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忠謀,任正非和李彥宏的「芯」事

張忠謀,任正非和李彥宏的「芯」事

「別了台積,我不帶走一片雲彩,從今以後,我只做我喜歡的事情。」一個月前,被譽為台灣「半導體教父」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退休。這位87歲高齡的老人,一直從事晶元工作,在1987年創立了台積電。他一生喜歡文學想當作家,在退休感言中,還引用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對台積電「揮一揮衣袖」。

同樣是1987年,43歲的任正非下海創業,在深圳創立了華為。這家以通信設備起家的科技公司,如今不僅是國內最大的通信廠商,也是國內智能手機中的「頭號玩家」,有點風吹草動都能引起巨大關注。這不,這兩天,華為上千員工上千輛車浩浩蕩蕩搬去東莞松山湖上班,又刷屏了朋友圈。

最近刷屏朋友圈的還有一件事。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董卿主持的《朗讀者》中,「以父之名」談起了作為父親的角色以及自己的父親。這是科技大佬面對大眾少有的真情流露。跟張忠謀一樣,作為理工科生,李彥宏對文學也出奇地熱愛,包括設計百度AI作詩,他在節目中朗讀的也是詩。如今,48歲的他要帶著百度進入AI晶元新時代。

一美元成就晶元巨頭

在晶元行業有一句話,「在半導體產業不知道張忠謀,相當於在軟體業不知道比爾·蓋茨。」30年的時間裡,張忠謀帶著台積電做到了全球最大的晶元代工製造商。

但在1987年,當張忠謀要成立台積電的時候,沒人看好,因為離開了德州儀器意味著沒有了大公司的背景和資源,而且那時候他已經56歲了。

人們常說,創業是年輕人的遊戲,在「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張忠謀卻走上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成立了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foundry)企業,「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製造產品。」

當然這也是個不得已的決定,當時台積電缺錢缺人才,技術也是短板,代工是苦活累活,卻是突破口。當時,全世界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英特爾,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晶元,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並且自己完成晶元測試與封裝——一家公司十項全能。而張忠謀開創了晶圓代工模式,台積電來幫英特爾他們代工做晶元。

1931年張忠謀出生於寧波,18歲赴美成為哈佛大學那年唯一的中國學生,19歲放棄哈佛商學轉至麻省理工讀機械,工作後還去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真是學霸中的「戰鬥機」。麻省理工畢業時,他申請博士沒成功,於是就投簡歷找工作。

後來他收到福特汽車和「希凡尼亞」半導體公司的offer,後者開出的月薪比福特高一美金。張忠謀致電諮詢福特,對方卻愛理不理。這「一美元」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選擇了希凡尼亞,後來又去了德州儀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2017年,台積電市場佔有率近6成。2017年,台積電的營收達到330億美元(約合2087億元人民幣),排名第二的格芯去年的營收只有54億美元,第三的聯電營收只有48.98億美元,而三星的市佔率不足10%。

事實上,後面九個廠商的營收加起來,還不如台積電一年的營收。這一年,台積電凈利潤接近800億元人民幣,其市值高達2200億美元,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任正非的「中國芯」

張忠謀離開工作了25年的德州儀器的時候,在中國大陸,40多歲的任正非也毅然下海,成立了華為。科技圈中,人們常說華為中興,可見這兩位通信「雙子星」在行業中的地位。但是中興「被罰」事件,再次對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自主研發「中國芯」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手機產業是中國製造引以為傲的領域,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便獨佔7席;晶元製造,則是讓中國手機困惑的領域,目前,大多數國產手機製造商仍完全依賴晶元進口,中國晶元年進口額約為2000億美元,是國內最大宗進口產品,而作為市場需求接近全球的1/3國家,中國自己的晶元產值卻僅佔全球的6%-7%。

「不能讓外人斷了糧」,任正非擔心受制於人,所以華為的麒麟晶元多年前早已布局。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移動發布的《2018年智能硬體質量報告》指出,在移動主流旗艦晶元AI性能評測排行榜上,華為麒麟970已超越高通驍龍845,位列第一。

「如果哪天麒麟晶元落後了,我們智能手機怎麼賣?」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經這麼說。為抹平麒麟最大的短板GPU,華為發布了「嚇人技術」GPU Turbo技術,其能夠提升圖形處理效率高達60%,SOC功耗降低30%,同時它還給遊戲中帶來HDR增強特效,這也成為華為叫板高通的底氣所在。

百度的AI「芯」篇章

既然說到了AI,就一定會提起這家All in AI的科技巨頭——百度。

在《朗讀者》舞台上,李彥宏一身玄衣,手捧詩集,和女兒Brenda一起,用真誠而剋制的嗓音緩緩朗讀著羅伊·克里夫特的《愛》。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我愛你/不光因為你為我而做的事/還因為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我能做成的事」就是李彥宏現在對於AI的摯愛。全力以赴,讓百度AI的快速發展令人嘆為觀止。

2015年發布DuerOS第一個版本,2016年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和百度大腦;2017年發布Apollo自動駕駛平台,明確了百度的AI發展方向。當時公布的Apollo1.0有35000行代碼,經過一年的發展,Apollo3.0的代碼已經長了6倍,到了22萬個左右的代碼。

李彥宏說,到2017年的時候,我們還是覺得這些市場上現有的解決方案和現有的技術不能夠滿足我們對AI算力的要求。於是,經過百度工程師和科學家一年的研究,自主研發的「崑崙」晶元應運而生。這是中國第一款全功能的雲端AI晶元。

「崑崙」針對語音、自然語言處理、圖像等進行了專門優化,在同等性能下成本降低10倍;計算能力跟原來用FPGA做的晶元相比,有30倍左右的提升,可適用於語音、圖像、自動駕駛等等很多方面。

李彥宏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迎來了中國IT產業的爆髮式增長,但是我們一直沒有自己的高端晶元,高端晶元一直是靠進口的。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我們這一代從業者心中永遠的痛。

所以,過去一年中,百度在晶元領域動作頻繁,並多次對外表示正在加速開發自研AI晶元,搭建更加全面的「中國智造」AI生態鏈,提供多層次解決方案。2017年2月,百度收購光學AI晶元初創公司Lightelligence。

去年4月,百度與紫光展銳、ARM、上海漢楓達成戰略合作,發布DuerOS智慧晶元。同年9月,百度發布了XPU(雲計算加速晶元),成為國內第一家發布自有晶元的互聯網巨頭。在國際高性能微處理器研討會hotchips,中國歷史上總共發了8篇論文,其中3篇出自百度。

在人工智慧時代,百度大腦背後越來越多要靠自己研發的高端晶元去滿足全世界對於AI能力的需求,這些晶元,和晶元之上的軟體、開發框架、各種各樣的應用一起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平台和生態系統,一起在支撐著幾萬、十幾萬的開發者。

7月4日,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Baidu Create 2018」在北京召開。剛剛登場,李彥宏就開啟了吐槽模式,說他這一年來不斷被問到、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百度無人車到底什麼時候量產?對於這個問題,李同學「皮」了一下:「創新總是有很多風險和確定性,造車和造PPT不一樣,造車會經常有延遲交付的……」

不過,百度的量產無人車今天如約而至,沒有讓翹首以盼的觀眾失望。他用一段視頻介紹了百度無人車的研發過程和進展,阿波龍小巴車--全球首款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量產下線。

張忠謀在退休時說,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會在未來5-10年「有相當大的進步」。他也曾說過,「深度學習和區塊鏈應用將引發半導體產業新浪潮,並將帶動之後幾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

在深度學習中,走在前沿的百度絕對是領頭羊,將創造AI時代的中國「芯」力量。

去年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中國計劃在2030年以前在人工智慧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正迎接著一次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百度大腦曾以「智能革命」為題作了一首詩歌:「我來了,天上的雲乘著風飛翔,心中的夢佔據一個方向,方舟揚帆起航,一路帶著我們縱情歌唱,方舟揚帆起航,脈絡就在大海之上,進步的時光,迎著你看濤浪潮往。」

是的,百度已經在人工智慧的路上,打開了一頁「芯」的篇章。

來源:犀利財經(ID:xili-caijing),作者:犀利一族

蝸殼道場·皋起點go&start專註創業投資孵化與企業轉型升級,關注智能製造、生物醫療以及TMT高新技術領域早中期,如果你有好的項目,如果你的公司正在尋求報道、資金等支持,歡迎與我們取得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殼道場 的精彩文章:

TAG:蝸殼道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