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學家擔心人們還沒有準備好應對自動化帶來的後果

經濟學家擔心人們還沒有準備好應對自動化帶來的後果

據外媒The Verge報道,人們是否過於專註於分析即將到來的自動化浪潮可以摧毀的工作崗位數量,而不是如何真正解決問題呢?這是來自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GD)的一篇關於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對全球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的新論文中的一個結論。

資料圖

該論文的作者Lukas Schlogl和Andy Sumner表示,不可能確切地知道有多少工作將被新技術破壞或影響。但是,他們補充說,這肯定會產生重大影響 - 特別是在發展中經濟體中。

正如此前的研究也表明的那樣,Schlogl和Sumner認為自動化對這些國家和其他國家造成的影響可能不是大規模失業,而是工資停滯不漲和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分化。換句話說,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會找到工作,但會越來越傾向於低工資和不穩定; 沒有帶薪休假,健康保險或養老金等福利。與此同時,將會有少數富豪和超級富豪從技術創造的生產力提高中獲益。

這些變化可能意味著許多人的工作保障和生活水平下降,這反過來可能導致政治不滿。Schlogl和Sumner概述了針對這些挑戰提出的解決方案,但似乎對此表示持懷疑態度。

他們稱之為「quasi-Luddite」的一類解決方案 - 試圖阻止或扭轉自動化趨勢的措施。這些包括對機器人製造的商品徵稅(或對機器人本身徵稅)以及難以使現有工作被自動化取代的法規。他們認為這些措施在「開放經濟」中實施具有挑戰性,因為如果自動化產生更便宜的商品或服務,那麼客戶自然會在其他地方尋找它們; 即在此類法規所涵蓋的區域之外。

例如,相關策略是通過降低工資或削減福利來降低人力勞動成本。「問題在於這種策略是否可取和政治上可行。」他們稱之為「應對策略」的另一類解決方案往往側重於兩件事:重新培訓工作受到自動化威脅的工人或為受影響的人提供經濟安全網。

Schlogl和Sumner認為,再培訓工人的問題在於,目前尚不清楚哪些新技能將「在足夠的時間內具有自動化能力」,或者是否值得在工作生涯中重新培訓某人。(對於那些高等教育 基礎設施較少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再培訓也更加昂貴和具有挑戰性。)對於像UBI這樣的經濟安全網,他們認為這些在發展中國家甚至可能無法實現。他們還指出,這種與UBI相關的計劃可能會增加勞動力成本,這反過來會鼓勵更多的就業機會被技術取代。

所有這一切導致兩個人得出的結論是,根本沒有足夠的工作來研究可能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危機的政治和經濟解決方案。他們寫道:「盈利能力、勞動法規、工會化和企業社會期望等問題至少與決定哪些工作自動化的技術限制同等重要。」

Schlogl和Sumner寫道:「從長遠來看,現在似乎是烏托邦式的,[有一個]全球UBI式再分配框架的道德案例,由高收入國家的利潤資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風景人像拍攝通殺 尼康 D850單機北京售18000元
華為Mate 20新諜照曝光:超高屏占、背部設計不詳

TAG:太平洋電腦網 |