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於承認?很多病,醫生只能幫你8%,其他全靠你自己

終於承認?很多病,醫生只能幫你8%,其他全靠你自己

(這是一份有情懷的網路養生讀物)

67歲的徐耀(化名)最近患上了腦血栓。躺在病床上,面對前來探望的親友,她會忍不住地掉下淚來。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回完了,這回真完了」。

其實,讓徐耀感覺自己「完了」的事情,早就發生過。因為在大約六七年前,她就被診斷為糖尿病。但是面對糖尿病患者應用的飲食禁忌,徐耀卻始終不放在心理。比如,一塊西瓜擺在眼前,她覺得,如果不吃,就是自己沒有「賺到」。如果吃了,嘗到了令人心醉的甜味,那就是「賺到」了。

於是,她不停地「賺」,不停地偷偷滿足自己的慾望。與之相應的,則是她的血糖,始終控制得不好。這一次腦血栓的發作,和她的高血糖,有直接的關係。

遼寧中醫藥大學教授盧秉久曾經在採訪時說:「醫生,可以治病,但不能救命」。言語之間,透露著對徐耀這樣病人的無奈。

還有一句話,說得在理:「世上的病,三分之一,醫生可以治;三分之一,醫生不能治;還有三分之一,患者自己可以治」。

最讓人感慨的,是韓啟德院士的話:醫療對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其餘的92%,則屬於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等非醫學因素,由每個人的生活細節和習慣決定。

應該承認,醫學對人類的貢獻,有些時候,絕對不止「8%」。比如一個心梗患者被送到醫院搶救,這個時候完全可以通過介入治療等手段,令患者起死回生。這個時候,醫療對生命的意義,就是百分之百。

可是,對於慢性病的防控來說,起決定性因素的,還真就是患者自己的自控和自律。一面山珍海味、一面扎胰島素的人,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太好。

那麼,針對慢性病,我們有哪些行為和心態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呢?

「少吃點沒事,吃一頓怕啥?」——很多慢性病患者都需要在飲食方面高度注意,適當忌口。可是臨床上有很多人,懷著僥倖心理,覺得某種東西偶爾吃上一點,不會那麼嚴重。這樣的心態,會讓他們一次次挑戰疾病給自己划上的行為底線。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樣的事情多了,積累下來,就會帶來很不好的結果。

「葯少吃一頓怕啥?非要天天吃、頓頓吃?」——對慢性病而言,按照要求科學服藥是十分重要的。降糖葯、降脂葯以及降壓藥等等,都需要堅持服用才會有效果。尤其是降壓藥,偶爾停葯會給身體帶來很大損害。但是,偏偏有一些患者,對這些事情不放在心上,覺得葯這個東西,在可吃可不吃的情況下,盡量不吃。比如一些高血壓患者,在血壓較平穩的時候,就把它扔在一邊。這樣做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都這麼久了,不用複查了,費那個勁幹啥?」——對於很多慢性病患者來說,定期針對病情進行複查和體檢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有些患者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複查、體檢疏忽起來。這也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醫院那地方,能不去就不去,還不如在家養著好」——很多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發展到十分嚴重之前,排斥去醫院進行早期治療。而真正到了醫院醫生那裡,病情卻往往已經過於嚴重,甚至失去治療意義,或者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對於慢性病來說,儘早就醫、儘早接受規範治療,往往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以很好地控制併發症,延長患者的壽命。所以,對就醫的盲目排斥,是十分愚蠢的行為。

總之,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正能就自己命的,恰恰是自己。一個人是否自律,是否對疾病有科學的認識,決定了病情的發展方向。 請記住,在很多時候,醫生真的只能幫助你8%,其他的全要看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頭油多頭髮少!脂溢性脫髮,洗頭不如洗這裡
三伏天,最好的調養季節千萬不要錯過,氣血虧虛艾灸的兩個穴位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