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看有學問的人怎麼給孩子取名字,讀蘇洵《名二子說》

看看有學問的人怎麼給孩子取名字,讀蘇洵《名二子說》

三蘇在中國歷史上名氣可謂響噹噹,唐宋八大家他們家就佔了三席——蘇軾、蘇轍、蘇洵。其中蘇洵被收錄到三字經當中,「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別看人家讀書讀得晚,成就卻頗豐,因寫得一手好文章而風靡京城,被京圈名流奉為座上賓客,更精彩的是培養出兩個出類拔萃的兒子,既為北宋政壇培養出了兩個好高官,也為中華文化栽培了兩顆參天大樹,至今仍有眾多的文人學者感受得到大樹底下好乘涼,汲養了一代代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們。蘇軾自不必說,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但詩詞多、文章多、故事也多,不但是文學家、政治家還是美食家和逗樂專家。蘇轍雖然沒有哥哥蘇軾名氣那麼大,可是他無論在學問論著上還是官場仕途上都要比蘇軾走的更加高遠,只不過為人比較低調所以沒他哥哥那麼紅而已。

下面我們要講講蘇洵是怎麼給這兩個兒子取的名字,「軾」和「轍」二字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軾是古代車子前面作為扶手的橫木,看起來不像車子的其他部件那樣重要,似乎是可有可無,可是如果去掉它就不是一輛完整的車子了。蘇洵很了解自己的大兒子,才華橫溢、鋒芒畢露,擔心他由於不懂得韜光養晦、藏拙示愚而給自身招致禍患,取這個名字的苦心在於希望蘇軾能夠像「軾」一樣的低調、不顯山不露水,懂得修飾、保護、保全自己。而「轍」則是車子行駛過後所留下的痕迹,所有的車子行駛過後都會留下痕迹,對車子而言似乎轍不起任何作用,可是一旦出現了重大交通事故,也完全追責不到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知子莫如父,蘇洵對兩個兒子判斷的十分精準。在未來的日子裡,蘇軾和蘇轍的表現完全印證了蘇洵的預見。蘇軾才高八斗卻不善藏拙,因此而屢屢遭嫉挨整,城府不深又不懂沉默是金,遇到事情總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因此沒少得罪人也沒少給自己惹麻煩。觀其一生逆境不斷,好在他的心態比較好,才活出了個瀟洒東坡,要不然早就鬱悶死了。而蘇轍呢,果然如同父親所言,善處於禍福之間。在司馬光任宰相時期,蘇轍以舊黨成員身份復出政壇後更是體現出了超強的行政能力,那段時間的大政方針大抵出自蘇轍之手,而其自身也如同火箭般的速度迅速提拔到了副宰相的位置,當真是光耀門楣了。蘇轍能夠同時得到正人君子王安石和齷齪小人蔡京的欣賞,他的沉穩端重令王安石很為尊重,而蔡京也認為他有長者之風,故而即便在政見不合之時,也能夠保全自身,全身而退,得以善終。

透過給兩個兒子取得名字,以及兩個兒子一生的走勢,可以看出蘇洵這個父親是多麼有遠見,多麼洞察人性,多麼有見識有水平。可惜的是蘇軾沒有聽從父親的教誨善於隱藏自己,他太愛表現了,雖然自己沒少遭罪,可是卻也給史學界、文學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蘇轍卻按著父親所預言的路徑謀求發展,卻也表現不俗,政治上、文學上的建樹甚至高於哥哥蘇軾。不得不說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邱讀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難得是知己,讀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TAG:曉邱讀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