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古書畫:元 趙孟頫 書畫四幀

每天古書畫:元 趙孟頫 書畫四幀

元 趙孟頫 蘭花竹石圖卷 紙本墨筆 98.2x25.2cm 上海博物館藏

蘭花竹石圖卷 局部

趙孟頫主張「以書入畫」,他認為書畫同源:「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若論將書法與畫法的關係講得最為明白、透徹而又親自付諸實踐者,還應說是趙孟頫。他以枯木竹石為例,說明以書法中的飛白法畫石頭,以表現石的形狀和質感;以寫籀文(即大篆)的筆法,運用到枯樹的枝和乾的畫法中,以追求一種圓潤宛轉、蒼老道勁的效果,在畫竹的時候,充分運用楷書中「永字八法」的各種筆法來加以表現,使所畫竹子不但具備一定的形似要求,而且具有中國書法形式美。這就突破了那種單純追求形似的如實描寫,那種不講究筆法的瑣趙孟頫是他自己藝術主張的積極實踐者,或者說其藝術實踐與藝術思想是一致的。

他在花鳥畫領域中影響最大的方面,是他的枯木竹石。枯木竹石是文人畫家創造的典型圖式之一,所謂(枯木)或(窠木),絕不是歌頌死亡,而是要表現冬天的竹、樹、石在寒風中獨立卓絕的氣概。在這方面,趙孟頫繼承了北宋文同和蘇軾等人的傳統,把書法與繪畫結合得更加緊密,融為一體,並首次闡發了比較系統的理論,給予同時代及明清許多畫家以巨大的影響,成為文人畫中的一種重要題材。(陰山工作室)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鵲華秋色圖》是趙孟頫於一二九五年回到故鄉浙江時為周密(字公謹,1232~1298)所畫。周氏原籍山東,卻生長在趙孟頫的家鄉吳興,從未到過山東。趙孟頫既為周密述說濟南風光之美,也作此圖相贈。

《鵲華秋色圖》局部

此幅向為畫史上認定為文人畫風式青綠設色山水。兩座主峰以花青雜以石青,呈深藍色。這與州渚的淺淡、樹葉的各種深淺不一的青色,成同色調的變化;斜坡、近水邊處,染赭,屋頂、樹榦、樹葉又以紅、黃、赭。這些暖色系的顏色,與花青正形成色彩學上補色作用法。運用得非常恰當。

此卷畫齊州(今山東濟南)名山華不注和鵲山的秋天景色,畫中平川洲渚,紅樹蘆荻,漁舟出沒,房舍隱現。綠蔭叢中,兩山突起,山勢峻峭,遙遙相對。作者用寫意筆法畫山石樹木,脫去精勾密皴之習,而參以董源筆意 ,樹榦只作簡略的雙鉤,枝葉用墨點草草而成。山巒用細密柔和的皴線畫出山體的凹凸層次,然後用淡彩,水墨渾染,使之顯得濕潤融,草木華滋。可見趙氏筆法靈活,畫風蒼秀簡逸,學董源而又有創新。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至極。

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

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東漢仲長統

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減,優遊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論之曰:「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布。 木周布,場圃筑前,果園樹後。舟車足以代步涉之艱,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養親具兼珍之饈,妻孥無苦身之勞。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嘉時吉日,則烹羔豚以奉之。躊躇畦苑,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釣游鯉,弋高鴻。諷於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安神閨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彿。與達者數子,論道講書,俯仰二儀,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凌霄漢,出宇宙之外矣,豈羨夫人帝王之門哉!」

行書 《相馬圖》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印象繪畫:會動的樹和不動的陽光
南非粉彩畫: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清澈高遠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