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頒獎啦,快來看看有哪些項目獲獎!

2017年度省科學技術獎頒獎啦,快來看看有哪些項目獲獎!

核心速讀

6月29日下午,2017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昆明召開,對在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進行頒獎。

2017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項目為196項(人)。其中,傑出貢獻獎1項,自然科學獎34項,技術發明獎9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52項。以獎勵級別和等級劃分,分別是:傑出貢獻獎1人,特等獎4項,一等獎20項,二等獎40項,三等獎131項。

作為全省科技界的最高獎項,一年一度的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評選,為推動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於雲南省科技發展,省長阮成發在2017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一要抓好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重大科技項目及新型科研機構建設,建設和完善全省技術轉移體系,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二要緊跟創新時代步伐,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三要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和前瞻思維,大力推進科技力量下沉,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污染防治協同發展,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四要突出服務導向,進一步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發揮高校院所在科技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強化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性作用,為各類創新主體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提供良好環境;五要加大科技領域改革力度,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堅持以全球化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全面深化科技對外開放合作。

雲南哪些項目(人)獲獎?

這些項目有何貢獻?

雲報君為您梳理:

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獲獎人:張克勤(雲南大學教授)

獎項:在植物病原線蟲生物防治研究領域作出傑出貢獻

張克勤(左)

[

項目貢獻]

植物病原線蟲對我國糧經作物造成巨大損失,線蟲防治成為世界性難題。

張克勤教授紮根雲貴高原35年,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線蟲生物農藥並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應用,開創了線蟲防治的新途徑。

△雲南大學教授張克勤(左二)及其研究團隊在田間地頭考察大棚苦瓜、蕃茄等根結線蟲生物防治試驗點和萬畝示範區。

微生物與線蟲之間的戰爭,因他的「指揮」而發生逆轉——番茄試驗田裡,線蟲發病率由原來的90%下降到1%-2%左右。他發現在與線蟲的戰爭中,有些細菌會採用「特洛伊木馬」策略殺死線蟲;一些原本是線蟲獵物的細菌,會採用「借刀殺敵」的策略,調控線蟲天敵來消滅線蟲。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項目名稱:藏雞、藏獒和藏豬低氧適應的生理與遺傳機制

主要完成人員:苟瀟(雲南農業大學),張浩(中國農業大學),楊舒黎(雲南農業大學),毛華明(雲南農業大學),嚴達偉(雲南農業大學),魯紹雄(雲南農業大學),鮑海港(中國農業大學)

[

項目貢獻]

該項目成果以藏雞、藏獒和藏豬為對象,闡明了家養動物低氧適應的生理與遺傳機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名稱:礦物晶體表面弛豫機制及流體包裹體浮選效應

主要完成人員:文書明(昆明理工大學),鄧久帥(昆明理工大學),劉建(昆明理工大學),先永駿(昆明理工大學),曹沁波(昆明理工大學),劉四清(昆明理工大學),柏少軍(昆明理工大學)

[

項目貢獻]

該項目研究成果是當今國內外浮選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處於該領域國際學術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及實踐意義,推動了礦物浮選領域的理論發展和科技進步,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經專家組全面審核,與會專家一致同意,「礦物晶體表面弛豫機制及流體包裹體浮選效應」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項目名稱:Si基納米光電子材料製備科學與性能研究

主要完成人員:楊宇(雲南大學),王茺(雲南大學),楊傑(雲南大學),王榮飛(雲南大學),邱鋒(雲南大學)

[

項目貢獻]

該項目率先提出了採用濺射技術製備高密度Ge量子點的方法,使得大規模生長Ge量子點光電子材料成為可能;提出了一種Si離子注入改性發光技術,獲得了與光纖低損耗窗口匹配的室溫全硅發光材料;在Eu3+和Tb3+離子共硅酸鹽微晶玻璃中,實現了白光發射。採用導電原子力顯微鏡觀察到Ge量子點的空穴共振隧穿效應。該項目成果發表論文73篇,其中SCI收錄28篇,EI收錄28篇;已獲得6項發明專利授權。該成果研發了三類Si基發光材料,在Si材料的製備科學和光電性能領域創新性較強,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名稱:線聚焦太陽能光熱電耦合及能量傳輸轉化與貯能研究

主要完成人員:李明(雲南師範大學),張鵬(上海交通大學),唐潤生(雲南師範大學),肖鑫(上海交通大學),季旭(雲南師範大學),李國良(雲南師範大學),王雲峰(雲南師範大學)

項目名稱:非人靈長類基因編輯與神經系統疾病模型研究

季維智(昆明理工大學),牛昱宇(昆明理工大學),陳永昌(昆明理工大學),司維(昆明理工大學),王宏(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康宇(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司晨洋(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

[

項目貢獻]

通過基因靶向編輯,雲南科學家團隊首次利用非人靈長類對RTT從行為模式、病理髮生及其機制開展較系統研究,不僅證明在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中非人靈長類相較嚙齒類有無法比擬的優勢,並將對更深入地開展RTT發病機理研究和治療產生深刻影響。

完整獲獎名單: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

如今,雲南的科技正也在快速發展

省科學技術獎項

就是展示科研新動向

而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這些獎項的受益者

讓我們再次祝賀以上獲獎項目(人)

為雲南科技進步點贊!

雲報客戶端綜合雲南日報、雲南省人民政府網站、科技成果評價平台等

責編:李春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日報 的精彩文章:

省錢了!7月1日起流量漫遊費退出歷史舞台,之前辦理的套餐將這樣改

TAG:雲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