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末楚漢之際,五位「戰神」級名將

秦末楚漢之際,五位「戰神」級名將

每逢大亂之際,便是戰將揚名之時。而楚漢之際的大亂之時,便湧現了以下的五位「戰神」級的名將。

第五位,英布。(?—前196年),今安徽六安人。英布的作戰風格跟項羽很相似,英布反漢時,劉邦見英布行軍布陣一如項羽,便深惡之。陳勝起義時,英布聚集千餘人響應,後又以兵屬項梁,陳勝死後,項梁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號之為楚懷王,項梁為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在項梁死後,秦軍章邯圍趙,楚軍北救之,宋義畏敵不前,項羽斬殺之,而以英布先行渡河。

史載「項籍使布先渡河擊秦,布數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從之,遂破秦軍,降章邯等。楚兵常勝,功冠諸侯。諸侯兵皆以服屬楚者,以布數以少敗眾也。」 項羽巨鹿一戰,英布可以說是居功甚偉。項羽分封諸侯,英布為九江王,這也是項羽賬下唯一的一位被分封為諸侯王的戰將。後其判楚歸漢,被封為淮南王。漢誅韓信、彭越,英布不自安,故反,卻兵敗身死。

司馬遷評價道:項氏之所阬殺人以千萬數,而布常為首虐。功冠諸侯,用此得王,亦不免於身為世大僇。

第四位,彭越。(?—前196年),今山東菏澤人。彭越在楚漢之際,將游擊戰發揮得可謂淋漓盡致。項羽與劉邦在滎陽對峙,彭越數絕楚軍的糧道,而項羽賬下大將卻無一人可以當彭越,而使得項羽在滎陽與梁地間疲於奔命。可以說楚漢相持階段,若無彭越,劉邦已早敗。

英布曾道:「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

第三位,章邯。(?―前205年),大秦最後的名將。以驪山刑徒之軍而敗周文、殺項梁,山東多少名將都戰死其手,若非巨鹿一戰遇上項羽,秦末起義之火已被其撲滅。其軍事才能不下於王翦。

清代著名史學家蔡東藩曾評價道:「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且山東各國,無敢敵邯,獨羽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與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戰皆勝,虜王離,殺蘇角,焚涉間,卒使能征善戰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無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則邯猶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趙高以亂其中,復生項羽以撓其外,章邯一去而秦無人,安得不亡!誰謂冥冥中無主宰乎?」

第二位,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江蘇省淮陰人。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世不二出」,一生功績"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可以說漢室的江山有三分之二都是韓信打下來的。被後人奉為「兵仙」。

第一位,項羽。(前232年―前202年)今江蘇省宿遷人。自秦國商鞅變法後,秦出兵與山東六國戰,就鮮有敗績,六國皆謂秦軍為「虎狼之師」,更不敢輕易與秦人野戰。遍查整部史記,唯有趙奢在閼與之戰中,敢於主動進擊秦軍。而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破釜沉舟之決心、勇往直前、以少擊多,九戰皆勝,而使得秦軍一蹶不振。彭城之戰,項羽又以三萬輕騎擊敗劉邦五十六萬之眾。

李晚芳曾評價道: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最終的失敗源於其政治上的失當,其臨終遺語:「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蜀漢五虎上將,雖勇悍無比,卻都難堪統帥之任
楚弓楚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射成了獨眼龍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