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能警報,千萬別在睡前看

高能警報,千萬別在睡前看

GIF

15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世界上唯有中國人將飲食作為一種文化,曾經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國》也因為第三季更換製作團隊而飽受差評。畢竟,美食紀錄片拍攝的主角是美食而不是其他。

這句話可以說是《舌尖3》的精髓了

在鏡頭下是這樣的食物,我想也很難有食慾吧

在經歷了《舌尖3》的滑鐵盧和劇版《深夜食堂》那完全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拙劣模仿後,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不能拍出屬於自己的美食故事嗎?我們的深夜食堂不是日式風格和泡麵,而是路邊攤和大排檔!

這不,在這樣的期待中,由B站和旗幟傳媒聯合出品的《人生一串》橫空出世,一經上線就廣受好評,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0。

《人生一串》團隊從一開始就決心要做出「深夜食堂」的野生草根氣息。《舌尖》系列第一部製作前,美食紀錄片在國內幾乎是空白,團隊全無包袱,包袱就被轉移到後來者身上。在項目開啟之初,導演便對整個團隊要求,「要和舌尖做出差別」。

將視角聚焦於生活中的平凡,《人生一串》帶給觀眾的是有別於舌尖的樸實和親切。

所以我們才能跟隨《人生一串》的鏡頭,走遍了中國的天南地北,遍布30多個城市的500多家燒烤店,只為找到最純粹,最真實的人間美味。

當你在深夜看到這樣的畫面,難道不會禁不住誘惑到樓下去吃幾串兒燒烤嗎?

GIF

《人身一串》一共六集,每集30分,對於廣大的吃貨們來說當然是不夠的,看的時候總是會一邊流著口水一邊拿著小本本把每一家燒烤店都記錄下來,心裡盤算著一定要親自去嘗試一下。

1

第一集《無肉不歡》

一上來就是燒烤界的王者——肉。

如果說串兒是中國燒烤的基本形態,那肉就是人類燒烤的永恆主題。

從涼山帶皮小豬肉到雲南牛肉小串兒,從新疆的紅柳烤肉到湛江的碳烤生蚝。

肉,永遠是燒烤中最重要的存在。

GIF

在火上的每一次翻轉都是技巧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2

第一集有多誘人,那麼第二集《比夜更黑》就有多嚇人

如果不是十足吃貨的話,看到這些畫面可能就不會嘴饞了。

烤蠶蛹、烤羊眼、烤腦花、烤羊球、生烤海鮮,是不是聽著就很特別,在吃這件事上,我們還真沒讓人失望過,沒有什麼東西是用燒烤不能解決的。

因為食材的特殊性,在製作和烤制的過程中更需要有經驗的人,通過嫻熟的手法和秘制調料,才能將其中蘊含的美味最大化的展現給食客。

或許一開始的你不敢於嘗試,但是一旦吃過第一口,就會愛上這種味道而無法自拔。

GIF

3

看了兩集的葷菜也該來點蔬菜解解膩了,第三集《來點解藥》簡直就是素食者和減肥達人的福音。

干豆腐要卷食材,烤韭菜要先過水,刷上蛋液的烤茄子,還有透著濃濃童年味道的瓦罐烤土豆,素菜的烤法千變萬化,無不體現著精緻講究

GIF

燒烤是肉食者的快餐,也是素菜的走心之旅,在靜謐的午後,在建水城中,找一個烤濕豆腐的小攤,就著文火,慢慢品嘗這簡單的美味,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

GIF

《人生一串》不僅在選題上貼近生活,在製作手法上也更具特點。

他們用了更多的手持鏡頭,來搭配導演自己「下場」配的北方大哥風味的解說。吃得春光滿面的食客,專心翻著手中烤串的老闆,端盤子快速穿梭的服務員,以第一視角跟拍,以便給觀眾帶來更多的代入感。

有人評價,第一次在紀錄片中見到這麼「接地氣」「黑色幽默」的文案。諸如「給力、講究、重金屬養生朋克」這樣辭彙的運用,把文案風格和「饋贈、食材、色澤、悠長」這類「雅詞」構成的舌尖體,一劈兩開。對人物含著一些冷幽默的調侃,也洗掉了有些電視紀錄片《藝術人生》般的煽情味道。《人生一串》在B站如魚得水,大概也是因為落地的風味,完全符合B站本身的風格。

《人生一串》不僅僅是一部美食紀錄片,也是對於人生和生活的真切表達,就像片中的燒烤店老闆們那樣,在這小小的烤架前,體味到世間的人生百態。經歷得多了,才能活明白。

燒烤、擼串永遠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深夜食堂,街頭巷尾的煙火氣帶給人們的是永遠的棲息所。只有在這裡,能夠卸去一天的疲憊與忙碌,去享受短暫的休閑時光。

燒烤攤永遠是夜行者尋求慰藉的精神港灣。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紀錄片資源:B站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娛相對論 的精彩文章:

TAG:體娛相對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