩物
老照片:日軍侵華,被摟著的中國小姑娘,這眼神看了讓人心痛!

TAG:大有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