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三代機飛行員改飛無人機,他再戰藍天

三代機飛行員改飛無人機,他再戰藍天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機場跑道中央,白色標誌線和著陸區周圍一道道墨色的輪胎擦痕交錯闖入視窗,又被瞬間加速甩開。輕推油門,柔和拉杆,一架銀灰色無人機翩然升空。

這是「金頭盔」飛行員陸冬輝又一次操縱無人機升空。記不清楚這是多少次起飛了,但對陸冬輝而言,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新的戰鬥。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昔日,他是「金頭盔」飛行員;今天,他是無人機「王牌」飛行員

變化的,是翱翔藍天的方式;不變的,是為國擔當的執著追求

陸冬輝:輝煌歸零 再戰藍天

易 燈 空軍報記者 董 賓

機場跑道中央,白色標誌線和著陸區周圍一道道墨色的輪胎擦痕交錯闖入視窗,又被瞬間加速甩開。輕推油門,柔和拉杆,一架銀灰色無人機翩然升空。

這是「金頭盔」飛行員陸冬輝又一次操縱無人機升空。記不清楚這是多少次起飛了,但對陸冬輝而言,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新的戰鬥。

2017年年初,還是三代機飛行員的陸冬輝聽說,空軍某試訓基地選調無人機飛行員。他毫不猶豫地向組織遞交申請,到科研試驗訓練一線去,到新質戰鬥力的源頭去。

命令下達,陸冬輝打起行囊、辭別家人,開始了新的跋涉。從江南魚米之鄉到西北大漠戈壁,從空中到地面,從座艙到方艙,從舵桿到鍵盤……這些新變化,讓他真切體會到,自己闖進了一個新戰場。

1997年4月,作為同期班第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飛行學員,陸冬輝立下誓言,知恩更要感恩,能在組織的培養下飛上藍天,就要練就一雙鐵翼。

信念是飛行的最大動力。21年過去了,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從殲擊機部隊到無人機部隊,不管崗位怎麼變化、職務如何調整,陸冬輝初心依舊。

7月1日當天,在駐地教育基地的馬蘭魂雕塑下,陸冬輝舉起右拳,帶領官兵重溫入黨誓詞。當晚,陸冬輝在微信朋友圈裡上傳了一張紅彤彤的黨員誓詞圖片。

擔任空軍某試訓基地某部試飛站站長,陸冬輝肩頭的責任更重了。面對新挑戰,這位敢打敢拼、勇於擔當的漢子,操縱無人機一次次升空,「馭龍」千里之外,展開了一次次新的突擊。

條件再苦,訓練再難再累,在陸冬輝眼中,這日子過得「有滋味、有激情」。他說:「沒有什麼比干自己喜歡的事更快樂。」

7月2日,空軍無人機飛行員陸冬輝在方艙內精準操控無人機。魏華龍

「金頭盔」是得過,可它已過了保質期——

「有形的頭盔,是大腦的保護;無形的頭盔,反而是一種束縛」

「老陸,你啥時得的『金頭盔』?咋從沒聽你提起過?」去年2月,飛行大隊教導員朱秋平整理人員資料,無意有了個「大發現」:調來不久的飛行員陸冬輝竟是「金頭盔」飛行員!

「『金頭盔』是得過,可它已過了保質期。」陸冬輝幽了一默,岔開了話題。

一傳十、十傳百,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一個疑問也隨之浮上大家心頭:已經奪得過「金頭盔」,陸冬輝還來這兒從頭開始,究竟圖個啥?

圖個啥?此前,不少科研院所和院校都向陸冬輝拋過「橄欖枝」,但陸冬輝覺得這些單位離戰場一線遠了。他心裡割捨不下飛行,「更不願遠離戰場」。

圖個啥?和陸冬輝從同一個單位調入的飛行員呂軍明最清楚。

調來後不久的一個休息日,陸冬輝和呂軍明相約趕到駐地附近的某基地歷史展覽館參觀。

不巧,趕上閉館,兩人只能移步展館外的文化長廊。那條長長的文化長廊里,一側刻寫著張騫出使西域的那段歷史,一側記錄著當年核試驗時「開荒種地」「功勛榆樹」等幾十個感人故事。

兩人一個不落地看了一路,說了一路。

不覺過了飯點,陸冬輝和呂軍明到小館子里接著聊。菜越放越涼,心越聊越熱。兩名飛行員心中的答案愈發明晰,他們相互約定:革命前輩為了國之重器,當隱姓埋名人,干驚天動地事。咱來了新質戰鬥力部隊,說啥也要干出點響兒來!

這樣一想,戈壁那灰濛濛的遠山、光禿禿的枝丫,北風呼嘯、黃沙漫卷,在他們眼中也變得「親切」起來。

這樣一想,住的那「房齡」已過半百的平房,宿舍里那簡陋的鐵床,吱呀作響的桌椅,更不算啥了。

這樣一想,對個人發展的擔心和顧慮,對父母妻兒的牽掛與虧欠,也就更能不動聲色地藏在心底了。

心中有大義,肩頭有責任,腳下是行動。從有人機到無人機,儘管有相通的地方,但從理論改裝到模擬操作,很多地方都需要從頭學起練起。這不僅檢驗學習創新的能力,更考驗放空自己的勇氣。

這一點,陸冬輝毫不含糊。

調來後,陸冬輝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師。他找到比自己小十幾歲、負責帶教自己的飛行員陳永超說:「以後你就是我師傅了。」說這句話時,陸冬輝的眼神格外認真。

沒有教學場所,陸冬輝和呂軍明就搬來椅子,立起黑板,請機務大隊長李龍彪來空勤宿舍授課。

知識更新不易,思維轉換更難。

實裝操作環節,一開始陸冬輝總想著上手操作,干預無人機飛行。其實,大多時候無人機靠自主飛行反而姿態更穩,各種感測器和數據的信息支撐使它看得更遠、算得更精。

「以有人機的思維來飛無人機,不行!」認識到這一點後,陸冬輝強迫自己換腦,加快從操縱飛機到「人工+智能」控制模式的切換,從「一人一機」思維模式到「多人一機」系統思維的轉換。

這種轉換,給他帶來了挑戰,也讓他感到新鮮、刺激,更充滿了激情。他說:「我感到,能打勝仗,不僅能幹好自己擅長的事,更要能幹好自己原來不會幹的活。」

陸冬輝知道,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摘掉頭上那頂無形的「金頭盔」,解放自己的思維。「有形的頭盔,是頭腦的保護;無形的頭盔,反而是一種束縛。」

實際上,從戴上「金頭盔」那一刻起,他已放下了那頂桂冠。當年「金頭盔」頒獎大會上,他發表獲獎感言時說:「今天打贏了戰友,不算啥!明天打贏對手,才算牛!」

時至今日,仍有人好奇,陸冬輝是不是把「金頭盔」帶來了?

陸冬輝說,剛奪冠後,曾把這頂「金頭盔」放在辦公室。後來,他又提出放到單位榮譽室,因部隊調整沒能遂願。再後來,他把這頂「金頭盔」帶回家,當禮物送給了愛好航空知識的兒子。

記者注意到,操縱無人機的飛行員們,已不再需要戴頭盔,於他而言也算是真的把「金頭盔」放下了。

改飛無人機前,特級飛行員陸冬輝曾獲空軍「金頭盔」桂冠。空軍報記者余紅春

倔強剛毅的寸頭,也拗不過時間,漸漸染了霜——

「既然放不下飛行,來到了無人機部隊,更要抓緊時間干點事」

「快,還有幾分鐘準備時間!」陸冬輝「嚯」地抬起小臂,目光投向左手內側飛行腕錶的指針。

試飛站不少官兵都知道,這是陸冬輝的習慣動作。

陸冬輝似乎沒意識到這一點。他每天風風火火,不管理論學習,還是飛行訓練,手頭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時間總是不夠用。

這種感覺,並不陌生。奪得「金頭盔」後,他連續幾年參加空軍對抗空戰競賽考核評估工作。競賽規則自由度的不斷放開,兄弟單位追求戰鬥力的千帆競發,無不讓他感到迫在眼前的時間焦慮。

看看自己,年齡已過不惑。這幾年飛戰鬥機時,精力體力明顯不如以前。倔強剛毅的寸頭,也拗不過時間,漸漸染了霜。他不斷提醒自己,「既然放不下飛行,來到了無人機部隊,更要抓緊時間干點事。」

光陰,是自然的刻度,也是生命與使命的價值表。因循守舊,只算活在過去;畏葸不前,時鐘原地停擺;奮發進取者,總是追趕甚至試圖超越時間。

從到無人機部隊起,陸冬輝就開始了對時間的追趕。戰友們記得,剛上手操縱無人機時,他總抱怨,無人機飛行速度、姿態轉換太慢,沒有戰鬥機那麼刺激帶勁。

讀懂陸冬輝的人都知道,其實,他內心是在為新質戰鬥力的快速生成而著急。

今年,陸冬輝擔任了試飛站站長。在查閱無人機實戰運用的相關資料後,他敏銳的意識到,無人機改變和縮短了傳統作戰的節奏和周期,未來戰爭將日趨無人化。

「看來,我們更得加快速度!」陸冬輝看到,經過第一茬人的艱辛努力,為這支年輕的部隊打下堅實基礎,但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隨即,一場場與時間的競速開始了——

以前,無人機部隊大多原地部署,機動作戰訓練不充分。「未來作戰是全域作戰,動得少、動得慢怎麼行!」陸冬輝抓緊帶領官兵完善程序、組織訓練。3月下旬,該站組織全要素機動演練,方艙撤收架設時間比去年縮短三分之二。

陸冬輝帶領大家總結出一套無人機訓練規程。他說,無人機訓練法規體系早一天得到完善,就能早一天助力訓練。

無人機不是「獨行俠」,必須深度融入作戰系統之中。從無人機和有人機各自為戰,到無人機和有人機相互協作,再到無人機引領作戰並擔負主要作戰任務,是未來戰場的大勢所趨。如何加快這一系列轉變?

前段時間,試飛站領受了試飛某新型無人機的任務,人才缺口的問題立即顯現。如何超前儲備骨幹、加快培養人才?自接到任務起,這些問題始終盤桓在陸冬輝心頭。

那晚,跨晝夜飛行訓練結束後已近半夜,陸冬輝沒有著急退場,而是留下來和分管作戰訓練的某部副司令員李欣商量人才培訓計劃有關細節。

就在上個月,陸冬輝給全站官兵出了3道思考題,既有對工作生活的看法,也有對職能使命的理解,其中一個題目就是:對試飛站組建以來這幾年工作怎麼看,下一個4年工作怎麼干?

有人說,光陰是一條綿延的隧道,既能透視過去,也能遠望未來。從當下向遠方眺望的陸冬輝和戰友們,找准他們努力的方向了嗎?

陸冬輝沒有直接回答,卻和記者談起了紀錄片《百年巨匠——齊白石》。他說,齊白石之所以能衰年變法,正因為他為事業載入了時間,並超越了時間。

強軍事業更需要快馬加鞭,在追趕中超越,才能實現新質戰鬥力之「新」。

記者想,這便是陸冬輝和戰友們的答案。

「任務載荷」越大,能幹成的事就越多——

「我喜歡高中時讀過的一句詩: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又一次訓練。一架銀灰色無人機逆風升空。翼下掛載的一枚枚導彈,如一枝枝引而待發的箭矢。

在無人機部隊,有一個常用辭彙叫「任務載荷」,即一個無人機平台所搭載的任務設備。任務載荷越大,其能執行的任務就越多。

記者由此想到,和無人機平台一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年齡平台、崗位平台、職務平台。平台是客觀的,但「任務載荷」卻由每個人主觀載入。

陸冬輝的「任務載荷」是多少?記者試圖掂量一二。

剛調到試飛站時,還是普通飛行員的陸冬輝發現,每次技術研究,總有不少人習慣「照本宣科」。於是,他給自己加了個新任務:提問。

每次大家都發完言了,他還不算完,非要問出個一二三。「操縱程序是什麼?」「失速有什麼表現?」「特情如何處理?」

一連串疑問、不停追問,那些準備不足或研究不深的戰友每每被陸冬輝問個大紅臉。私下裡,有人扯他袖子,他卻不以為意:「想學習研究搞深搞透,就得加加碼!」

「陸站長的『任務載荷』夠大!」試飛站作訓參謀黃超記得,去年10月,站里組織無人機實彈打靶試驗,又是發發命中。起草任務總結材料後,他客氣地請還是飛行員的陸冬輝把關。

沒想到,草稿上被批註、修改得密密麻麻。第二天一早,陸冬輝將材料還給黃超,還加了一句:「改了我再看看!」一稿改畢,送給陸冬輝,二稿又被修改了很多。

在那次任務總結會上,陸冬輝提出,雖然前幾年實彈射擊訓練發發命中,但條件設置的實戰背景不夠全面、立體,從實彈到實戰的步子得再快點!

今年1月,擔任試飛站站長後,陸冬輝的平台更大了,「載荷」更多了。他積極爭取上級機關支持,設計製作出集裝箱、水泥牆、移動車輛等一批實體靶標。

今年實彈打靶訓練,試飛站一改過去慣例,給每枚彈都設置了不同的實戰背景和作戰任務,按照邊界條件投射彈藥。

對於「任務載荷」,陸冬輝有自己的理解:其實,大家的平台都差不多。加裝少了,會輕鬆些,不過那樣能幹成的事自然就少;加裝多了,難免需要多費力氣,但如此一來能幹成的事也就多了。

之前,有個別飛行員缺乏對無人機部隊的深入認識,不敢不願與無人機同場合訓。陸冬輝和戰友解釋半天,還是有人半信半疑:「你們可要保證無人機不會失控啊!」

去年6月,空軍「藍盾」演習開戰,陸冬輝所在的無人機部隊配屬給了「藍軍」。

證明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夜幕落下,陸冬輝和戰友操控無人機起飛。只用一個多小時,他們就綜合利用多種偵察手段,將「紅軍」導彈陣地摸了個一清二楚。第二天,憑藉無人機提供的戰場情報信息,「藍軍」戰機精準命中目標,大獲全勝。

到了第二期「藍盾」演習,無人機部隊變得「搶手」了。沒想到,陸冬輝又主動將偵察反偵察手段向對手和盤托出。這無疑增大了任務的難度,陸冬輝卻說:「難度大了是好事,能逼著雙方研究得更深!」

陸冬輝坦言,作為一支新質戰鬥力部隊,目前無人機部隊在訓練、裝備、人才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矛盾困難,「但組織提供了這個好平台,我們每個人都多加裝點『任務載荷』,達到目標不就快些了嗎?」

夜已深,陸冬輝仍談興很濃。他提到,自己讀高中時,曾迷戀過汪國真的詩。

直到現在,他仍然可以背出這經典一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這,無疑是送給一名新時代奮鬥者、擔當者的壯美詩行。

千金難買「我喜歡」

空軍報記者 董 賓

優秀共產黨員、「金頭盔」飛行員陸冬輝為什麼甘願將過去的輝煌歸零後離開江南魚米之鄉,挺進試訓一線、紮根大漠戈壁?他為什麼不怕苦、不怕累?

到底有多苦?究竟有多累?採訪中,陸冬輝所在的試飛站官兵們無人提及。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根本不是個問題。幾年前,這個單位組建之時,不少人都像陸冬輝一樣,是主動申請自願前來的。他們當中,不少人是原單位的優秀黨員、技術骨幹、業務尖兵;還有不少人,工作順風順水,生活也安穩安定。

若圖條件安逸、待遇優厚,他們本不必來;擔心環境惡劣、條件艱苦,他們又何必來;害怕拋妻離子、虧欠家人,他們更不會來。採訪中,包括陸冬輝在內,很多人不約而同給出一個最簡單、質樸,又最有說服力的答案:來,就是想踏踏實實幹點事兒。

干自己喜歡的事兒,是人生的幸運和一種境界。不喜歡幹事兒,即便身居都市、環境舒適、工作安逸,也從不缺少抱怨的借口;喜歡幹事兒,發自內心地熱愛生活、熱愛事業,苦菜根也能嚼出甜味來。這正是,越是苦累的地方,越是共產黨員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也正是喜歡幹事兒,干強軍事業所需要的、重要的、緊迫的事兒,陸冬輝和戰友們才毅然告別自己的「舒適區」,勇於打破習慣的思維,離開熟悉的環境,脫離慣性的循環,在自我突破、大膽改變、勇於創新中,為生命賦予新的內涵,給使命增添新的擔當,讓強軍目標離自己越來越近!

千金難買我喜歡。馬克思曾如此表達對工作和事業的熱愛:我已經把我的全部財產獻給了革命鬥爭,我對此一點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開始生命的歷程,我仍然會這樣做。

熱愛工作,熱愛事業,熱愛真理,是每名共產黨員都應當具備的精神覺悟、都應當達到的精神境界。

從陸冬輝身上,我們看到,當一個人對事業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並把全部精神能量都投入其中後,他就會進入一個比原來更大的事業空間。陸冬輝所進入的這個事業空間就是強軍實踐。從中,他不僅實現了自我成長,也提升了自我價值。

當下,實戰化訓練難度強度持續加大,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加速構建,軍隊戰鬥力建設紮實推進。置身新時代,面對強軍事業的召喚,每名共產黨員都應當像「陸冬輝們」一樣,有勇氣、有魄力、有行動,告別昨天的輝煌,扛起新的擔當,實現新的作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美軍2019財年國防支出總額7170億美元,巨額軍費怎麼花?
新安全觀:為邁向普遍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